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集团破产重整一周年:资本一卖甩包袱

文/万木桥
近日笔者收到消息称,在北大方正破产重整结束一年后,至今仍然有部分债权人在追讨欠债。
北大方正集团最早成立于1986年,1993年占据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市场,是一家彻底改造了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的公司。在2019年底债务危机爆发前,已经形成一个拥有账面总资产3657.12亿元、总负债3029.51亿元、净资产627.6亿元的庞大企业集团。
2020年2 月 14 日,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申请重整。2020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重整申请,2020年7月裁定对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实质合并重整,方正集团重整迈入实质阶段。
2022年12月21日,*ST方科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关于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执行进展的告知函》,宣告了方正集团的破产重整案已经成功结束。
管理层内斗更换频繁,最牛校企走向滑落
北大方正集团最早成立于1986年,得益于王选院士的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系统,1993年占据国内99%的报社和90%以上的黑白书刊出版社和印刷厂市场,对中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成功后的北大方正,很快把主业转向PC,2006年方正科技是中国第二大的PC巨头和全球第七大台式PC供应商,且连续7年稳居国内市场前两位。方正很快便拥有了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还包括方正科技和方正控股等2家上市公司。
从2002年开始,北大方正迅速开启了多元化之路。2002年斥资2.3亿元收购浙江证券,2003年出资2亿元收购苏州钢铁集团,2003年7月花3亿元收购西南联合制药,10月花4亿元收购武汉证券等。
2006年,王选仙逝,在管理层的推动下,各种资本套路开始了,金融、地产和医药成了公司发展的主旋律。2011年,方正证券上市;2013年,西南合成改名北大医药,股价不断上涨;同年,方正证券还拉开了收购民族证券的架势。
2016至2020年,方正集团逐步形成以IT、医疗、金融三大产业为核心支柱,以方正证券(601901.SH)、方正科技(600601.SH)、方正控股(00418.HK)、北大资源(00618.HK)、北大医药(000788.SZ)和中国高科(600730.SH)等6家上市公司为核心、涵盖400多家子企业的大企业集团。
大集团形成之后,方正集团不再聚焦PC主业,从事金融业务的方正证券成了集团重要的利润来源。变化的结果首先是PC价格战拖垮了方正主业,其市场份额落到了国内第四,2010年方正科技以不超过7000万美元的价格“卖身”给宏碁,而方正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在2017年前三季度分别下降了24.59%和50.07%。
方正之所以发生如此变化,与该公司的属性脱不了干系。北大方正属于北大的校办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就存在固有的机制产权、管理层内斗等问题,导致了高层更迭频频,创业功勋之一晏懋洵、原总经理楼滨龙、原总工宋再生等先后出走,在1989-1998这十年间,方正集团如走马灯般前前后后换了4任总裁,唯有王选和张玉峰稳坐董事会位置。
随后这两位硕果仅存的元老也开始了内斗。1999年,王选与张玉峰因常年经营理念不合矛盾激化,上演了“夺权之争”——当年9月,香港方正的第二大股东要求王选辞任香港方正董事局主席;紧接着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又联名要求香港方正董事张玉峰辞职。
最终,在北大校方的介入下,王、张二人出局集团董事会,北大副校长闵维方任集团董事长。2001年,闵维方的助手,原北大教育学院副院长魏新,以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身份正式进入方正集团,并晋升为集团董事长。随后他拉来了毕业于郑州航空干部管理学院(以下简称“郑航院”)的李友入伙,彻底改变了整个方正集团的发展路径。
用方正的钱买方正,“郑航系”控制方正改制
2001年,方正科技董事祝剑秋意图将方正科技从集团中剥离出去,而李友通过深圳凯地投资联合多家公司举牌方正科技,稀释股份,帮助方正集团保全了对方正科技的控制权。最终祝剑秋出局。历经此役,李友如愿先进入方正科技任总裁,后进入方正集团担任CEO。
李友1986年从郑航院毕业,曾在河南省审计厅工作了15年,1999年正式离职。期间,他主持或参与过40余家大型国企的审计和推荐上市工作,对资本市场圈钱的套路烂熟于心。上位方正后,李友将他在郑航院的21位同学先后拉入方正集团,这些人被称为“郑航系”。
大量引入“郑航系”同学后,羽翼渐丰的李友也开始展示其全面掌控方正的野心。
