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火救援的民间力量:摩托骑手背负40斤物资接力逆行火场

图片
负责运送物资的摩托车骑手/受访者供图
近日,贵州省多地山火引起社会关注。2月18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发生山火,因风势较大,前期火势蔓延快,火场形成东西和南北两条火线,当地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应急力量赶赴现场扑救。19日晚,仍有600余人的专业救援力量和3架直升机在现场观察火点扑灭余火。据悉,2月21日晚,鸭池镇山火已被完全扑灭。
鸭池镇山火发生后,当地许多居民自发成为志愿者,为专业救援人员助力。由于山路崎岖,部分道路狭窄,为了避免轿车等较大型车辆堵塞救援通道,许多拥有摩托车的志愿者穿着反光背心,背着背篓,将救援物资接力送到火场。
骑手志愿者:运送一趟40分钟,物资重达40斤
“00后”的丁照鹏是毕节市居民,平常积极参与公益,热心做志愿者,他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朋友圈看到鸭池镇发生山火的消息后,2月18日晚,他便与8名摩托车友到达鸭池镇,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指导下,接力运送救援物资。“我和我的队友都是本地人,平常爱玩越野摩托车,对于山路我们更为熟悉,可以用自己的爱好,为一线救援人员帮忙。”丁照鹏向记者表示,运送物资来回一趟需要40分钟左右,背篓里的物资重量在40斤左右。
由于18日晚鸭池镇山火火势较大,丁照鹏和队友们到达山脚后,戴上头盔,穿着摩托车手服装,背上背篓,便各自骑着摩托车往山上运送矿泉水、炒饭、方便面、牛奶、鸡蛋和面包等物资。“我们把物资送到山上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了,那个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火,还冒着烟,空气里都是草木燃烧的味道。站在离火场近一些的地方,内心会感到害怕。”
图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山火现场/受访者供图
采访期间,丁照鹏给记者发来在现场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夜晚的天空已经被山火照亮,每名摩托车手都穿着带有反光标志的背心,佩戴头盔,摩托车后备箱和背篓里塞满了物资,当摩托车准备启动上山时,周围的人都在叮嘱着“注意安全!一定要注意安全!”,之后目送每名骑手向火场开去。
丁照鹏回忆到,负责送物资的骑手大概有20余人,每人每天往山上运送物资大概要五六个小时,“我们看到消防队员们很辛苦,山火很大,他们还在往火场里冲,虽然看着他们感到很揪心,但救火只能由专业救援人员来做,我们做好食物运输等后勤保障,保证不会让他们饿着。”
在运送物资的第二天,丁照鹏与另一位骑手在火场中不慎误触灭火弹,手部因爆炸受伤而住院。住院期间,丁照鹏看到500人的志愿者微信群里不断发着救援信息,在确认自己身体已无大碍后,受伤后的第二天,丁照鹏选择出院,开车把物资送到山脚,再由其他骑手们将物资送到火场去,为火场救援添一份力。“志愿者群里,有一些人是外地热心市民看到我们参与救火的视频后,进来捐款的,有些人是本地市民捐款,群里能去现场帮助救援的都去了,他们都各自分配自己的工作,采购的采购,配送的配送,值班的值班。”丁照鹏表示,自己很乐意为家乡出力,如果家乡或者别的地方有需要,会义无反顾地帮忙。
专家:山火救援体系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据记者了解,参与山火救援,需要具备专业的森林消防知识的救援人员进行灭火操作,一般不提倡也不鼓励普通志愿者、不具备森林消防知识的民间救援队等接近火场。
“山火呈现突然高发的态势,参与救援的人手不够用,这时社会的人力资源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很有必要性,有些山路崎岖,火场需要补给,只能依靠摩托车骑手运送物资和专业救援人员,但是摩托车骑手的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应急救援服务分会副主任委员郝南认为,像丁照鹏这样的志愿者,虽然具有山地越野摩托车的专业技能,但是不具备进入火场操作灭火器材的专业能力,应该避免触碰灭火弹,注意回避相应的风险。
郝南还提到,山火救援工作需要经过严密的划分,不能越位,才能实现科学有效的救援。“任何救援工作都有热区、暖区、冷区的概念。对应这次山火,热区表示有明火的地方,救援专业度要求很高,热区的工作几乎只有森林消防队员才可以做,不具备森林消防知识的人不可以接触热区工作;暖区就相当于山火里面有一些余火需要扑灭的工作,该区域的工作风险是可控的,专业的救援队就可以参与其中。这次贵州山火,我们看到很多民间救援队参与了暖区工作。”郝南表示,在有一定的岗前培训,做好各种预案,有严密管理的情况下,民间救援队伍等专业的救援力量可以参与暖区工作,但是普通的志愿者,仍然不适合暖区工作。
郝南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冷区的工作则需要在火势蔓延不到的安全的地方开展,同时也是最需要人力的工作,需要把救援物资整理好,在安全的区域内递送等。
“实际上还有第四项工作,也就是资源筹集阶段,在社会上去动员和筹集资源,因为火灾的救援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物资,包括人力组织动员的工作也非常重要,这个工作普通人就能参与,社会上的每一位公民都能参与其中的。”郝南说道。
但是,做好救援工作划分,将会对现场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郝南认为,当前山火救援体系还有更大提升空间。
据了解,2023年入冬以来,贵州省先后出现了3次寒潮天气过程,凝冻导致地表枯枝落叶积累,可燃易燃物增加,在林间可燃物载量增多、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的天气气候背景下,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极易引发火灾。加之春节传统祭祀、节后农事活动频繁等因素,导致森林火情增多,呈多发高发态势。
最新消息显示,2024年2月22日,贵州省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指挥部发布情况通报称,2024年2月10日至21日,全省共发生森林火情221起,目前已全部扑灭。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