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小时《收获》杂志卖了1246万,直播间里的聊天比叫卖更精彩

2月28日晚,“与辉同行”直播间中《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作家余华、苏童和主播董宇辉如约与观众们见面了。
这场围绕着“好文学 好朋友”主题的直播间不出意外的非常火爆。直播刚开始不到20分钟,全年6期(双月刊)的2024年《收获》杂志,就售出超过1.2万套,销售额超过194万。2024全年4期季刊《收获长篇小说》杂志共售出超过1200套,销售额超过23万。共计销售额超217万。
图片
因为大家聊得实在是太“嗨”了,这场原定一个小时左右的直播直接“拖堂”到了2个多小时,直播中全年6期的2024年《收获》杂志,共售出超过6.3万套,销售额超过1020.6万。2024全年4期季刊《收获长篇小说》杂志共售出超过1.2万套,销售额超过225.6万。共计销售额超1246.2万,直播过程中最高实时在线人数超过48万人,直播结束后消费者的下单依然在继续。这场直播也不出意外的登顶了当日带货榜的第一位。
傲人的销量不是靠着几位嘉宾和主播扯着嗓子叫卖出来的,正相反,当晚直播间的欢乐几乎全都是由作家贡献的,主播董宇辉坐在一旁笑眯眯的听着几位文学老顽童们聊天斗嘴,时不时的穿插几个问题,要不是主播过一阵子还会念一念广告推荐一下《收获》杂志,几乎要让人忘记这还是个带货的直播间了。“看余华苏童斗嘴笑麻了”也登上了热搜榜单,两人相互的斗嘴拆台成为全场焦点,这边苏童说“我发《收获》比余华早。”那边余华飞快的就接上一句“但你发的不是成名作。”弹幕上网友笑言“根本就没有沉默寡言的文学家。”“两位段子手过招了。”
图片
这两位文坛好友分享了非常多自己和《收获》杂志相关的回忆,还透露了很多我们知之甚少的经典作品创作的背后故事,余华聊起了关于《在细雨中呼喊》的创作,“后面一般是删掉重写的,因为《收获》过不了关。”他也坦言如果不是当时的编辑肖元敏、李小林、程永新等的严格把关和高标准、高要求,《在细雨中呼喊》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如今文坛的中流砥柱中有很多人都是从《收获》杂志走出来的,这些人当年在《收获》上发表文章时,很多都还是愣头青,在文坛中籍籍无名,《收获》将他们从文稿的浩海中挖了出来,把这批有潜力的宝藏作家推到了读者的面前,如此的慧眼识珠又是怎么做到的?在直播中《收获》主编程永新揭开了这个秘密,他透露在1980年代后期,《收获》就已经注意到了一大批探索文学新形式、新观念的青年作家,因此1987年和1988年,《收获》分别开设了几次“先锋号”,专门为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先锋青年作家提供亮相的园地,当年亮相在这片园地的无名小卒如今已成为文坛大家:格非、王朔、马原、孙甘露……当然也包括了苏童和余华。
图片
在直播中,几位嘉宾也分享了《收获》这一路走来经过的风雨,杂志经营需要盈利,《收获》也不例外,很多刊物为了盈利纷纷都做起了广告,《收获》要不要也接个广告?程永新为了此事还去问过巴金,“当时他说,读者看《收获》是来读文学的,不是来看广告的。”这一句话奠定了至今《收获》杂志上也不发广告的原则。
《收获》这本老牌的杂志也在探索着更多发展的方式,也在寻求更好的作者、更多的读者。对于《收获》杂志而言这是第一次北上拥抱直播带货,但是对于传统文学刊物来说,这是又一次文学刊物销售方式改革的启发。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