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距再度缩减!按不变价计算,中国2023年实际GDP已升至美国的79%

对美国2023年的经济成绩单,包括南生在内的各媒体基本都是这样报道的:经济增长率虽然只有2.5%,不到中国经济5.2%增幅的一半,但在美元指数相对强势,通货膨胀等因素推动下。
图片
美国2023年的经济规模大幅扩张至27.37万亿美元,而中国的GDP按美元计算却小幅下滑至17.89万亿,降至美国的65.4%,差距不仅没有缩减,反而扩大了
上述报道至少包含了两个内容,其一是美国GDP总量与中国相比优势变大的核心原因是“通货膨胀与货币汇率”,若剔除这些干扰因素,仅衡量中美两国境内的商品、服务真实生产力度的话。
那中国2023年的GDP实际提升力度依然远超美国,我国经济活跃度还是更高的;其二是计算GDP增长率的规则与核算GDP总量的规则是不一样的,这里面隐藏着“不变价GDP”。
先看咱们中国
GDP实现了126万亿元人民币的突破,这个经济规模是全体中国居民在2023年创造的,而且是按2023年我国境内的各种商品、服务价格核算的——我们称之为“名义GDP”。
2022年,中国经济规模最终确认为120.47万亿元——是按照中国2022年境内的商品、服务价格统计的。与2023年的126.06万亿元GDP相比,我国经济的名义提升力度为4.6%。
与美国处于高通胀状态不同,我国2023年趋于通缩,也就是物价与上年相比下降了——既然前后两年的物价是不一样的,那在考察我国经济真正发展水平的时候就需要剔除这些变动因素。
图片
于是,经济学家们就想到了按“基准年物价统一核算各年份的GDP”,也就是按不变价核算GDP。在这种规则下,我国2023年为119.1万亿元(如上图),上年为113.16万亿元,增长率为5.2%。
为了区别两者不同规则下核算的GDP,我们将按当年、当季市场价格核算的GDP称之为“名义GDP”。“名义”两字可省略,即当我们将各国经济规模达到何种程度时,指的都是名义GDP。
而将按基准年物价核算的GDP,也就是按不变价核算的GDP,称之为“实际GDP”(也叫不变价GDP)。“实际”两字不可省略,统计实际GDP的目的只是剔除物价变动因素,观察各国经济的真实发展水平——增长5.2%。
美国,也是如此
有按照当年物价核算的2023年名义GDP,在通胀因素影响下暴涨至27.37万亿美元;还有按照基准年不变物价核算的实际GDP,2023年为223976亿美元——接近22.4万亿美元。
图片
在中美两国各自设定的基准年物价,也就是不变价核算规则下:美国2023年的实际GDP接近22.4万亿美元,而中国实际GDP为119.1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计算为17.71万亿美元。
换言之,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2023年实际GDP已升至美国的79%——接近80%,中美经济规模的差距“实际上在缩减,而不是扩大”,这才能真实符合5.2%与2.5%之间的发展差异。
这也是日本对德国GDP赶超自己而感到“不服气”的原因
按不变价计算,日本2023年的经济实际提升了1.9%,而德国却是下降了0.3%。日本GDP实际数值原本就在德国之上,现在一个是增长1.9%,一个是减少0.3%,日本优势理应变得更大。
日本经济活跃度实际上要比德国更强,只是由于“德国通胀水平更高,欧元汇率走势更强”,才导致日本失去了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的地位。
若依然采用不变价核算的实际GDP,或者是采用世界银行等机构提出的购买力平价标准的话,那日本经济规模将依然在德国之上,继续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
图片
世行等机构公布的“按一篮子商品汇总的购买力平价指标”,南生在之前的文章中已分享了。在后续文章中将分享按不变价核算的日德两国2023年GDP,看差距究竟有多大,记得关注哦。本文由南生撰写,严禁转载、抄袭!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