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尽头如何不是骨科?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专家这样说

图片
滑雪似有魔力,让人又爱又恨。不少新老滑雪爱好者们一边调侃“雪场尽头是骨科”,一边拿起雪具,驰骋雪场。视觉中国 | 图
冬日旅行,最出片莫过于雪场。滑雪之余,向阳露台上,品红酒,尝佳肴,赏白雪皑皑,一年的疲劳随风飘散。
然而,现实却不能常常顺遂心愿。因滑雪骨折住院的案例比比皆是,更严重的还有死亡案例。2023年12月,一名中国籍女性游客在日本滑雪时不慎摔倒,头朝下摔入雪中不幸身亡。
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一篇论文显示,滑雪运动损伤主要分布在全身17个部位,下肢占比超一半,膝、踝关节及小腿损伤最为多见。甚至,有骨折疾病直接以滑雪命名。
但滑雪似有魔力,让人又爱又恨。不少新老滑雪爱好者们一边调侃“雪场尽头是骨科”,一边拿起雪具,驰骋雪场。
施忠民是国家骨科医学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足踝外科主任,在2023-2024冰雪季接诊了多位因滑雪损伤的患者,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滑雪最怕的是不做好防护和不自量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头脑要清醒,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要心中有数,去更高难度的赛道滑雪要有教练陪同,不要做超出自己水平的动作”。
新手、老手受伤各有不同
南方周末:2023-2024冰雪季,科室接诊了哪些滑雪损伤患者?
施忠民:滑雪中有种损伤我们称之为“滑雪板者骨折”。我们脚踝下面的一块骨头叫距骨,这种骨折通常是因为踝外翻背屈时,跟骨上外侧面撞击距骨外侧突下缘导致。在之前,单板滑雪靴子比较软,滑雪时足背屈、外翻或外旋时,容易轴向撞击造成骨折,所以被称为“滑雪板者骨折”。这种骨折做CT或三维重建容易发现,拍摄X光片不容易看清,因此更容易漏诊。
最近,我们接诊的一个滑雪爱好者从瑞士回来,是一位比较高层级的爱好者,他在瑞士受伤后打了石膏回到上海治疗。这位患者就属于“滑雪板者骨折”。瑞士是滑雪胜地,当地医生经验比较丰富,患者确诊后医生建议手术。患者来到我们医院后伤处消肿,做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脚踝上新打了钢板和钢钉。
因为上海不在滑雪场所在地,所以医院就诊患者主要是在外地滑雪受伤,考虑到医保和家人方便照顾,只要不是高危情况,比如足踝部、四肢受伤,打石膏固定后,会选择回上海治疗,今年我们一共遇到了8例滑雪损伤的患者。
南方周末:诊疗中常见的损伤有哪些?
施忠民:滑雪有单板和双板,二者运动损伤的类型不同。总的来说,滑雪比较常见的损伤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一是膝关节损伤。轻一点的比如扭伤韧带,内外侧韧带撕裂,交叉韧带撕裂,严重的可能造成胫骨平台骨折。多数人扭伤不是“高能量”(医学指致病因素中含有高能量释放于组织中的损伤),比如滑雪速度不快,只是摔倒了。
二是上肢肘关节或手腕骨折,这种骨折常见在单板滑雪。单板对平衡性要求更高,摔倒时通常会用手撑,因此上肢关节容易造成骨折。
三是刚刚提到的踝关节骨折,但是因为现在雪具保护性比较好,骨折频率也小了一些。
南方周末:伤者新手多还是老手多?
施忠民:新手、老手出现的问题各有不同。老手喜欢追求刺激,去高级赛道滑雪,赛道比较险,坡度大,速度也快,如果出现损伤,都是“高能量”的,损伤程度也比较高。
新手一般只在低级赛道滑,坡度小,滑起来“畏畏缩缩”,跌倒后的损伤也会相对轻一点,一般是普通的韧带损伤。
最怕出现的情况是,滑雪者水平一般,又自认为技术很好,跑到中高级赛道,盲目提高速度,追求更陡、更刺激,滑雪过程出现技术变形,可能会产生比较大的伤害。
遵守滑雪安全准则,受伤后第一时间寻求救援
南方周末:你也是滑雪爱好者,有没有受过伤?
