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返乡观察丨过完这个年,60岁的超龄农民工还能去哪儿?

图片
徐韬 |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笔者的老家,江西省玉山县是赣东北地区一座紧邻浙江的小县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青壮年去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务工一直是这座小城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就业方式,算下来时间跨度已有三四十年之久。当年那批扛着蛇皮袋挤着绿皮车出去闯闯的年轻人现在也到了头发花白的年纪。笔者的一些亲戚、邻居也是这些曾经的年轻人,今天是农历初十一,从腊月他们陆续回乡以来,茶余饭后笔者听到他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明年还能去哪,还能做些什么样的工作。
一、 60岁,买不了工伤保险
农民工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怎么识字。想要外出务工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同乡的各种熟人找到相识的包工头,跟着一起外出务工;二是等着临近地区的工厂、工地到村里来招工。前者招的主要是建筑工地需要的壮年男性劳动力,后者招的主要是纺织厂、电子厂需要的女工。无论是通过哪一种途径,只要成功外出务工就都能获得远大于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酬劳。
过去,只要是愿意务工的人基本都能找到工作,但近年来随着这一批劳动人口逐渐老去,一部分中年人不得不面对没工可打的窘迫局面。不论是工地还是工厂,都不愿意招收超过劳动适龄年龄的工人。因体力精力的衰退而导致的工作能力下降当然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在当前企业用工难的大背景下,用手脚慢的工人总比没有工人干活要好。真正让用人单位不敢招收超龄工人的原因是过了法定退休年龄,工人不能再参保工伤保险。也就是说如果工人在用工期间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所有的经济赔偿都需要由用人单位单独承担。对于一年下来只能挣个小几十万或者更少的包工头和小厂厂长来说,要是有一个工人出事就意味着一整年白干,风险太大,他们承担不起。据上海市前几年的年度统计,在全市工人总人数中,超60岁人员的占比只有不到1%,但是在建筑事故死亡人员中,超60岁人员的占比却高达15%。
于是过了60岁的工人就很难再回到他们熟悉的工地或是工厂挣口饭吃了。
二、 “没有退休金,只能干到死”
就笔者观察,身边不论是普通工人或是包工头,大多都没有参保职工养老保险。他们一旦失去工作就意味着失去主要的经济来源。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大部分包工头们都依靠干工程的积累在县城买了房并且有了城镇户口,凭借着城镇户口,他们有了通过参保灵活就业养老保险获得等同于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的机会。而占绝对多数的农民工则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只开放给城镇户口,但他们都是农业户口。
不过他们的养老也不是完全没有保障,农村户口的他们可以选择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虽然和职工养老比起来,养老金的待遇相差十分悬殊,但多少也是项收入。以江西省为例,2023年度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月计发基数为6747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123元。当然这两种养老保险的缴费差距也十分巨大,这里笔者暂时不做赘述。
仅仅依靠每个月百来块的养老金肯定是不够生活的,所以回乡的农民工也只能和他们的父辈一样,一直劳动到干不动为止。
三、 年后去哪找活干?
客观上来说,超龄农民工的体力和精力确实不足以支撑他们进行同年轻时一样的强度的劳动,不过依然能胜任一些建筑工地的辅助性工作。回归农村的他们也更可以从事一些农业生产,或者在一些乡镇企业做一些较为安全简单的工作。
据笔者了解,有些建筑工地会考虑实际情况,给超龄工人提供一些类似于工地保安、仓库管理、保洁后勤这类的辅助性工作。除建筑行业外,受益于近年来的产业下乡的发展,回乡农民工在农业生产部门有了更多就业的机会。比如农业生产企业会按照当年的生产需要在附近村庄就近招聘劳动人员;种粮大户会在农忙时期招人插秧、除草;茶农会在清明前大量招收女工采茶等。不过农业生产的工作基本上都是临时性的,收入虽不稳定,但多少也算是有点收入。
近年来乡镇企业也有了一些回暖的迹象,村里近些年陆续开了几家纺织作坊、制鞋厂、来料加工这类能够吸纳就业的小厂。稍远一些,县城工业区里一些需要用工的制造业工厂也可以为超龄农民工提供一些工作。
总的来看,超龄农民工确实还保留着继续工作下去的机会,但他们还能工作多久呢?他们年轻时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贡献得太多,得到的与他们付出的却不成正比。如果可以的话,笔者希望他们也够能过上安稳幸福、有保障的晚年生活。辛苦了一辈子,能踏实的歇一歇,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