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3中国锂电产业:春天的七个瞬间

(文/李沛 编辑/徐喆)刚刚过去的2023年,无疑是中国锂电产业又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调研数据,去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630GWh,同比增长31%,带动国内锂电全年总出货量达到885GWh,同比增长34%,如果没有重大意外,今年中国锂电产业将正式跨入TWh时代。
假如将2009年的“十城千辆”项目作为中国锂电产业自主创新的首个里程碑,那么短短十五年后抵达TWh门槛,全产业链形成绝对竞争优势,这样的成就无疑堪称炫目,不过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路径之千回百转,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包括锂电在内的诸多战略新兴产业在生命周期初始阶段的共性特征,恐怕就是发展动态的狂飙突进(Sturm und Drang),从技术路线到“杀手应用”,从供需格局到商业模式,从企业命运到政策冲击,都如同早春的天气一般,在万物复苏与雨雪寒潮间突兀交替,同时呈现着看似矛盾的多重面相。
回顾2023,中国锂电产业的这一年,或许有七个线索尤其值得撷取。
一,全球引领
2023年,中国企业在锂电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统治力”进一步巩固,电芯与正负极材料产量在全球占比均已达到70%乃至更高水平,较2022年进一步提高,而量的积累,也正稳步转化为中国锂电产业全球影响力质的飞跃。
去年骤然升温的海外车企磷酸铁锂装车潮,正是这一趋势的极佳代表。曾几何时被视为落后技术路线的磷酸铁锂电池,在中国产学研用共同体持续打磨优化下,已然成为海外市场入门级/普及型新能源汽车的优选储能解决方案,在超高性价比面前,海外厂商也不得不选择跟进,甚至一度以9系高镍三元引领高端技术迭代的韩企SK Innovation,也在上月宣布计划最早于2026年开始磷酸铁锂电池量产。
磷酸铁锂热潮,还只是中国锂电产业“统治力”的牛刀小试,接下来可预见的磷酸锰铁锂、硅基负极、复合集流体、大圆柱电池、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乃至锂硫电池产业化进程中,中国这一产业高地恐怕将源源不断地“顺流而下”,为全球产业界制定议程与路线图,定义技术标准规范。
二,产能跃进
历经2021、2022、2023年合计数万亿人民币规模的产能投资,从上游锂盐精炼到中游主材、辅材,再到下游电芯制造,国内锂电各个产业环节普遍已实现产能供给的飞跃,也带动供需格局从短缺骤然转入过剩。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去年国内动力电池需求量为六百多GWh,而产能供给已经垒高到了1800GWh,导致电芯制造环节开工率不可避免地大幅下滑,考虑到在建产能仍在不断释放,2024乃至2025年锂电严重过剩格局仍将延续,在去年末某次行业活动上,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甚至认为,2023年已建在建锂电产能已经提前覆盖了2030年市场预测需求。
图片
三,市场内卷
供需格局深幅且持续的失衡,必然导致供给侧出现残酷的价格“内卷”,2023年尾声堪称惊心动魄的碳酸锂期货行情,正是这一过程的现实写照。
在上游原材料价格暴跌的同时,成品电芯价格也不断刷新行业内外人士“三观”,根据鑫椤锂电采集的市场数据,方壳磷酸铁锂动力电池2024年1月均价已经跌破0.4元/WH,由于产能难以有效出清,三毛五分上下的行情或将成为常态,这意味着此前国内外设想的50美元/KWh锂电成本远景目标,俨然已一步到位照进现实。
这样的价格区间,固然有助于刺激下游应用需求,但也意味着电芯制造环节整体毛利率微乎其微,企业间的盈利能力分化将直接事关生死,头部企业凭借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品牌/渠道优势,将表现出极强的适应性,而二三线企业则很难逃脱开工不足-单位成本抬高-亏损放大-减产停产的恶性循环,即便部分企业试图通过亏本接单维持现金流,但在严重过剩格局贯穿2024、2025年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四,出海布局
海外市场,被不少锂电企业视为应对内卷的救命稻草,产品出海与产能出海,也早已从围绕WHY的讨论,转入关于HOW的多元实践,在“各显神通”的出海大军共同发力下,2023年我国锂电累计出口超150GWh,同比增长超60%,同期官宣的海外产能建设投资逾2000亿元人民币,海外规划锂电产能超500GWh。
