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粉,自曝了

图片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张旦珺
一个寻常工作日的下午,我驻足在电梯间内,发现屏幕里的广告又换了——变成了一个知名牙膏品牌的海报,画面上是眼下最受追捧的流量小生之一,他用力地微笑着,露出一口比平常更加闪烁的白牙。
很帅,但也让人很想冲过去揍上两拳。
熟悉又讨厌,这种一般人只能在“前夫”身上体验到的感情,此刻不可遏抑地涌上我这位单身美少女的心头。
如果要问我和这位大明星是什么关系,就要提起我的一个身份——我是粉圈里人人喊打的真人CP粉,曾无可救药地嗑过这位流量小生与另一位当红女明星的CP,又在“下头”后因种种原因转为男明星的“路人黑”(对其稍感厌烦的普通路人)。
“CP”,即“coupling”,指的是情侣、配对;而“嗑”,是喜爱、着迷;“CP粉”,说的是那些有着稳定“嗑CP”行为的粉丝,他们与普通粉丝的区别在于,比起单独地喜欢一个人,他们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感兴趣。
图片
《苍兰诀》剧照
而“真人CP”,顾名思义,CP中的两位主角,既不是历史人物也不是文艺作品里的角色,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两位公众人物,他们通常是一部影视剧里的男女主演员,或者综艺节目里的搭档。
由多数唯粉(只喜欢单一明星的粉丝)构成的粉圈,对真人CP粉非常忌惮,这并非不能理解,因为我们像地雷一样不可控制,容易被“提纯”(从CP粉变为其中一方的粉丝)、“转黑”(从CP粉变为其中一方的黑粉)。一些时候,这个群体可以比唯粉更加庞大,能量更加惊人。
CP粉所沉浸的,往往是对两位名人关系的纯粹猜想。当CP主角的互动顺应CP粉的想象时,CP粉对二人的爱意也随之到达顶峰;但是当CP主角做出不符合CP粉期待的行为,坚硬的现实割开幻想,喜爱的情感就会被失望、怨怼占据。
遇到后者,温和的情况是CP粉对CP主角二人双双脱粉,爱意消退。极端的情况,失望会化为一把淬毒的利剑,指向曾经的心肝宝贝。
有关真人CP粉的本质,粉圈争议已久。一部分人认为,异性恋CP粉的本质是男方“梦女”,通过代入女方,幻想与男方恋爱,女方只是CP粉的工具人;也有一部分人认为,CP粉的本质是“花妈”,期待男方像追求者一样爱护女方,嗑CP是为了满足“人人都爱我女”的自恋心理。
图片
《苍兰诀》剧照
这两种说法并不是互相矛盾、非此即彼。
嗑CP是一种近似微醺的状态,人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游走,其中的微妙心理,如果不细细剥开,谁也说不清。至于最后被谁提纯、到底偏爱着谁,则要经历更加复杂的过程。
如果你对此好奇,我倒是可以讲给你听。
01
嗑就对了
人为什么会“嗑CP”?
因为“嗑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
人类会动情、共情、移情,也格外热衷创造故事用于愉悦自身。在欣赏话本小说、电影电视的时候,总有那么一刻会对故事人物之间的互动动容——可能是看到两个人并肩而立,或眼波流转,或相视一笑,你觉得你的身体生出一道裂缝,任由一只手闯进来对着心脏轻捏了一下,那么恭喜你,你嗑到了。
图片
《大上海》剧照
嗑CP,或者说赞美别人的爱情,是人们自古以来就喜欢做的事情,否则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就不会流传至今。
只是,让以前的人们沉浸其中的往往是故事传说里的美好感情,而真人CP则更多与现代娱乐产业相关联。过去,普通人很少有机会看到娱乐明星生活中的一面,但媒介变迁,让花絮、真人秀、采访物料等周边信息更为易得,名人与粉丝前所未有地贴近,公众有机会观察到他们工作之外的一举一动。
这种光环之外的真实,于我而言有着强大又特殊的吸引力。
虽然综艺和采访仍然属于明星在大众媒介上的自我呈现,并非明星在现实中的全部,但真正的奇妙之处也在这里:第一,它们是现实的而非虚构的,不存在一个类似剧本的东西限制人物的行为与命运;第二,这些碎片化的“现实”之间,有着大面积的空白,这为想象提供了丰富的空间,凭借现有的“真实信息”,能够勾勒出对一个人以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关系的想象。
