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观察 | 春节假期景点人山人海 为何越来越多人选择“旅游过年”?

全文2291字,阅读约需7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春节期间旅游过年,以家庭亲子游为主流。

022024年春节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显示,近一周“春节去哪玩”热度上涨350%,呈不断上升趋势。

03旅游过年原因包括休闲时间与其他时间的博弈以及重家庭与重传统的博弈。

04选择旅游过年的贴士包括挑选合适的旅游目的地、提前做好攻略以及遵守法律法规。

05尽管旅游过年渐成风尚,回乡过年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其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仍不可忽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作者:何啟政
寒假返乡,笔者发现不少的亲戚朋友以及同学都没有选择回乡过年,而是携家人走出家门以旅游的方式来团聚、庆贺新年。“旅游过年”似乎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无疑是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它是家人团聚的重要时刻,也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情感寄托,人们通过过年的方式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价值观念。然而近些年,“旅游过年”渐成风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走出家乡到异地过年。
根据百度地图、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布的《2024年春节假期出行预测报告》指出,由于放假时间调整、假期时长增长等原因,过年旅游的出行热度空前高涨,大数据显示,近一周,“春节去哪玩”热度上涨350%,并呈不断上升趋势。春节同时又是一个团圆佳节,全家旅游过年的趋势大涨,大数据显示春节出游人群中家庭亲子客群占比高达42%。在笔者的微信朋友圈中,也有超过10人选择“旅游过年”。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如何,值得我们深入地讨论。笔者对选择“旅游过年”其中的7位亲友进行了访谈,也与其他选择传统过年方式的亲友展开了交流,最后根据访谈结果在此发表笔者的一得之见。
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需求层次的上升
每年过年笔者听到家里老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生活变好了”。确实如此,无论是从吃饱穿暖到吃好穿好的转变,还是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如今的“6轴7廊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空间格局的基本形成都可以深刻的感受到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所指,当人们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便会加大对于社交、尊重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通过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及党中央脱贫攻坚事业的伟大成就,我国大多数人民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生理需求及安全需求,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而旅游所具备的开阔视野、放松身心、促进社交的功能恰好又满足了人民上升的需求,同时便捷的交通网络、丰富的住宿选择及国家对于旅游事业的大力支持等生活水平提高的具象表现都又在供给端推动着旅游吸引力的大幅提升。双向发力下的旅游事业自然而然成为了人民的新选择并会长时间发展下去。
二、为什么选择在春节旅游?——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春节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旅游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利益博弈所产生的结果。
1.休闲时间与其他时间的博弈。笔者将人们每天的时间大致划分为休闲时间(真正使人们得到情绪化满足的时间)、生理休息时间(包含吃饭睡觉等必要固定时间)、工作时间及其他琐碎时间四大部分,人们普遍追求休闲时间的增长和工作时间及其他琐碎时间的缩短。一方面,当前人们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加班等因素导致工作时间增长,压缩了休闲时间,同时假期以短假居多,可供长途旅游选择的节假日较少,而春节作为我国最长的公共假期恰好可以满足长途旅游或精细化旅游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家族形式的消亡、年轻人对人情世故的抵抗加之春节的特殊传统(走亲戚、拜年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机械化、程序性的,并不能给所有人尤其是年轻人带来情绪化的满足,反而可能被归为其他琐碎时间,进一步减少了休闲时间。这就直接导致了不少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用其“珍贵”的春节休闲时间去参与到走亲戚、拜年等活动当中。这也就导致了人们更愿意走出家乡,通过旅游这种宜情绪化满足的途径来追求最大的休闲时间。
2.重家庭与重传统的博弈。以前大家族形式主导下的春节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强调家庭团聚、祭祀祖先、家族活动和传统礼仪等特点。这些活动凝聚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传承了丰富的文化传统。在大家族文化中,走出家门的春节旅游很难进入考量范围,成为“对抗”传统节日形式的途径。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农村迁往城市,从而破坏了大家族在乡村的传统生活模式。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与大家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大家族在城市化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这就导致了大家族形式在全国的逐步消亡,以人数少、独立、决策灵活为特点的小家庭形式的家庭结构成为普遍。小家庭更愿意去维护内部的关系,而非外部的形式,这对于春节传统习俗的传承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这也导致了春节旅游进入了家庭的考虑。
通过笔者的描述,部分读者可能会把“旅游过年”的原因归结到年轻群体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上来,但我认为不尽然。目前渐为风尚的“旅游过年”还是以家庭旅游为主流,个人旅游依旧占据少数,这在一方面也体现了如今的人们并不是不想过春节、并不是不想团圆,而是换一种新的方式来过春节,春节在中国人的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是庆祝传统文化的形式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而变化了。
三、“集百家之言”:“旅游过年”的小贴士
笔者通过访谈多位在今年走出家门过春节的亲友们,了解到了一些关于“旅游过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这里与大家分享。首先,需要认真挑选旅游目的地。除了要考虑自身的喜爱与向往,也要考虑到气候、交通等方面的因素,由于春节正值冬春交接,北方气温明显较低,畏寒的人建议选择南方城市为旅游地;同时,由于“旅游过年”的人数在逐年增多,要有计划的避开可能游客众多的景点,以防交通不便及体验感下降。其次,提前做好攻略,部分新兴景点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住宿及饮食条件还不能满足大量游客的需求,对于此类景点务必做好提前的准备;最后,要注意遵守法律法规,做一名有素质的游客,避免因自己的行为给家乡的形象抹黑。
当然,笔者的调研和观察的对象数量较少,很难得出全局性的精准结论,还有不少疏漏之处。在笔者看来,虽然“旅游过年”渐成风尚,但回乡过年依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且对于“旅游过年”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应该以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去接受它,人们在异地过年的过程中加强了不同地域之间的联系,使不同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激活了传统文化的活力,同时能够刺激经济发展,增加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收入,提升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附:“旅游过年”被访者主要情况
图片
“旅游过年”被访者主要情况 
图片
大年初一的天安门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