2003年是方正集团的关键之年,李友及其“郑航系”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最终持有公司65%的股份,成为北大方正的实际控制人。值得说明的是,方正集团改制时,北大和北京招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招润投资”)的股权比例为70%和30%,但多篇报道指出,当时北大所持股份中有一半为替李友等人代持,合并计算,李友及其“郑航系”持有改制后北大方正大约65%的股份。
招润投资怎么进入北大方正的呢?公开资料显示,改制时内部评估时把20亿元的方正集团净资产砸到1.5亿元,招润投资出资4480万元,持有方正集团30%股份,随后没过多久,与其他投资者交易时,方正集团净资产又上升到40多亿。
李友怎么做到的呢?原来,问题还出在人事上,此时的方正集团董事长仍为魏新,而李友的“郑航系”在集团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占据两席,是方正的实际控制者。在这样的优势投票权下,用方正集团的钱,买下方正集团的股权,李友成功上位成为方正的实际控制人,无疑成了最大的赢家。
但随后一场惊天动地的诉讼将这一切断送。
2013年5月,郭某旗下的民族证券想通过李友的方正集团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李友则希望郭某的政泉控股帮助代持北大医药部分股票,各自打着小算盘的彼此自是一拍即合。但2013年10月,方正旗下的东亚信托向上海银行转让了政泉系49亿元为期两年的债权,后来上海银行公开声明政泉控股没有在期限内还款,导致政泉系危机被引爆,资金链断裂。郭某认定李友是故意的,方正高管则称政泉是想借机控制方正证券的董事会。
2014年11月,政泉控股连发5份举报信,由署名政泉控股、受害人士等发出,举报信作出严重的指控:北京大学千亿国有资产被金融界的“四人帮”包括北大方正董事长魏新、CEO李友、总裁余丽(李友同窗)、副总裁李国军(李友之弟)等人吞食,并指责有人买通贿赂官员及司法,将商敌、证人、知情人黑进监狱!!身为北大教授、国有资产代表的董事长魏新与十八岁少女有不当关系,并重婚私生子!千亿国有资产被“代持”,关联、掏空、虚假合同发票、税票、假造金融票据等等一系列的指控。
2015年1月,“郑航系”李友等高管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相关部门要求协助调查。2016年11月,法院判李友犯内幕交易罪,妨害公务罪和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7.502亿元。同时,李友被处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新团队出师未捷志未酬,一笔短期债压垮方正
2015年初,魏新、李友、余丽被调查后,北京大学的全资公司——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下称:北大资产)立即调整了方正集团管理层,时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黄桂田、北京大学产业党工委书记孟庆焱、北大资产公司高级副总裁韦俊民,取代魏新李友余丽三人,成为方正集团董事。黄桂田还担任方正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长职务。
实际上,截至2018年底,北大方正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员工约3.5万名、年收入1333亿元、总资产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的大集团了。在“2018中国企业500强”中,方正集团排名第160名。对社会公众来说,在2018年前后,听到的关于方正集团的消息,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该公司要对全国违规商业使用方正字体的个人和公司维权的消息。
而在方正集团改制的核查上,新董事会上任后才逐渐了解到,改制存在的首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财务文件存在造假;其次是在股权受让主体上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再次是拿方正集团自己的钱购买方正集团。因此,北大资产也在2019年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魏新、李友、余丽等人与招润投资所签的三份《权益转让协议》无效。
不过,李友虽然2015年被带走并于2016年被判刑,但2017年即以保外就医的名义出狱,而余丽等也早早就恢复了自由。恢复自由后的李友等并不甘心失去方正集团控制权,多次主张恢复其两家关联公司在北大方正持有的35%的股权,并积极行使招润投资持有的30%的北大方正的权利。
一个重要的细节是,李友恢复自由后,余丽实施了一次抢夺公章的行动——2017年,方正集团员工带着招润投资的公章、营业执照等来到位于北京海淀区上地的工商局办证柜台办理手续,却被余丽他们守株待兔,抢走了营业执照和公章。后来方正集团与余丽打官司索要执照和公章,结果却在一审二审都败诉。
掌握了证件和公章,就代表着招润投资在北大方正集团的股东身份依旧有效,这也支撑了提前出狱的李友继续和控制着70%方正集团股权的北大资产继续在法院扯皮。华龙证券投资顾问牛阳指出,按照2018年年末数据,李友实控的招润投资掌握的北大方正集团30%股权,所对应的净资产为196.5亿元、总资产达1081.8亿元。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时候的股权争夺战,对双方来说意义都非比寻常。不过,此时的方正集团虽然在高速发展,其净利润在逐年下滑,债务也迅速增长。