相比于惊心动魄的想象,CP粉嗑上一对CP的开端,总是显得平平无奇——看了一个节目、一段视频,甚至一个动图,突然就嗑到了。这是数字化信息与心理世界的共振,它的发生是如此安静,不在物质世界留下任何印记,如果上帝是有形的,那么上帝也察觉不了。
图片
《陈情令》剧照
某年某月,不是一个多么值得纪念的时间,当时我刚看完某暑期档大热偶像剧,意犹未尽地点开了剧组花絮,看到两位主演在片场嘻嘻哈哈,你追我赶,最终在地上滚做一团。
我笑了,嘴角比AK枪还难压住。
他们看起来好快乐,好像还有点甜?不确定,再看几眼。
每个人对CP的偏好,主要源自对理想中亲密关系的理解。CP可能契合了CP粉对“般配”一词的想象,直击CP粉的取向红心,也开拓了他们对情感关系的认知边界。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嗑到的一瞬间,人们就在内心产生了“情动”,它是难以预期、不可捕捉的。
研究情动理论的学者认为,情动的特点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强度。情动虽然短暂,却充满能量,它的结束是下一个循环的开始,直到瞬间的情动逐渐形成其最集中的表达:一份稳定、长久的情感。
很快,我便发现嗑到这对CP的不止我一个,网上早有其他“同好”倾情投入,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搬运“CP向”物料、生产剪辑甚至文字分析。
豪华CP盛宴摆在眼前,我一发不可收,嗑上了头。
02
想象的时空
“上头”的表现是大量的时间投入,以及行为上的反复。嗑CP是一种追求快乐的实践,在多巴胺的驱动下,一旦开启了嗑CP模式,心里就几乎装不下别的事,从睁眼到入睡,一个人可以抱着手机,对着同一个视频一直傻笑下去。
严格意义上说,真人CP仍然属于同人范畴。只有在极个别情况下,两位CP主角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正情侣,但大多数时候,CP粉所想象的CP主角之间特殊的浪漫关系,事实上并不存在。
图片
《爱的迫降》剧照
知道是假的,还怎么能嗑得下去?
问我们这样的问题,会显得你“太不酷”了。真或者假没有那么重要,真人CP粉拒绝支配性的关于真相的叙事,而将解读文本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其之于自己是具有意义的。
牵手、拥抱、热舞,这类亲密的举止纵然会让我们尖叫,但我们更喜欢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地发现“秘密”:他们曾在镜头角落里眼神交流,曾在同一个地点拍照留念,他曾在深夜坐飞机赶去她的城市,他们曾戴过一样的首饰,在情人节那天在微博上用了同一色系的表情包……
在CP滤镜的催化下,所有寻常的人际互动,都可以被解读为CP主角拥有特殊关系的证据。只要开始嗑,CP粉就进入了一个如真似假的想象时空,这些“秘密”建立在空间内的共识之上,不足为外人道也。
图片
《我们结婚了》第二季剧照
正如青年学者许冠文、张慧在研究中所说:“CP粉丝对‘下意识’或‘默契’的判断和理解,往往基于她们对CP角色的过往、基本信息以及相关CP圈所共享的情感叙事的认识……只有当CP粉丝足够了解与CP相关的方方面面,甚至了解CP之间特殊的经历或言外之意时,才能对CP日常生活中的细微表现赋予明确的、强烈的情感价值。”
不过,以上这些都只能算肤浅的嗑法。
CP作为CP粉心目中理想配对的投射,通常不止于简单的异性吸引。
资深的嗑CP专家,会掌握一条完整的CP故事线,这离不开对CP主角的深入认识,还有令人称赞的想象力。
嗑CP上头的时候,我曾一度沉迷在CP粉组成的网络社区。在我的CP里,有一则帖子考古了男方多年前的一条微博,发布时间与两人初次见面的时间相近,结合他们在采访中提及的初见往事,零散的“线索”逐渐拼凑出一个穷小子暗恋成真的故事。
相逢微时、相互陪伴、顶峰相见,是CP粉格外偏爱的叙事。它之所以令人着迷,在于在这样的叙事中,CP粉摆脱了与明星之间地位不对等的权力结构,CP主角回到籍籍无名的人生阶段,褪去光环,化身与粉丝一样的普通少男少女。CP粉幻想他们也曾被脆弱、迷茫包裹,又通过爱的力量获得成长。
图片
《请回答1988》剧照
因此,CP粉也会把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经验,杂糅进对CP主角的想象。在我看过的一篇同人短文里,CP主角双双成为了中学生,正在毕业旅游的都市女孩,邂逅了在西南长大的小镇男孩,两人各怀青春心事,相逢又错过。