施忠民:2015年,我在中级道滑雪,加速后看到有两个人站在坡道中间位置,我本能的反应是避开他们,从侧边滑过去,但这样又不可避免导致动作变形,在摔倒那一刻,我听见了骨头碎的声音,然后是剧烈的疼痛,动弹不得。我是医生,很清楚一定是骨折了。
当时在半山腰,周围人呼叫山下的救援人员,好在雪场的应急救援做得比较好,他们用担架和雪地车把我送下山。2015年时,黑龙江亚布力旁还只有一个卫生院,我拍了X光。我至今记得,躺在床上,看见肿胀的伤处,听到旁边医生说“这个人怎么伤得这么严重”之时,心中的感觉难以形容。
因为是大关节的粉碎性骨折,三个多月我才能下地。自从那次受伤之后,就有了心理阴影,加上滑雪对肌肉力量和平衡力量的要求很高,我就很少滑雪了,一般是在雪场旁边看看,不上赛道。
南方周末:现在滑雪的人变多,雪道也比较拥挤,因为他人受伤的情况也不少,要如何避免?
施忠民:国际雪联有十条滑雪安全准则,其中包含选择安全路线和两侧行走等,这些准则大家应该自觉遵守。希望滑雪者既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到其他人。后来我知道受伤那次避开的人是一个教练带着新手在坡道上停留,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对自己和其他滑雪者都不负责。
南方周末:如果不小心受伤了,或者被其他人冲撞了,伤者第一时间可以做哪些判断和处理?
施忠民:伤者在清醒的状态下,最重要的是判断自己能不能动,尤其是下肢能不能动,有没有神经损伤的表现,再就是身体几个重要部位,如头颈部是否疼痛等。不要贸然活动,包括脱卸雪具,不然有可能会加重损伤甚至导致二次损伤。
其他路过的滑雪者或者不小心撞到了其他人,首先要咨询伤者的意见,不要贸然搀扶移动伤者,第一时间寻求雪场的救援。
南方周末:现在国内外雪场的应急救援情况怎么样?
施忠民:从我个人的体验和伤者情况的回溯来看,包括国内北方的几个雪场,以及欧洲、日本北海道的雪场,救援服务都是不错的。随着冰雪运动参与人数的增加,雪场救援也在完善。
一般来说,雪场都应该提供担架服务、运送服务,以及基本的临时固定服务。简单处理后,伤者需要尽快运送到附近医疗点或相对平缓的地方,之后联系医院,由救护车将伤者转运至相关医院。应急救援只是紧急处理,具体治疗还要等伤者送到医院专业科室后处理。冬奥会之后,现在不少雪场周边建设了三甲医院分院,方便了就近治疗。
不要做超出自己水平的动作
南方周末:滑雪当然不希望出现问题,滑雪要如何做好自我防护?
施忠民:首先不能疲劳滑雪。我受伤那次,是在回程前一天想多滑一次,但人比较疲劳了,这也可能是导致技术变形的原因。滑雪是一个能量消耗很大的运动,运动前要休息好,尤其是多日连续滑雪。同时要注意补充能量,包括合理膳食,不要暴饮暴食等。
其次,热身很重要。上赛道之前做一些拉伸和慢跑,给身体一个积极的信号。
再次,滑雪中要遵守一些规则,如国际雪联原则,雪场规定等。比如在赛道中不要过长时间停留,不滑的时候靠边站等,避免影响他人,也避免给自己带来危险。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头脑要清醒,自己处于什么水平要心中有数,去更高难度的赛道要有教练陪同,不要做超出自己水平的动作。
南方周末:另外,滑雪前需不需要准备一些药物或医疗器具?
施忠民:一般情况下是不用的,除非身体本来有伤,比如膝关节不好要戴护膝,踝关节或手腕扭过要准备护具,但是普通人群没有必要。至于急救药品,雪场都有救护站。有人喜欢带一些维生素功能饮料,我觉得也没必要,最重要的还是休息好。
南方周末:冬奥会后,初次尝试滑雪的人越来越多了。初次接触滑雪应该注意什么?如何选择装备,避免受伤?
施忠民:我建议新手最好请教练,尽管会多出来费用,但新手毕竟对规则和雪具都不熟悉,教练陪伴也是一个保障。另外也要量力而行,滑雪虽然刺激,但挑战性也很高。有些人如果天生平衡感比较差,涉足滑雪就会更吃力。不论如何,都要循序渐进,安全第一,从初级的缓坡慢慢开始。
现在,新手、业余选手一般会选择租用雪具,如果碰见不合脚、防护不好的器具,一定不要用,有时这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南方周末实习生 谭梓莜
责编 曹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