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方正集团净利润逐年下滑,2016年下滑至15亿,2017年和2018年甚至为亏损状态。截止2019年12月,方正集团的总负债高达303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为83%;其中本部背负的债务为700亿元,包括300亿元的债务融资和40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
在竞争类企业中,资产负债率超过60%就属于资不抵债,方正集团负债率已经处在高度危险中。自2017年起,方正集团发行了22只债券,证券类别涵盖中期票据、私募债、短期融资券、公司债等。
而压垮方正集团的最后那笔债,是一笔20亿元的短期借款。那是2019年方正集团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期限则是270天,票面利率为4.94%,到期日为2019年12月1日。方正集团在到期日并没有依约还款,因此受到了各方的关注,方正集团的资金链危机从此轰动天下。
债务违约对于发债公司来说,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儿,如果到期债务还不上,就会被降评级,而评级被降后又加重公司的发债难度和增加发债成本。方正集团资金危机爆发后,联合资信随即将北大方正集团长期信用等级由A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方正集团所持有的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上市公告的股票也纷纷被冻结。
图片
方正集团的超短期融资债违约后,方正集团立即启动商议,债权方同意把偿还时间延迟到了2020 年 2 月 21 日,但却在2020年2 月 14 日,被北京银行以方正集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北京一中院申请对方正集团进行重整。
2020年2月19日,北京一中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方正集团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北大方正集团管理人。2020年7月,北京一中院裁定对方正集团、方正产控、北大医疗、北大信产、北大资源实质合并重整,方正集团重整迈入实质阶段。
图片
对于方正集团的重组,北大方正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方正证券、方正科技、中国高科、北大资源均对北大方正集团被申请破产重整事项进行了公告。至此,被称为中国最牛校企的北大方正开始打散重启正式拉开帷幕。
各地金主较量方正重整,平安华发各有打算
2021年1月29日,方正集团发布公告称,经过多轮竞争性选拔,最终确定由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
其实,平安和华发能够胜出,也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
方正的重组其实早在北京市一中院裁定重整之前就开始了,最早是2019年6月,泰国正大集团旗下正大金控向北京大学表达了并购意向,并聘请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展开尽职调查。就在正大金控准备提交重组方案时,2019年8月底,一笔20亿元的资金从珠海华发转到了方正集团大股东北大资产的账上,很快又以拆借的形式转到急需资金的方正集团账上。据财新报道,这笔资金是珠海华发收购方正集团股权的“定金”。
当时除了正大金控、珠海华发之外,也有其他投资人希望与北大资产商谈收购,但都不了了之。而在方正集团20亿元债务逾期以后,2020年1月间,方正集团还接触了福州市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福州金控”)等其他投资者,财新报道称福州金控也支付了20亿元的诚意金。
在方正集团重整管理人上任后发布了战略投资者招募公告。第一轮有15个投资者提交了方案,经管理人评审后,珠海华发、泰康人寿、青岛西海岸集团、北京金融控股集团、辽宁的中泽控股和深圳正威国际集团(下称“正威集团”)等6家意向投资者进入第二轮遴选。此时,正大金控仍有意参与,但因外资身份,最终未能提交方案。
这些投资者中,珠海华发代表珠海国资,其对方正的态度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其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留下方正集团旗下的方正微电子搬到珠海,并将方正微电子所用的工业用地变更性质做房地产开发;二是收获新方正集团及核心企业迁至珠海注册,在经营中给珠海增加税收。泰康人寿则是看中了方正集团旗下的医药相关产业,希望将北大医学并入旗下医疗养老板块;青岛西海岸集团看中了实体;正威集团则是希望借助方正重整进入金融领域。
2020年6月,进入第二轮遴选,共有4家意向投资者或者联合体向管理人提交了投资方案,分别是珠海华发、泰康人寿联合武汉市国资企业、中泽控股联合奥园集团,以及正威集团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到6月底,正威集团转向与平安组成联合体,平安上车重整,而后又找到珠海国资一起合作。
2020年8月23日,平安、正威集团与珠海国资三方正式坐在了一起,提出坚持高举“粤港澳大湾区”旗帜,共同组成联合舰队收购方正集团,确定以珠海国资为名义牵头,平安则成为背后最大的金主。当时珠海国资的意思是,方正各板块资产让平安和正威先挑,但希望新方正及核心板块迁入珠海横琴新区,并关注金融板块;平安则是志在必得,看中医疗,关注金融和地产;正威则表示“当好配角”,也非常希望获得金融牌照。
