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20多摄氏度的坚守 凿冰守护中欧班列的铁路工人→

2022年11月正式通车的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是首座横跨中俄两国界江黑龙江的铁路桥,也是一带一路中欧班列东通道的重要节点。大桥主桥长2215米,处于中方境内的有1886米。
这里有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6岁的铁路工人组成的巡检班,对大桥的巡检分为桥上和桥下作业两部分,因为江水深、水流急,所以桥下作业只能选择冬天结冰的时候进行。这期的特写,我们就跟随镜头,一起去看看这些小伙子是如何在这里进行桥下巡检作业的。
清晨6时,换好工作服,清点好工具,8名桥隧工,开始赶赴100多公里外的同江中俄黑龙江铁路大桥。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来到了今天的作业地点。一望无际的江面上,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图片
由于测量的点位在黑龙江的主航道上,工程车无法驶入江面,小伙子们只能扛着20多斤重的工具,徒步前进2公里左右。他们要以大桥为中心,在上下游各25米处确定3条平行于大桥的勘测线,在这3条线上,每隔10米就要设置一个测量点位。通过测量河床的相关数据,确定基础是否稳定,保证桥梁安全。
图片
国铁哈尔滨局佳木斯工务段路桥车间班长 姜传扬:测量它的数据,然后回去合成(对比),看看这个桥墩有没有变化,有没有偏斜度等。
图片
迎着刺骨的江风,姜传扬和同事们手持钻冰机,螺旋形的冰刀卷起的冰碴四处飞溅。连续凿了几个冰洞后,没想到,钻冰机出现了故障。
图片
零下20多摄氏度的寒冷,让钻冰机的油路断开了。为了保证巡检效率,大家只能一边修机器,一边用最原始的方法人工破冰。20多分钟后,一个冰洞终于凿开了,姜传扬把测量绳放进了水里。
图片
大家一边凿,一边拽,好不容易才完成了一个点位的测量任务。
图片
每一次敲击,冰碴都四处飞溅。没多久,大家的衣服上、手套上沾满了碎冰,由于气温低,这些碎冰块直接又冻在了身上,鞋子外面也挂满了冰碴。
图片
国铁哈尔滨局佳木斯工务段路桥车间桥隧工 王众仰:看这手套,我里面戴一层,外面还得戴一层带绒的,就是根本一层手套不管用,一会儿就得把手冻透了。
图片
经过四十分钟左右的维修,钻冰机的管路疏通完毕,机器恢复正常,破冰速度加快,下一个点位的测量能顺利一些。
整个黑龙江的冰封期有100多天。在这段时间,桥隧工们除了要完成桥梁的巡检,还要负责18个桥墩周围的刨冰任务,从而缓解冰面消融期间大冰排撞击桥墩的压力,确保桥梁安全。
图片
国铁哈尔滨局佳木斯工务段路桥车间桥隧工 王众仰:每次看到就是说中欧班列从我们负责检修的这个同江大桥上经过的时候,内心里充满了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