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因肺癌去世,肺癌如何早诊早治?

2月25日,娃哈哈集团79岁的创始人宗庆后因患肺癌不幸离世的消息令人深感痛惜,也再次敲响了警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扬表示,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因此早诊早治是关键。
图片
癌中之首,肺癌早诊早治是重中之重
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魏文强研究员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的相关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预计为482.47万例(男性为253.39万例,女性为229.08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为106.06万例,在中国癌症中占据首位,成为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可谓是“癌中之首”。 
赵扬介绍,随着科技发展,肺癌诊断与治疗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目前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10%。
早期肺癌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只有中晚期患者可以表现出相关症状和体征,如持续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咯血、声带麻痹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等。基于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国内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44岁以前的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而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因此,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界定为:年龄40-80岁,并且至少合并以下任意1条危险因素:①累计吸烟指数≥20包年;②环境或职业暴露(氡、硅、镉、砷、铍、铬、镍、石棉、柴油烟雾、煤烟、放射性元素);③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④合并慢阻肺、弥漫性肺纤维化或陈旧性肺结核;⑤既往恶性肿瘤史;⑥长期吸入二手烟(家庭或室内工作场所,至少10年)或长期暴露于厨房油烟中(炒、煎、炸等烹饪)。
莫慌!查出肺结节不等于肺癌
目前临床上,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包括胸部X线、胸部CT、磁共振显像(MRI)、PET-CT等。近年来,定量CT、影像组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甚至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不同人群所采取方法就不同,还要考虑性价比。
低剂量胸部CT是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方法,胸部X线虽然简便易行,但分辨率低,不易检出肺部小结节和纵隔、心包后等隐蔽部位的病灶,不推荐胸部X线用于肺癌筛查。
肺结节是指肺部的结节状病灶,直径不超过3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按密度来分,有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按大小来分,直径<5毫米为微小结节,直径5-10毫米为小结节。4毫米以下的肺结节,几乎都是良性的。而2厘米以上的肺结节,75%是恶性的。
赵扬表示,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肺结节的比例约占体检人群总数的20%-50%,其中近90%都是良性的,千万不要谈“节”色变,盲目手术不可取。正确的做法是对肺结节进行动态随访观察,关注其形态特征和实性成分变化,采取适合的干预措施。
预防大于治疗,如何降低肺癌发生率?
1.戒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发病主要与吸烟、二手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和既往肺部相关疾病史有关。烟草中至少有69种化合物可增加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发病风险,吸烟是公认的肺癌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率越高。因此,戒烟刻不容缓,只有先断“燃”,才能防患于未然。
2.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保持体能活跃的人能降低约20%的肺癌发生风险。运动是肿瘤防治成本最低的方法。 
3.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等能起到一定预防肺癌的作用。 
4.避免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放射线、空气污染、慢性肺部病史、化学物质暴露等。 
5.注意避免室内空气污染:比如被动吸烟、明火燃煤取暖、接触油烟等。
通讯员 罗鑫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任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