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正在迈向新阶段

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回首2023年,伴随数字中国以及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全面发力,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1.75%,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接近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在这数据的背后,也代表着数字经济正在对各产业进行高度赋能。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7%,较2022年增长2.1个百分点,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达12.1%。与此同时,企业采购数字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0.1%,较2022年增长3.2个百分点。举例来讲,5G技术已经实践应用5G应用于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1个,而工业互联网更是已经覆盖所有工业大类。
在此背景下,我国今年数字经济正在迈向新的阶段那就是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转向数字经济之间的融合,即打破技术壁垒与区域壁垒。在去年我国已经陆续出台政策,开启消除壁垒的路程,这主要体现在数据要素与技术上。
数据要素的“融合”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同时也是最为主要的元素。在此前的发展中,数据权属关系、估值定价机制、流通规则、流通技术等问题导致了技术壁垒与区域壁垒。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在去年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在去年2月,我国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次在去年8月,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紧接着在去年9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在财政部的指导下印发《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最后在去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
国家数据局的建立有效的统筹了数据、技术、产业以及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有效的开始消除数据流通壁垒。在国家数据局的带动下,今年以来相继有21家省级数据局或数据管理机构开始揭牌投入运行。随着各省级数据局的全部运行,我国由国家统计局总统筹、各省在其领导下对其省内进行统筹的架构确定。这将有效促进数据、技术以及区域的统一标准化发展,加速数据的流通以及技术、区域的联动发展。
数据交易市场的融合
目前我国数据交易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场外数据交易体量在总体数据交易体量的占比约为 95%,场内交易规模极小。而场外更多是点对点的直接交易,数据的流通次数还不够高,这主要是由于数据的权属归属问题以及估值定价难统一造成的。而随着《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及《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这一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除去数据的“多样性”限制外,可交易数据的种类、数量以及交易平台数量仍有不足。从数据的角度来看,目前交易的数据仍是以商业数据为主体,而数量更大、质量更高的公共数据仍处在开放度较低的水平。而随着政策的推动,部分地区开始建立公共数据交易试点入市交易,这将使得公共数据在2024年有望全面大面积入市,依靠其庞大数量、高质量、覆盖面广的特征成为数据交易的优质资源。这不仅可以带动数据交易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市场对于数据交易的整体积极性。
在交易平台方面,目前我国数据交易平台有50余个。对于我国庞大的数据量来讲在数量上仍有不足,并且联动性较低。近期各地区也纷纷响应政府号召,组建交易平台或者增加自由平台规模,并且加快各地区的联动效应。例如今年年初上海市发布的《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上海打造的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要基本确立,到2025年,挂牌5000个可交易数据产品,服务10万家数据供需主体。
总体来说今年有望出现数据交易市场加速融合的趋势,场内交易规模将不断扩大,数据的流通次数将得到大幅提高,真正的成为“数据要素”。
数字经济地域性的“融合”
受发展基础影响,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较大的地区相对集中在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分别占比全国的27.7%、14.4%以及12.1%。这三个地区也是数据交易体量最大的地区。目前各省市的2024年政府计划报告已经陆续出台,从中可以看出数字经济规模较大的区域正在充分发挥龙头作用,有效带动、联动其他区域的数字经济发展。这将促进数字经济地域性的融合。
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在2024年报告计划中提到要率先开展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并且持续丰富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全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数字金融。此外将自身的数据交易所依托于全国各数据交易平台,打造自身国家级数据交易所的同时,带动其他地区的数据交易发展。
在各省市政府计划报告上,还可以看到各省市的基础皆为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的融合,增加产业创新模式。这将有效的改进此前数字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是区域经济基础的差距,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不同也是数字经济发展不均的重要原因。在此前的数字经济对产业赋能阶段,新兴产业规模较大的地区更易结合数字经济发展,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产业。而以传统制造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地区则与数字经济融合较慢,周期较长。而从今年的各省市报告计划来看,数字经济与产业的融合度正在加深。在基础缩小的背景下,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联动将不断加深,加速地域的“融合”,为较为统一的数字经济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
就像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所言,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持续弥合“数字鸿沟”,创造普惠公平发展和竞争条件,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谷硕,编辑|刘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