在“平安+珠海华发”的联合体中,珠海市常务副市长曾进泽担任组长;执行小组中,平安集团CEO兼平安银行董事长谢永林、正威集团董事局副主席马小援任组长;工作组人员包括组长平安信托董事长姚贵平、副组长华实控股董事长郭瑾以及重整顾问云雀。从人员的配置上,可以看到当时珠海市、平安集团和正威集团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到2020年10月22日,“平安+珠海华发”联合体通过第三轮遴选,与“泰康+武汉国资”联合体一对一竞争。当时鹿死谁手还未可知,情况一度对泰康更为有利,泰康向北大表示出价不会低于800亿元,且承诺不追偿北大15.5亿元的应收账款。但在最后一轮竞标中,“泰康+武汉国资”联合体在配合上出现问题,报价也远低于平安,因此出局。
为何泰康+武汉国资的联合体会退出?财新援引接近泰康的人士的话称,泰康放弃的原因是经过审计,发现方正集团资产负债的水太深,报价不敢再激进。在报价的最后一刻,正威集团最后也从联合体中消失了,重整方正的重担落在了“平安+珠海华发”联合体肩上。
2021年4月30日,中国平安与各方签订方正集团重整投资协议。中国证券报报道称,方正集团的重整有三点:一是以保留资产设立“新方正集团”及其下属业务平台公司,分别控股方正集团相关股权资产;二是投资者将根据债权人对清偿方案的选择情况,投入总额约537.25亿元至733.00亿元的现金,受让“新方正集团”73%至100%的股权及其他保留资产,由此成为“新方正集团”的控股股东,并承接原有职工,依法保障职工权益;三是对剩余待处置的瑕疵资产的处置——将在以债权人为受益人的信托计划项下开展清理、确权和处置等工作,处置所得用以向债权人补充分配。
据财新报道,在“平安+珠海华发”联合体的出价中,平安出资70%约507.5亿元,珠海方面则最多出资30%约217.5亿元。珠海方参与投资的企业实际有三家——珠海华发、珠海格力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格力集团”)、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大横琴集团”),三家公司按51∶29∶20出资共同成立有限合伙企业参与重整,且三家合计自有资金出资只有87亿元,即投资额的40%,另外60%则从平安融资,期限两年,利率为最近一期的一年期贷款利率。
2021年5月28日,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召开实质合并重整的第二次债权人会议暨出资人会议,表决通过了《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管理人向北京一中院提交了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的申请,7月5日获得法院批准。当天,方正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也公告了相应结果及重整计划批准后的影响。
方正证券称,根据北京一中院的裁定及生效的重整计划,公司控股股东方正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方正产控持有的公司股份将全部转入拟设立的新方正集团,公司控股股东拟变更为新方正集团。平安人寿或其下属全资主体拟按照70%的比例受让新方正集团73%-100%的股权,因此,平安人寿或其下属全资主体拟成为新方正集团的控股股东,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平安人寿的控股股东,拟间接控制公司。
重整中的分类甩卖,投资人各得其愿
重整的目的是为了化解债务危机。财报显示,方正集团债务危机爆发前,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团账面总资产3657.12亿元,总负债3029.51亿元,净资产尚有627.6亿元。2020年2月进入重整后,方正集团债委会主席成员信达资产进行了初步审计,发现方正集团的净资产为-600亿元。
而进入重整程序的五家公司,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截至2020年1月31日,其资产总额约622.57亿元,不含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其负债总额约1469.7亿元,所有者权益约为-847.13亿元。
图片
图片
图片来源:方正集团重整计划草案
而进入债权申报程序后,经法院统计,2021年4月20日,共有743家债权人向方正集团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金额共计约2561.69亿元。经债权人会议核查并报请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的债权总额约1309.40亿元,其他未经债权人会议核查的债权高达546.33亿元。
在重整草案中,管理人将方正集团等五家公司重整全部资产划分为保留资产和待处置资产两类。其中“保留资产”分为三类:“保留资产1”主要是除方正证券、方正人寿、方正微电子之外的股权类资产;“保留资产2”则是方正证券和方正人寿的股权、方正微电子之外的其他债权类资产等;“保留资产3”即方正微电子,全部权益单独由深超科技承接。
2021年4月30日,在方正集团提交破产重整方案限期的最后一天,中国平安宣布授权平安人寿参与重整。方正旗下产业被分为医疗、信产、方正证券、方正人寿、中国高科、方正财务公司、物产集团、资源集团、苏钢集团九个组。联合体派驻各板块的第一批27人中,平安派出23人,所有小组都进行了入驻,其中医疗和证券组驻场人员最多,分别为9人和4人;珠海方面派驻的4人则分别安排在了方正人寿、中国高科、物产集团和资源集团组。
