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总!脑卒中疾病的预防、诊治、护理及评估量表,建议收藏

2023年是卒中疾病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本年度总结旨在概述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对卒中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理解的进展。


在临床实践方面,我们看到了卒中治疗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取得了长足进展。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生理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提供了更详细和精确的卒中诊断和评估工具。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我们见证了对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


我们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卒中的预防仍然是一个重要议题,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的背景下。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公众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以减少卒中的发生率。


正常人群如果平常在进行饮食的时候,摄入的盐、糖过多,或者经常吃过咸、过甜的食物等,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的疾病。长期的高血压可能会导致小动脉关闭,从而导致脑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而糖尿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等,均可引起脑血管疾病。因此需要加强脑卒中的管理,在饮食方面通常需要注意。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为了促进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以及减少患者的复发,需要及时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管理。



脑卒中风险评估包括ABCD评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TIA)短期(90天)卒中风险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CHADS2评分及CHA2DS2-VASc评分、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以及卒中预防与心房颤动试验(SPAF)。


脑出血(ICH)是原发于脑内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病变出血,一般以动脉出血多见,血液在脑实质内积聚形成脑内血肿。在临床当中,脑出血评估主要包括脑出血ICH-S及ICH-G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Hunt-Hes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蛛网膜下腔出血影像学Fisher分级及改良Fisher分级、Spetzler-MartinAVM级别评估、以及烟雾病脑血管造影铃木分期。


脑卒中在临床上通常可分为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会导致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者脑内的腔隙,导致脑内的压力变高,损伤脑组织和脑神经。而缺血性脑卒中导致血流没办法进入大脑出现脑梗塞,使脑细胞缺氧,损伤脑神经。对于这些神经功能损伤,也可以通过一些量表来进行评估。


在临床中,脑卒中并发症包括吞咽功能障碍、构音障碍、失语、深静脉血栓、压疮、平衡障碍等,可以通过吞咽功能评价量表、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失语症检查量表、深静脉血栓预警评估—Wells评分、压疮危险度评分(Norton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等方法进行评估。


在临床上,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来说常可出现运动障碍,如可出现一侧肢体偏瘫,病情较重的时候可出现偏瘫侧的肢体肌肉不能让完全收缩,同时患者也可能会出现坐不稳、站不稳、行走不稳等相关的症状,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造成明显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等,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可通过一些量表进行评估。


脑卒中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评估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改良 Rankin 评级、生存质量QLI(Quality of life Index)、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以及牛津残障量表(OHS)。




随着甲流的大范围扩散,导致很多人群出现感染的相关症状。而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处于高峰期,如果这些患者不注意防护或者与甲流患者接触等,也会感染相关的病毒,从而患上甲流。当脑卒中患者出现甲流以后,需要及时识别其相关的症状,对脑卒中合并甲流的患者进行积极地护理,同时还要指导脑卒中患者预防甲流的出现。



老年手术患者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脑卒中,通常可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不良的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致残致死的情况。临床上导致围术期脑卒中危险因素也比较多,因此为了改善老年患者的手术预后,就需要针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优化。




随着“二阳”的人群不断增多,很多人出现了恐慌心理,常常担心自己会不会也出现“二阳”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其实不必过于恐慌,即使出现了感染情况对症治疗即可。



脑卒中通常称为中风,是一组急性脑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前者称为脑梗死,后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以及复发率高,给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威胁,对患者及其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沉重负担。因此,“时间就是大脑”,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脑卒中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脑卒中患者通常可遗留肢体功能障碍,表现为肌肉无力、痉挛、活动受限、运动控制障碍、协调性不佳等。而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患者除了在医院进行康复外,居家康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又称为脑梗死,一般是指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导致脑血管堵塞或严重狭窄,使脑血流灌注不足,进而缺血、缺氧导致脑血管供血区脑组织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占卒中的69.6%-70.8%,已经成为我国第一致死病因,因此对于缺血性脑卒中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脑卒中是一种由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损伤引起的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定义综合征,近些年来,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全球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脑卒中在临床上可分为多种亚型,不同亚型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以及体征也不一致,而牛津郡脑卒中项目分类量表的运用有助于患者的诊断。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疾病,脑卒中急性期得到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以后,患者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肢体功能障碍、口角歪斜等,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使患者摆脱残疾痛苦,达到生活自理的状态。




