21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地方债,找出了化债的四条路

图片
2024年,政府对地方债务的监管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视觉中国/图
2024年,地方政府将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问题?
当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会陆续召开,各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公布。截至2月3日,24个地区公布了报告全文。
其中,21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了地方债,仅有西藏、上海、浙江未涉及,概因西藏债务规模较小,而上海和浙江经济发达,偿债压力不大。
详略各异
各地关于地方债的表述,主要是回顾过去一年的化债成绩、展望下一年的化债目标,但详略不同。其中四川篇幅最大,有三百余字,江苏则最为简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积极化解存量”,一笔带过。
绝大多数省份在论及地方债时,未公布任何数字。
如宁夏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圆满完成年度政府化债任务,实现债务规模、债务率、债务风险等级‘三个下降’,化债力度和额度为历年最大。”但其中几个方面的具体数据如何,没有透露。
各地中,仅有甘肃介绍了化债数据——“(2023年)疏解融资平台债务1048.4亿元”。根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甘肃城投有息债务规模为7247亿元,那么过去一年相当于化解了2022年城投债规模的14%。
在多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化债出现了相同的关键词,但这一关键词包含着怎样的具体含义,则没有解释。
例如,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时说,“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方案,保持全国唯一债券零违约省份。”但什么是“1+9”方案,工作报告中没有论述,其他公开资料中也查询不到。
类似的,天津市政府在工作报告中写道,要制定实施“1+10”全口径债务化解工作方案。但什么是“1+10”,查询不到具体内容。
2024年,城投到期债务依旧保持高位,地方政府的债务化解任务艰巨。
辽宁政府工作报告坦言,“地方债务、房地产领域、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交织,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根据粤开证券研报,2021-2026年是城投债的到期高峰,年到期量均超过2万亿元。其中,2024年到期规模达到3万亿元,占存量城投债比重的25.5%。
化债的四条路
如何化债?综合21地的表述,可以总结为四条路: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压降债务成本;融资平台转型;防止新增隐性债务。
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一揽子化债方案”这一提法也出现在了青海、陕西、广西、吉林、黑龙江、辽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但“一揽子”包括哪些内容,各地均没有具体解释。
多位城投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中央曾出台文件,确定了12个重点省份,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要求加强对其债务管控。
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接下来要优化债务结构,压降债务成本。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主要通过城投平台融资,城投平台融资有发债、银行贷款、非标融资三种渠道。
非标融资,指非标准债券融资,区别于在银行间市场和沪深交易所公开交易的标准化产品,主要包括信托、融资租赁、定向融资等。
在城投平台的三种融资渠道中,非标的债务成本最高,因此各地都在想办法压缩非标占比,降低成本。
南方周末记者获得的一份通知显示,2024年1月2日,山东临沂市城投债风险防范工作专班要求,各县区填报定融产品数据,制定清理计划,通过提前偿付、银行贷款置换等方式,指导城投公司与债权人协商,于2024年6月前清零定融产品。
山东滨州市一家城投公司员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们也收到了清理定融产品的通知,但暂时缺乏资金来替换。
城投平台的转型,也出现在了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中。
过去,许多城投公司几乎没有实际业务,成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故而转型迫在眉睫。云南、吉林、安徽、广西、陕西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提出要加快融资平台分类转型发展。
最后,要防止一边化债一边新增。
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不干劳民伤财的事,坚决反对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严禁违规举债,防止违反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不上“两高一低”、低水平重复项目。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24年,政府对地方债务的监管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特别是遏制新增隐性债务。此外,将严格审核各类政府投资项目,防止一些项目因虚报收入、低估成本等情况出现偿债风险。
南方周末记者 吴超
责编 张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