2021年6月28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计划(草案)》;2021年8月11日,平安人寿收购新方正集团股权案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批准;2021年10月21日至2022年1月25日,新方正控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北大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方正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方正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方正商业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方正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方正国际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新方正集团主体注册分批成立。
经过重整,平安首先将方正医疗板块收入囊中。该板块主要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为主体,拥有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为旗舰医院及十余家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还有国内首家从事医疗信息化的企业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医药重点骨干企业北大医药,以及占地220余亩、孵化100余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的北大医疗产业园。该板块整合后,将会在平安医疗健康产业形成变环。
有熟悉方正重整内情的人士介绍,平安对方正最感兴趣的就是医疗板块,其余金融板块的方正证券、方正人寿、方正财务公司等,虽然社会上价值颇高,但对平安来说属于重叠资产,平安兴趣不大。另有北大资源和方正科技,更是与平安的主业相隔较远,放在平安手里只是浪费资源和加重负担。
但这些资产对珠海国资来说,却有可能是好资产。珠海国资方面,出面的是珠海华发,实际上参与方正重整的还有格力集团和珠海大横琴集团,珠海国资自己可能不会直接运营,但可以转让给珠海相关公司来运营。对珠海国资来说,只要这些产业的注册地在珠海,就能给珠海增加纳税和就业,本身也是一种成功。
保留资产3中的方正微电子,最初被珠海国资特别看好,其想把方正微电子注册地迁移到珠海,该公司原来在深圳的土地用来改变性质发展房地产,但后来深圳推出深超科技以8亿元直接拿下了方正微电子的控股权,直接让珠海国资方面失去了机会。
在债务清偿过程中,方正管理人针对经债权人会议核查并报请北京一中院裁定确认的约1309.40亿元,优先受偿的担保债权148.51亿元。而剩余的1160.89亿元为普通债权,债权人可在“现金+以股抵债”、“全现金”、“现金+留债”中三选一。
据报道,方正此次重整设置的小额清偿线为100万元,高于一般重整企业50万元的基准。每家债权人100万元以下部分现金全额清偿;100万元以上的部分,每100元债权可获得约20.32元现金和约1.11元新方正集团注册资本,通过有限合伙企业间接持有新方正股权。若不希望持有新方正集团股权,债权人则可将转股部分置换为现金:要么每100元债权一次性拿走31.43元现金,要么每100元债权折合成20.32元当期现金和12.88元留债。
不管是选择债转股还是留债,期限都是八年。债转股部分在重整裁定满八年后才可行使回购权,由平安与珠海方以7∶3的比例回购;留债部分前五年仅付息不还本,自第六年开始分三年还本,偿还比例分比为30%、30%、40%,留债利率为固定利率,按五年期LPR下浮50%确定,即2.325%。根据测算,若选择全现金,债权人一次性现金清偿率约31%;若以股抵债部分选择留债,则最终现金清偿率约33%。
而处置资产主要指原方正集团旗下子公司的部分股权资产和债权资产,比如方正科技旗下的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简称“方正国际”)和方正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方正宽带”),就是负债极为严重的要被处置的资产。这些资产在2022年12月通过京东司法拍卖平台卖出。
“低效资产”大甩卖一年后,仍有债权人追问还钱事
根据方正科技公告,2022 年 10 月,珠海华发与方正科技、管理人签订《重整投资协议》,并于当年11 月支付完毕全部20亿元重整投资款,由其有条件受让方正科技约 29.99%的股权,成为方正科技的控股股东。