那是一个没有好结局的故事,具备创造力的CP粉从不介意主动给自己喜欢的CP揉进一些苦涩滋味。就这样,按照他们对情感的想象,CP变得更加复杂、生动、圆润、饱满,继而渗透出柔软的光芒。
03
从CP粉到“抚慰”
尽管以上陈述种种,但根据我个人的感受,大部分真人CP粉对自己在做什么并没有清醒的认识。第一次嗑真人CP时,我还是一个无知的高中生,整日在“理性上觉得他们好像是假的,但是情感上觉得他们是真的(情侣)”的状态中游走。
直到有一天,CP中的男方大方公开了恋情,恋爱对象不是我期待的人。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在网友喧嚣的祝福声中,我擦过眼泪的纸巾堆了满桌。
CP粉和粉丝一样,是阶段性的身份,持久的钟情总是罕见,粉丝会遇到脱粉的时刻,CP粉也会走到嗑不下去的时候,最终很可能只能收获“痛的领悟”。
在粉圈内,真人CP因为容易令粉丝心碎,是“不可触碰的禁区”。
我嗑到上一对真人CP的时候,正值他们主演的影视剧热播期结束、剧粉提纯的关键时期,男方与女方的唯粉打架打得昏天黑地,而凭借人数众多,生粉(男方唯粉)“士气”更胜一筹。
图片
围观过粉圈打架的人,都知道能从粉丝嘴里说出来的话有多么不堪。人人都有怜弱心理,渐渐地,我越来越无法忍受生粉对合作对象的辱骂,心中的天平开始向女方倾斜,原本的CP想象空间出现了裂痕。
一旦CP粉停止了共同体内的想象,决定“睁眼看世界”后,他就会发现,所谓的相爱的证据,只是过于夸张的脑补;那些戴上粉红滤镜的叙事,也露出原本斑驳的模样,比如CP粉眼中有趣的“不解风情直男男友惹怒女友”,可能只是单纯的“两个人话说不到一块”。
为真人CP流过泪后,我就收起了一颗天真的真心,同时却又探索了另外一个身份,叫作“抚慰”,只嗑那些围绕自己所喜欢人物而成的CP。
坦白地说,我对女明星的爱要比对男明星的爱更加长久,粉圈内也有诸如“铁打的花,流水的生”的说法。我认为这是因为只有同性的对象才能给我提供一种亲近的、确认自我身份的力量。
粉丝与偶像之间的关系,离不开自我与理想之间的关系。嗑偶像的各类CP,就像在通过偶像的经历,完成对世上理想情感关系的探索。
成为“抚慰”后,我在嗑CP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大胆。此时的嗑CP,建立在对CP其中一人更加深度的依恋之上,而CP中的另一个人,则像一个突然的闯入者,一道不期而遇的风景。
“他们本来就不是真的,真的反而不好嗑”,接受了这份不真心,关于CP的想象时空反而变得更加自由。
一对CP的主角,大概率不是情侣,更不会是夫妻,但大家认为他们是CP,就意味着他们的关系超越了情侣、夫妻等词语对感情感知的限制,婚姻、恋爱所捆绑的社会规范与责任在这段关系上也被一并消解。
图片
《狂飙》剧照
越来越多人更愿意用“羁绊”这个日语词汇,来形容他们所爱的CP的关系。两人可以没有家庭等社会关系的约束,却因某种原因不可分割。
这种对CP的想象,折射出CP粉对纯粹的情感的需求,以及对超越现实社会关系的情感联结的探索。过去的爱情小说的读者,依靠霸总娇妻式的甜蜜情节来获得“幻想性的解决策略”,以实现无法在父权制异性恋中得到的满足。而在今天的CP想象空间内,依照父权制打造的霸总娇妻模型被打破了,连人物的性别都可以变得模糊,里面没有不平等的结构,只有情感本身。
CP粉在CP中探索出的新的情感模式,可能被抽象为周芷若对张无忌的“问心有愧”,或女儿国国王对唐僧的“要是你睁眼看我,我不信你两眼空空”。但不管是什么,在想象空间内,CP粉用他们的情感实践努力证明,不是只有宣之于众的感情才是感情,不是只有结婚证才是牵绊的证据,通过嗑别人,CP粉表达了自己对亲密关系的理解和期许。
图片
2003版《倚天屠龙记》剧照 周芷若与张无忌
一天深夜,我突然在网上刷到了我那“过世CP”的一段视频。近十年过去,如今男方早已结婚生子,与女方渐行渐远,再无交集。
鬼使神差地,我打开了这段视频,看到他们曾经的亲密模样,一个念头忽然冒出来:他们以前的感情不是假的,我想,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很好的朋友。
好朋友也很好嗑啊。我又一次为他们哭出了声——谢谢姐妹,我又嗑到了。
-END-
编辑 | 赵淑荷
新媒体编辑|阿树
排版 | 起起 乐妍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