2020年发布的《中国卒中报告》显示:我国卒中患病率为1114.8/10万,年发病率为246.8/10万,死亡率为149.49/10万。目前,约1/3的卒中患者会经历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给个体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风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突然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该考虑可能发生了脑卒中:肢体(可能伴随面部)一侧感到无力或麻木;一侧面部感到麻木或出现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楚或难以理解语言;双眼朝向一侧凝视,一侧或双眼视力下降或模糊;伴随眩晕和呕吐;之前少有的严重头痛和呕吐;出现意识障碍或抽搐。在院前对卒中进行筛查时,有多种评估工具可供使用,其中之一就是辛辛那提院前卒中评分量表。



脑卒中是由于供应脑部的血管病变而产生相应脑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感觉神经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症状,同时患者的脑损伤症状取决于脑部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而在临床上进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估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NIHSS量表。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每年有150万-200万新发脑卒中的病例,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的正确诊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网友总结的“防猝死套餐”在网上爆火,如果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主要是辅酶Q10、鱼油、叶黄素、维生素D3等保健品。有网友疑惑猝死和卒中是一回事吗?真的可以通过药物来预防吗?



天气的变化确实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但脑卒中并不是天气本身引发的问题。相反,脑卒中与一系列危险因素和生活方式习惯有关。为了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包括管理高血压、胆固醇和糖尿病,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以及早期发现和就医。



自发性脑出血(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因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长期居高不下,而造成严重的家庭社会负担。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最常见的一种,占SICH的50%~70%。是目前病死率与致残率最高的卒中类型,对我国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青年 (<45岁 )脑卒中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卒中是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卒中的80%。因此,早期识别和快速反应是处理急性脑卒中的关键。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有一些可以进行干预和预防。


在老年患者中,出现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动脉硬化、运动受限、并发脑血管疾病或心脏缺血病、颈动脉狭窄、周围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是其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高血压能够显著减少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以及脑卒中导致的死亡率。



脑卒中是一种重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两种类型,一是大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卒中,二是因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这些脑卒中的主要特点是患者会突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从局部到全身都可能受到影响,是由脑部血管损伤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其中,大脑供血不足型脑卒中是最常见的,占所有脑卒中的60%到80%。这种疾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等五个显著特点,它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1989年,Katherine Berg首次引入了Berg平衡量表,该量表用于评估个体的平衡能力。包括14项测试项目,如站起、坐下、独立站立、闭眼站立、上臂前伸、转身一周、双足交替踏台阶、单腿站立等。整个测试通常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



最近,气温急剧下降,冷空气的侵袭让我们感受到了冬天的威力。在这个时候,不仅要注意保暖防寒,更要警惕身体健康的种种挑战。其中,脑卒中作为一种常见而危险的疾病,更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有运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等。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当尽早积极规范化开展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一切有效的措施均可改善受损的功能障碍,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1985年CarrJH等发表了以身体综合运动功能(8项)和肌张力(1项)为主要评定内容的MAS评定法。它的理论基础是“运动再学习治疗方案”,主要用来评估病人功能活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协同运动模式。它将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从仰卧位到坐在床边、坐位平衡、从坐位转移到站立位、步行、上肢功能手部运动、手的精细功能和全身肌张力9项内容每项6分(0~6),共48分,全身肌张力不计分,用以定量评定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根据积分将运动障碍分为轻(33分以上)、中(17~32分)、重(0~16分)三型。



脑卒中,俗称“中风”,又称脑血管意外,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导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占85%;出血性脑卒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出血或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也属于这一类。


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卒中的患者会增多。天气变冷时人的交感神经会发生兴奋,血管会收缩,那么血压波动大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发生血管破裂。同时,血液的粘度,血脂的粘稠度,粘度都会变大,可能会引起我们血管特别容易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那么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如何预防脑卒中呢?



编辑 | 里里

排版 | 里里

审核 | 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