方正科技用这20亿元,通过现金、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方式清偿了债务,剥离低效资产,解除了债务压力,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归属于母公司方正科技股东权益由-7.01 亿元增长至 34.52 亿元,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 9.99 亿元,资产负债率由 2021 年 12 月 31 日的 108%大幅降低至 40%,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大幅降低。公司摆脱了经营困境,大幅提升了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重整投资人,珠海华发受让方正科技股权时承诺的条件之一是,在管理人公开处置方正科技低效资产的过程中,由重整投资者或其指定主体以不超过 0.7 亿元兜底受让低效资产。当时,方正科技债权总额为33.1731亿元,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普通债权为2068万元,金额大于10万元的普通债权为30.78亿元,未申报债权为2亿元。
图片
图片
方正国际和方正宽带的股权债权资产包就属于要出售的“低效资产”。具体来看,方正国际从2019年起至2022年上半年连续亏损,共亏损8亿元,其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7591.67万元,方正科技应收方正国际4.79亿元债权。方正宽带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51539万元,方正科技应收方正宽带债权18亿元。两家公司在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挂出后,于2022年12月分别被珠海和北京的一家公司买下,而两家公司居然同一天成立。
现在回过头来看,珠海公司叫珠海华宇永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珠海华宇”),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全资股东为北京华宇永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实缴20万元),法人代表为张素,该公司在珠海与133家公司存在使用相同电话或邮箱的关系;北京公司叫白云艾赛斯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白云艾赛斯”),注册资金1000万元,其全资股东为北京双纳特资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实缴30万元),其重要人物为李昂澍。
这两家公司出资购买方正国际和方正宽带的资金总额为5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来源方正科技2023年5月30日发表公告回应上海证券交易所称,两家公司购买方正国际和方正宽带的钱来自于珠海华发的重整兜底投资款,收购动机是让两家公司通过资产包的运作实现收益,提供资金的原因是珠海华发必须履行收购资产包的出资义务。
公开资料显示,李昂澍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曾担任过平安信托特殊资产事业部执行总经理,还在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天同律师事务所担任执业律师,不过在北京律协网站上已查不到他的律师信息。公开信息显示,他曾担任利源精制(002501)、中银绒业(000982)、舜天船舶(002608)等多家上市公司重整案管理人核心成员,主办或参与上述重整案管理人工作。
2023年2月14日,方正科技召开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对外提供借款的议案》,确定向刚刚被剥离出售的方正宽带提供三年期无息贷款1643万余元,以垫付方正宽带2022年12月31日前所欠的职工基本工资、社保及公积金。但实际上,两家公司的对外债务总额接近30亿元,其中方正宽带的应付债务为25亿余元,方正宽带应付方正科技的债务是18亿元,应付其他债权人的债权金额为7亿元。
最近反做空研究中心获悉,方正宽带还有债权人追问何时能兑现债权的问题。综合债权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过去向方正宽带提供物料供应及服务,没有结算完毕;一类为原全国各地的小型宽带资产的运营公司,他们将自己的宽带资产出售给了方正宽带,可是方正宽带却没有结清他们的收购费用。
“2021年11月30日发函催告方正宽带,要求对方在7个工作日内结清应付欠款,方正宽带回函解释因公司现阶段经营状况困难,暂时无法再7个工作日内向我司清偿完所欠款项,希望我司宽限几日,但之后也未有结清,于是我司提起了诉讼,但到目前为止,仍未有处理。”
北京京信瑞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刘长胜表示,该公司2017年7月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吕营、西局、草桥、椿树园等10个片区的社区宽带网络出售给方正宽带,现在仍有500多万收购款没有支付,现在方正宽带被全资股东给卖了,他们只希望收到这些没有收到的资金。
有观察家认为,北大方正破产重整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完成起来很不容易,但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应当对子公司、孙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的债权债务,能够应付尽付,尤其是过去以供应商和被收购形式形成的债权债务,更应当敦促原来的全资股东履行股东责任,而不是一卖了之,实现金蝉脱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