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5年生存率只有14%?这个最新启动的肝癌早筛早诊计划助推肝癌从“重治疗”到“重筛查”

近日,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发病数位居前列的癌症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其中,肝癌的发病数为36.77万。此外,肝癌死亡人数为31.65万,仅次于肺癌。由此可见,虽然肝癌发病数位居第四位,但是死亡是第二位,而且我国肝癌的5年生存率大约只有14%,生存率远低于邻国日本和韩国。
绿丝带肝癌早诊早筛计划将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牵头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为主要牵头人。
长期和肝癌打交道,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看来,
肝癌起病隐匿。在我国,一旦诊断为肝癌,有70%到80%的患者都是中晚期。我国肝癌从病因和生物学行为上都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与美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癌和日本丙肝相关肝癌不同,中国乙肝相关性肝癌占比更大。我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近9000万人,其中约2800万为乙肝患者,巨大的乙肝携带者的人口基数成为肝癌在我国高发的主要原因。
上海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优秀的医疗团队,在医学科研领域拥有众多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实验室,同步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研中心迈进。特别是中山医院、肝胆外科医院等医院的诊治水平应该是在国内和国际上领先的,尤其在生存率方面。
以中山医院为例,近5到10年来,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到64%。如果可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经过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
周俭认为,5年生存率的提高,除了诊治水平、治疗手段、综合治疗水平提高以外,还有一个最经济、最效益的方式,就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事实上,肝癌有明确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乙醇)等,且肝癌的演变是相对长期的过程,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因此,通过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努力在早期各个环节及时阻断干预,尤为重要。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推荐对于男性4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肝癌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
周俭坦言,“以前我们小时候,不是天天都能吃上肉的,也不是天天有酒喝的,那啤酒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脂肪肝、酒精相关的肝癌会越来越多。”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表示:
“近些年来,上海持续通过有力的政策支持、人才吸引、研究投入等,为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提供优渥土壤。非常感谢本次上海市及上海市科委主导,举办“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活动。通过汇集“产学研医金”多方代表,包括跨国企业和机构,大会充分发挥了重要的国际交流平台作用,也奠定了未来更多的合作空间。最新启动的“绿丝带肝癌早筛早诊计划”将全面推动肝癌高危人群筛查、肝癌早筛新技术验证、肝癌规范化诊疗推广和大众疾病科普教育,探索将肝癌规范化诊疗的关口前移,从“重治疗”到“重筛查”,创建肝癌早筛的“上海模式”,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号召,助力我国总体癌症重要防治目标的达成。”
以“面向国际、出海同行”为主题的2024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大会召开。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承办,阿斯利康协办,本届大会吸引了来自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医、金领军代表出席,旨在促进生物医药领域国际交流对话,探索多边产业合作,推动上海医疗产业国际化与高质量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