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内局势有变,得罪10亿印度老百姓,莫迪政府恐怕不好收场

在中印边境问题悬而未决,莫迪政府积极寻找盟友共同对抗中国之际,印度国内的局势突然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本在大选中稳操胜券的莫迪与人民党,现在需要集中精力应对来自内部的巨大挑战。
图片
【印度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再度爆发】
在与政府的四轮谈判未果后,印度旁遮普邦等地的几个农民团体,再度组织了成千上万的农民,准备从旁遮普邦与哈里亚纳邦交界地带出发,前往首都新德里进行抗议,且这些农民不是简单地游行示威,而是要像2020年一样,开着农用机械前往首都,进行封路等行动。
按照农民团体公布的数据,不算汽车和其他农用机械设备,旁遮普邦等地的农民在此次抗议中使用的拖拉机就超过了2000辆。
为阻止农民行动,印度警方在道路上修建路障,并使用水炮、催泪弹乃至橡胶子弹,试图驱散人群。印度政府也火速表示愿意重新考虑农民要求,并进行第五轮会谈。
在此情况下,农民团体同意暂缓行动,给了莫迪政府2天时间。
图片
【印度警方使用了催泪瓦斯等装备试图驱散人群】
从农民团体提出的要求上看,他们此次发难仍旧与印度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有关。
大家都知道,拥有超过14亿人口的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该国超过三分之二,也就是近10亿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保障农民利益也就至关重要。
上世纪60年代,印度政府引入了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制度,在农产品价格较低时,由政府出面,以最低支持价格采购农产品,确保本国粮食安全,并保障农民利益。可时至今日,这一制度却成为了政府与农民间的一个重要矛盾点。
简单来说,这一制度的长期执行阻碍了印度农业的市场化与规模化,同时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拥有大片土地的大地主和经销粮食的中间商,底层农民实际获得的收益有限。为了补足价格而提供的农业补贴也加剧了印度政府的财政压力。
图片
【印度政府引入了农产品最低支持价格制度,确保本国粮食安全】
因此,莫迪政府一直想进行制度改革,取消相关补贴,促进农业市场化。
可对于大量底层印度民众来说,没有了最低支持价格,意味着自己要独立面对市场的动荡,很有可能血本无归。最近几年,国际农产品价格的持续波动与气候的异常,更是加大了农民的担忧。
同时,最低支持价格制度目前只包括大米和小麦,这就导致这两种农作物供应过剩,农民又不敢轻易改种其他作物。
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使得只要政府出台涉及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或者有反对派政党与大地主在背后的挑唆,就会在印度国内引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
图片
【印度农民在2020年时就曾开着拖拉机进军新德里】
2020年,莫迪政府拿出3项立法,准备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农产品市场,就引发了印度农民对于市场化冲击农作物价格的担忧,同样是在地方农民团体的带领下,大批农民开着拖拉机进军新德里,冲撞警方路障,与军警部门爆发冲突。
当时的抗议从2020年9月一直持续到2021年11月,莫迪宣布取消最新立法,承诺寻找方法确保所有农产品的价格得到支持后才宣告结束。
而现在印度农民再度行动,是因为他们认为政府没有履行当时的承诺。旁遮普邦等地的农民团体现在提出的核心要求有两个。
一是要求政府通过农作物最低支持价格立法,以法律形式保证政府无法单方面取消这一补贴措施。二是要求豆类等23种将农作物都纳入最低支持价格体系之中。除了这两个最核心的要求,农民组织还提出了给予农民养老金、减免农场债务等要求。
印度农民此次行动的时间十分微妙,再过几个月,印度就将举行大选,莫迪与人民党正在积极组织选举活动,准备开启自己的第三个任期,国大党等反对派则组成了联盟,试图挑战人民党。农民团体选择现在行动,无疑就是要借助大选临近,来向政府施加压力。
图片
【印度农民此次行动的时间十分微妙】
毕竟,人民党虽然在民调之中占据优势,但优势远没有人民党自己所想的那么大。
根据2月上旬发布的数据,人民党及其盟友应该能够在大选中拿下335个席位,超过获胜所需的272个,但距离莫迪此前期望的400个席位相差甚远。
如果此次的抗议事件越闹越大,且国大党等反对派能够抓住机会,获取广大农民支持,便仍有可能挑战人民党。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次抗议活动背后极有可能有反对派人士推动。
此外,目前参与行动的农民团体主要是旁遮普邦的部分组织,在2020年参与了抗议活动的一些农民团体还处于观望态度,反对派确实有着很大的行动空间,将事态进一步扩大化。
图片
【人民党领导人辛格近日找到莫迪商量对策】
人民党方面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该党领导人、前旁遮普邦首席部长辛格已经主动找上莫迪,商讨如何应对此次危机。
如果人民党最终认定,即便事态闹大,自己也能够赢得大选,那么在最新一轮的谈判之中,印度政府便不会同意立法等要求,只会在减免债务等次要问题上作出让步。如果人民党认为放任事态闹大,会导致自己无法继续执政,那么就有很大可能同意立法。而人民党此次的选择,也将最终决定类似2020年的一幕是否会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