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四句名言,道尽人生百态,读懂才是人生

王勃,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滕王阁序》历来被誉为千古奇文。记得在学生时代,这是一篇要求必背的课文,很多人花几天的时间都未必能完整背诵,而它却只是王勃在参加一场聚会时的即兴创作。
相传王勃六岁作诗,十岁饱览群书,十六岁已经科考登第,成为当时最年轻的朝廷官员,唐高宗李治亲口称赞说他是“我大唐奇才”!并让王勃辅佐皇太子李贤。
图片
李贤和另一个皇子英王李显经常玩斗鸡游戏,于是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的戏文给太子助兴,此事被唐高宗知道以后特别生气,认为二王斗鸡,王勃作为老师不但不加以劝诫,反而用檄文来挑拨皇子之间的关系,下令将王勃逐出京城。
被贬之后,王勃又因擅自杀死一名官奴而犯死罪,幸亏遇到朝廷大赦才得以保全性命,而他的父亲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贬为交趾县令,落魄的王勃心怀愧疚,长途跋涉赶往交趾探望,交趾就是现在的越南,在经过南昌的时候,恰逢都督阎伯屿在新修的滕王阁大宴宾客,于是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除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外,滕王阁序对我感触最深的还有4句。
图片
滕王阁序第四段,在赞美了主宾之后,王勃表达了自己登阁远眺的感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他说站在滕王阁上远眺,看到天高地远,觉得宇宙真是无穷之大,高兴之余,又产生一种莫名的悲伤之感,让人想到事物的兴衰成败,人生的命运起伏,一切皆有定数!
对于王勃这样的天才而言,原本仕途应该是青云直上,人生命运一片坦途,然而命运多舛,连遭变故,在滕王阁与当时的社会名流宴饮欢聚之余远眺无穷的天际,突然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而命运的起伏虽然可以归咎于世事无常,但却也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对得失成败看得更坦然通透!
图片
所以王勃接着感慨道: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落魄之后,千里迢迢赶往越南探望家父,一路艰辛可想而知,他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既是形容路途艰险,同时也是对自己命运前程的感慨。
虽然滕王阁饕餮盛宴高朋满座,其实尽是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没有人会关注路途上艰难的路人,更不会有人同情那些不得志的失意者,所以那些处于逆境和失败中的人都是非常地孤独,甚至要饱尝各种世态炎凉和人间凄苦。王勃很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同时也意识到,人永远不能指望他人,而是只能依靠自己!
图片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在《滕王阁序》的第四段,王勃发出了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他把自己比作贾谊、梁鸿、冯唐、李广,来描述所遭遇的人生低谷,但这并不是抱怨,因为后面还有一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也就是说,尽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依旧保持“达人知命”乐观积极的心态。真正智慧的人,能够看到事物发展的未来方向,从而抓住人生当中的每一次机会;那么通达之人,则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图片
比如说王勃,参加这次滕王阁的聚会,对于他来讲,就是想要寻求重新展现自我的机会,但与此同时,他也没有寄太多的希望,不管怎样他都能用一种很平和的心态去顺应命运的曲折与变化。
然后,王勃又补充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也是一句千古名言,和曹操“老骥jì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有异曲同工之妙。
也就是说,不管任何时候,王勃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凌云之志,无论身处穷困,还是年岁渐老,都要要生命保持蓬勃向上的姿态。可惜的是,王勃结束滕王阁之宴不久后在乘舟渡海时不幸溺水而亡,一代天才就此失落于汪洋大海,而他留下的这些句子,在穿越千年时光以后,依然令人有震聋发聩之感,读完以后,我们不妨问一问自己:该如何过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