这场全产业链有志一同的“出海”热潮自然并非一路通途,除了项目落地过程中磨合当地合作伙伴、摸索优化实施路径所交出的“学费”,在部分国家,中国锂电企业还面临着巨大的地缘政治风险,特别是美国政府一系列所谓“绿色新政”在激活其本土锂电产业投融资的同时,对中国企业明确采取排斥态度,美国民主党大佬,参院能源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主席乔·曼钦甚至扬言,不想让美国纳税人哪怕一个美分的资金流入中国企业口袋,这样的敌意下,部分中资项目即便曲线落地美国,往往也很快遭遇到令人匪夷所思的抹黑诋毁,甚至有政客提出中国企业为储能电站提供的电芯也可被用于“间谍”活动。
然而锂电出海中的种种波折,却也是经历超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所必须的一场洗礼,优胜劣汰的荡涤将使中国锂电企业跨国运营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更贴近欧美消费市场的产能布局,也最终将有力支撑中国锂电产品参与海外竞争。
五,绿色发展
低碳、零碳、ESG、碳足迹......2023年锂电行业这组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勾勒出业界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一直以来,锂电产品尽管发挥着能源消费转型“支点”的价值,但锂电产品制造过程的碳排放与环境影响,仍然被不少怀疑者所诟病,认为其从摇篮到坟墓的污染甚至高于传统化石能源,只是为终端使用者带来了一种低碳环保的幻觉。
时过境迁,锂电行业迸发的绿色发展热情,一方面来自企业对自身使命责任的“觉醒”,另一方面也呼应着锂电出海的现实需求。
2023年,欧盟锂电监管新规正式颁布,其中的产品碳足迹合规要求,预示着一种全新的“绿色壁垒”出现在全球锂电贸易中,埋头拼产能、拼成本的中国企业,如果在能耗、能效上继续粗放管理,将之视为可有可无的成本负担,那么在未来就很可能自食苦果,被轻柔而又坚决地挡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在降碳、减碳方面,宁德时代无疑是一个标杆案例,宁王此前获取的集中式新能源建设指标已达到4000MW,其中风电2400MW,光伏1600MW,备受瞩目的宁德深水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也已在近期获得福建省发改委批复,建设规模800兆瓦,而在分布式新能源方面,宁德时代子公司预计2023年建成分布式光伏300MW,主要服务于自有零碳工厂、灯塔工厂的绿电需求。
六,储能热潮
新型储能,当下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之外锂电产业体量第二、增速第一的“杀手应用”场景,也被众多锂电企业列为“第二增长曲线”。不过有趣的是,抱着同样动机入局的还有光伏产业人,在储能这一“交叉地带”,不少光伏企业去年大举布局,已经在场景解决方案主导权上悄然占据主动。
图片
不过头部锂电企业在系统集成上的表现也并不逊色,除了比亚迪跻身全球电池储能系统(BESS)市场前列,宁德时代在应用场景集成方案上的前沿探索亦引人注目,如其已顺利并网的福建晋江100MWh级储能电站试点示范项目,就是国内首家非电网企业管理的独立并网大规模储能电站,通过从零到一的场景商业模式开发,宁王正耐心打磨充实其能流、碳流能源操作系统这一价值设想。
七,技术突围
技术进步,永远是打破内卷的特效药,2023中国锂电产业技术创新亮点纷呈,一度由特斯拉掀起的大圆珠电池竞赛中,“始作俑者”已逐渐失去势头,中国厂商全面接过了大圆珠技术迭代主导权,新产品形态带动的材料体系、结构设计到制造工艺创新,有望在2025年后全面释放为锂电行业升级动能,真正解决同质化落后产能的“堰塞湖”,开启锂电产业新周期。
而着眼长远,固态/半固态电池角逐也已正式拉开序幕,随着去年率先实现大容量半固态电池装车,中国锂电企业已经在这一过渡技术路线上守住了先发身位,至于全固态电池创新,在欧阳明高院士牵头倡议下,大咖云集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也已于日前正式成立。
进入新的一年,中国锂电产业内卷与反内卷的求索仍在继续,也必将带来更多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苦乐悲喜,但无论如何,只要产业人的激情与斗志旺盛燃烧,这场求索的终局图景仍然将极具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