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终于可以微信支付了

作者 | 刘宝丹
编辑 | 周智宇
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面对咄咄逼人的拼多多和字节,阿里和腾讯这两家曾经建起藩篱的互联网巨头,在更多的领域牵手合作。
继双方在广告业务上破冰后,阿里电商业务的支付入口也向腾讯敞开了大门。
近日,很多用户在淘宝下单结算时发现,支付选项里除了支付宝还新增了微信支付。淘宝客服回应称,这是测试中的功能,仅针对部分用户开放,至于何时全面放开,以页面显示为准。
该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发酵,并登上热搜。截至2月22日,“淘宝订单可以直接微信支付了”这一词条的微博阅读量高达1.6亿,最高登上热搜榜第五。有网友表示,早就应该放开,以后再也不用通过微信提现和银行卡转来转去,方便多了。淘天集团对支付端口向微信放开一事未予置评。
这是互联网行业的标志性事件,意味着阿里和腾讯不仅结束了对立状态,而且在合作程度上不断深化,从流量进一步延伸至核心业务,进入强强联合的新阶段。
淘宝开放支付入口早有迹象。去年底,淘宝已经尝试开放微信支付,不过彼时需要用户保存二维码再进行支付,操作繁琐。如今,用户在购物时可以直接跳转支付,微信支付的用户体验已经和支付宝对齐。
目前看来,淘宝逐步接入微信支付,对淘宝和支付宝本身的业务影响有限。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支付宝本身已相当成熟,选择哪种支付方式更多会取决于消费者的习惯,而非平台本身,冲击性有限。此外,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应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用户重叠度相当高,并不会对淘宝带来更多增量需求。
多年来的敌人变成朋友,对阿里和腾讯来说,并不容易。
作为互联网巨头,阿里是电商龙头,腾讯是社交之王。过去多年,他们建设起庞大的阿里系和腾讯系,覆盖了大半个互联网行业,他们也曾试图抢占对方的核心赛道,并在视频、云计算、支付等领域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一个最显而易见的例子是,在微信和淘宝“隔离”的那些年,拼多多正是凭借微信的巨大流量加上本身的社交玩法才快速崛起。2023年11月底,拼多多市值超过阿里,成为美股市值最大的中概股,阿里的王者地位被颠覆。
阿里和腾讯能扭转此前的对立状态成功牵手,虽有主观意愿,但更离不开时代的推动。
这背后,既有监管政策的驱动,也是因为互联网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企业必须适应和改变,尤其,两大传统巨头的市场地位都已经受到了威胁。
2021年,工信部提出,要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由此,互联网行业从“屏蔽限制”走向“互联互通”,阿里和腾讯也开始逐步拆墙。同年,阿里因违反《反垄断法》被罚182亿,这进一步加快了阿里开放的步伐。
在沈萌看来,过去几年,阿里一直积极按照政策要求进行整改,此次淘宝接入微信支付是监管政策的延续,符合破除壁垒、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大方向。
政策之外,我国互联网行业逐渐告别高增长阶段,巨头们在战略上走向聚焦收敛,更多是在能力边界内寻求高质量增长,而不再觊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市场,这也是阿里和腾讯走向合作的重要背景。
行业格局生变,阿里和腾讯都有些自顾不暇。过去一年,阿里市值被拼多多超过,腾讯收入被字节超过,崛起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王们来势汹汹,阿里和腾讯必须思考,如何才能稳住局势并伺机发起反击,重返王位。
经历了多个互联网行业周期的大佬们,对待市场竞争的态度也已经发生变化。
去年9月新上任的阿里CEO吴泳铭在第一次全员信中写道,未来的两大战略重心是用户为先和AI驱动。他强调,用户需求的优先级高于一切,想要创造最好的用户体验,必须更加开放,寻求最广泛的开放与合作,包括传统意义上竞争关系的公司。
对于阿里把核心电商的交易入口开放给腾讯,马化腾肯定是欢迎的。
阿里和腾讯的例子只是一个侧面,在互联网行业进入存量发展阶段,竞合将成为常态。
这会是一个新阶段,互联网企业既要维护自身的护城河深度,也要能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才能从行业的竞争格局中更快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