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返乡观察 | 县城结婚压力大,嫁妆也是男方出

图片
许珍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讲师
近段时间大学生相亲的视频在抖音上迅速火爆出圈,不可否认,年轻人的婚恋问题一直是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特别是春节前后,子女的婚恋问题也是家中父母长辈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而要结婚,很多家庭便绕不开彩礼这个话题。
1.儿子结婚,父母背债
以华北地区某县为例,该县作为一个农业县,本地男劳动力主要外出务工赚钱,女性留守在县城带孩子、照顾家庭。本地县城是整个区域内的平原地区,县城以往的乡镇都是山地。那么,山区的地势特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地婚在乡镇买房也不行,必须要到县城买房才能娶到媳妇。2010年左右,偏远山区乡镇的农民开始在县城买房,当时房价较低,这些乡镇农村目前到城市购房率在90%以上。无形中带动了本地婚姻市场中的买房率,因为近郊乡镇农民家庭也需要在县城买房才能娶到媳妇,本地媳妇觉得“结了婚当然要住楼房,不能再住农村砖瓦房”,即使距离县城一公里也必须在县城有房子。
随着本地房价的增长,近郊农村婚姻支出陡然增加,也导致了整个县城彩礼和房子的婚姻要求处于高水平态势。
本地彩礼的价格普遍在十到十五万左右,最高值在20多万元。彩礼内包含了订婚礼金和三金两部分。前段时间村里小玲结婚,订婚礼金13万元,三金3万元左右,而去年隔壁村的小王哥结婚,彩礼出到了20元万左右。结婚的总费用包括了彩礼、一车一房、酒席开支等,总费用最低价格在六七十万元。六七十万的现金支出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向亲戚借债已经成为常态。在该县,儿子娶不到媳妇往往被认为是父母的责任,整个村庄的人都会说“你咋那么没本事,连给儿子都娶不到媳妇”,而不会说是儿子的责任,因此借钱往往是父母借钱给儿子娶媳妇,还债也是父母来还,借的钱儿子一般不管还。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区结婚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并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即男方承担婚礼的一切费用,包括女方所出的嫁妆也是由男方付费后由女方带回新的小家庭。总的来说,高价彩礼依然是目前阻碍年轻人结婚的主要障碍之一,身边由很多例子都是因为最后一步彩礼而谈崩,最后不得不分开。尤其是嫁妆也要男方出,更是加重了县城男性结婚难的问题。
2.高价彩礼的成因
本地婚中的相对高价彩礼是由很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男多女少的现实,本县城20岁到30岁的男女比例大约是104:100,大多数女性并不发愁自己嫁不出去,甚至二婚依然是“香饽饽”,仍然收取彩礼,而且二婚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更受欢迎。主要在于二婚女性一般彩礼相对而言要低一点,而且二婚女性的婚姻稳定性比头婚女性更高一点,造成娶不到媳妇的男性更愿意娶二婚女性。二婚市场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头婚市场的男方彩礼压力,因为女性在婚姻市场上更加有优势,男方彩礼不高的话自然娶不到媳妇,因为总有人愿意出高价彩礼,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年轻男性结婚难的问题。
其次是彩礼成为代际财富转移的手段。现代婚姻中的彩礼和嫁妆共同构成了新婚夫妻小家庭中的重要经济基础。彩礼婚前交给女方父母,婚后由女方保管,标记着女方在婆家的地位,也是新婚小夫妻的婚后生活的一份保障。
嫁妆以往是由女方父母为女儿结婚准备的一份心意。近些年本地的嫁妆来源发生的变了,从由娘家出钱变成了由婆家出钱。在形式上表现为彩礼增多,从彩礼中扣除一部分钱来置办嫁妆。普通农民家庭的嫁妆一般是几床被子、小家电等,现在价格在2万到5万之间。以前,嫁妆这部分钱是由娘家出,彩礼由婆家出,那么婚后小家庭共获得娘家的陪嫁和婆家的彩礼。现在,娘家嫁妆置办的费用从婆家彩礼中扣除。这样一来,女方父母退出了实际的婚姻费用中。
嫁妆由男方出更加说明了本地彩礼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主要成为代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女方希望通过彩礼的方式为自己增加结婚后的资本,更增加自己在婆家的地位和权利。在过去,本地婚中是女方通过多陪送嫁妆来提高女性在婆家的地位,嫁妆本身象征了女方家庭的实力和对男方家庭的贡献,从而自然而然让男方家庭不敢轻视女方。而现在,嫁妆通过男方来提供,主要在性别比绝对失衡的情况下,女性在婚姻市场拥有了绝对的地位,通过嫁妆由男方出增加了财富转移的手段和压力,让自己婚后过上好日子。
最后是观念上的问题,彩礼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基础,几千年来的传统习俗使得部分人出现了认为高价彩礼并不“高”,“给彩礼是天经地义”,“大家都收这么高凭什么我少收点”等观念。彩礼的攀比使得部分人觉得自己的子女如果少收了彩礼代表自己女儿轻贱,在街坊亲戚面前抬不起头,这些原因综合在一起都使得小县城的高价彩礼问题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