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吃饺子还是吃汤圆?南北争了上千年 | 循迹晓讲

图片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现在一提起过年经常会引发争论,南北方人过年吃的菜应该都差不多,全是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可是主食到底吃什么两边就会引发分歧,大部分北方人都说过年要吃饺子,但这个习惯在南方不太流行。基本上每年两部人马都会为吃饺子的问题吵架,从小年一直吵到正月十五,严重者还会上升到地域攻击。


图片

◇ 图为西周时期的簋可以装着黍、稷等煮熟的主食供人们取


在先秦时期食材比较匮乏,唯一能做到歧视的就是餐食的精致程度,和蛮夷国家相比,中原国家有更发达的点火工具和烹饪器皿,有条件把食物做的更精致。


如果厨师把饭做的半生不熟那可以视为对主人的大不敬,晋灵公的厨师就因为熊掌没蒸熟,就被国君当场打死,尸体从大殿门口抬出去。如果是吃生肉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必须得是新鲜的料理蘸酱吃,被成为“脍”,孔子说“脍不厌细”的意思是生肉也要有细致的制作流程。


图片

◇ 樊哙食猪腿


相比之下那些蛮夷戎狄们,又吃生食又做的不精致理所应当的成了嘲讽对象,“茹毛饮血”正是骂他们饮食粗糙以至于成了野蛮的标志,比如《史记》“鸿门宴”里项羽给樊哙一个生肘子让他抱着啃,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其实是一种蔑视与侮辱,好在樊哙不当回事接受了肘子刺身,才成功吓住项羽帮刘邦跑路。


到了两晋南北朝随着食材烹饪手段的逐渐完善,南北方人出现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这就为双方互相攻击埋下了伏笔。


图片

◇ 魏晋时期的烤肉煮肉画砖


当时北方是胡人势力范围,他们的常见饮品是“酪浆”,把一块奶酪切碎了放在水里烧开了喝,有点像今天的奶茶。南方人习惯于喝茶,他们相信炼丹的时候喝茶药效来的更快,齐武帝下诏规定,他死之后的祭祀以茶、饼等物即可,禁止使用牲畜祭祀。这两种饮食习惯就让他们互相看不上,北方人管喝茶叫“漏卮”,卮是古代一种器皿,一装水就倾斜,水倒多了就会一边倾斜一边往外洒,就跟男人撒尿的动作一样,嘲讽南方人喝完茶爱上厕所,如果茶喝多了叫做“水厄”即遭水灾。


图片

◇ 梁武帝画像


梁武帝的侄子萧正德降魏,北魏朝廷以茶招待他时还问了句:“卿于水厄多少?” 这本是问萧正德能喝多少茶水,萧正德显然不明白关于水厄的梗,于是一脸茫然的回答说:“下官虽生于南方水乡,却不曾遭受过水灾之难。”引得一拨人哄堂大笑,萧正德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不知自己到底哪里说错了。


同时代,南方的士族王肃因为战乱跑到北方,给事中刘缟比较欣赏王肃的为人,专门跑过来向王肃学习喝茶,孝文帝的弟弟,彭城王元勰听说之后指着刘缟哈哈大笑:“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苍头水厄。”那意思是你要是想学就应该学王侯吃八珍,怎么还学起来南方人喝茶的臭毛病。


图片

◇ 北魏孝文帝画像


面对北方人的嘲笑,南方人由于是寄人篱下,哪怕很生气也不敢表现出来,有一次王肃与孝文帝拓跋宏一起吃饭,桌上就同时摆了酪浆和茶,看着王肃一杯一杯的炫茶水,孝文帝就问他,你觉得南方的茗茶与北方的酪浆哪个好啊?王肃这时候一个丧家之犬,只能拣皇帝好听的说,回答说:“茶比不上酪浆,只配做酪浆的奴隶”。他这么一说基本上是官方认证了茶级别低,此后的国宴上虽然也有茶,北方的官员一想到王肃那句话都不好意思喝,只有南方人改不掉生活习惯还去灌水饱。


南方的茶在北方受歧视,反过来北方的酪浆也被南方人瞧不起,在西晋时北方人王济就问南方士族代表陆机,南方有什么小吃能比得上羊奶酪?面对刁难陆机一点不客气,他说老家千里湖中的莼菜,用水煮一下,不用放调味品就能比得上。等到衣冠南渡后北方人王导请南方人陆纳吃乳酪,陆纳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拉肚子了,专门写信给王导说:“仆虽吴人,几为伧鬼。” 伧鬼是对北方人的蔑称,意思是我吃完奶酪跟你一个德行了。


图片

◇ 壁画 《野宴图》韦氏家族墓出土

图片

◇ 新疆阿斯塔纳墓地出土的唐代饺子(中)等糕点


在两宋时期由于又一次衣冠南渡,南北方人的饮食差异显示出了巨大的不适应。南方人就特瞧不起北方人吃的粟和小麦,在南宋时期《中兴遗史》中,说江西民众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麦饭,只要眼跟前有稻米,他们绝对不吃麦饭。


宋高宗时期,金兵南犯,后来北撤的时候一路留下大量粮草,因为都是北方兵,他们留下来的军粮都是粟和小麦,而南宋军队本来都粮饷不继,看到堆积如山的粮食是真犯了愁,在他们眼里这实在太难吃了。而用饺子搞地域歧视也是这时候产生的。


图片

◇ 三色黍麦饭


由于小麦是北方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农作物,饺子,面条,胡饼自然也在北方流行。南方则是种稻米居多,很少有种植麦子,即便是吃带馅的东西也是糯米捣碎了做汤圆,这时候吃不吃饺子就变成了区分南北方群体的标准。


北方人秦桧有吃饺子的习惯,就经常宴请朝中同事,在饭桌上放一碗饺子和一碗汤圆,基本上吃汤圆的都得不到重用,后来大臣们也都学精了,哪怕是南方人,为了自己的未来也得捏着鼻子吃饺子。到了孝宗朝,宰相张浚是南方人,为了贯彻他“主战”的方针,他大力拉拢从北方逃难而来的归正人,其中拉拢的手段之一就是吃饺子,只是张浚的北伐大计并不理想,在遭遇一连串的失败后被贬官回家,从此再也不用靠吃饺子收买人心了。


图片

◇ 张浚画像


在明朝官员们也会用本地特产拉帮结派,江西人在明朝就统称为“腊鸡”,权臣严嵩就是江西人,有一次办寿宴,想攀老乡关系的江西士绅纷纷前来致贺。严嵩身材高大,站着接受大家的奉承,可能是马匹拍的太过肉麻,有一位宾客没忍住偷着乐,严嵩发现了,问其原因,宾客说想到了韩愈的诗:“大鸡昂然来,小鸡竦而待”,大鸡挺胸抬头的走过来,小鸡都站在两边点头哈腰的等着伺候,正好符合现在的情境。


此时严嵩春风得意,对于这番调侃也就一笑而过,到了严嵩失势的时候,大臣们上书弹劾严嵩张嘴闭嘴的说“腊鸡”,大有踩上一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的意思,江西的官员们也耻于用腊鸡自称,一时之间朝堂之上“腊鸡”成了骂江西人的脏话。


至于饺子,在南北朝时期被称为“馄饨”,唐代的时候也叫“偃月形馄饨”。到了宋代称“角子”,直到清代时候才被称为“饺子”。而在清朝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趋于融合,在饮食方面搞地域歧视已经并不多见,吃饺子的不会瞧不起吃汤圆的。其实,不论是过年吃饺子还是吃汤圆,甚至吃什么馅儿的饺子都不重最重要是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吃年夜饭的氛围,您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