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深耕”诚信“沃土” 奏响优化营商“最强音”

新春里,瑞雪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又迎喜讯。在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区营商环境评估中,东胜区综合得分在全自治区19个中心城区中登顶第一。
扎实推进诚信工程建设,是东胜区不断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良方。
近年来,东胜区将打造“诚信东胜”作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引领性工程,通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专班,高站位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个维度持续推进诚信工程建设,让“信用”之力赋能地区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奏响了地方优化营商的“最强音”。
强化政务诚信,固牢诚信之基。
政务诚信是诚信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政府带头讲诚信,是打造“诚信东胜”的核心所在。
2023年,东胜区对重大事项、项目合作严格执行合法性审查程序,并认真研判其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公平性,真正将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全过程全环节。同时,2023年东胜区始终保持动态调整公布权责清单,共计调整区本级行政权力事项91项,其中,取消7项,新增(承接)50项,变更34项,以依法行政树牢了诚信政府形象。
政务公开透明度直接关系到政府诚信度。东胜区进一步强化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应用,发布了法治政府建设、信息公开、规划计划、财政预决算、民生服务等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信息2000余条。
刀刃向内,东胜区以严预算、防“新债”、化“旧债”等实招狠招,打造出了言出必行、守约践诺的政务诚信环境。
2023年,东胜区严格执行预算法有关规定,依法依规落实政府债券申报、使用和管理,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和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进一步稳妥推进隐性债务化解,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提升政府债务统筹管理水平。
此外,东胜区持续强化地方财政预算硬约束,用“紧日子”换取企业和百姓的“好日子”。2023年,东胜区以更严手段、更实举措防止地方新增工程欠款,实现了从2020年至今,连续四年未产生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和化债不实问题。
在防止“新债”产生的鄂同时,东胜区也在积极推进着对“旧债”的化解。2023年,东胜区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积极履行政府债务偿还责任,及时足额偿还债券本息、发行费用,并通过实行清单式管理和“周通报、半月调度”工作制度,将政府债务化解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范围,实现了对“旧债”的稳步化解。
加强商务诚信,提振诚信脉搏。
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商务诚信环境的营造,对于激活市场活力,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东胜区深谙此理,并在加强商务诚信的建设上,使足了劲。
设定信用门槛,增强企业信用“含金量”。2023年,东胜区深入推动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应用,在行政审批、招投标、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融资授信等多个领域,开展企业进入信息状况审查,累计查询企业信用信息7万余次,出具企业信用核查结果400余份,通过设定企业信用门槛,让企业的信用变得更有“价值”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信用承诺,督促企业在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等环节强化信用自律,截至目前,累计归集各类承诺信息11.4万条。东胜区通过提高信用“价值”和更高要求的信用承诺,让地方商务信用环境焕然一新。
提升企业信用监管科学度和“智慧”度,是东胜区在加强地方商务诚信的“一大法宝”。
2023年,东胜区在劳动保障、公共资源交易、物业服务、税务、教育等12个领域,积极探索出了信用+“双随机一公开”的企业信用监管新模式,通过采取公共信用信息、行业信用评价结果和第三方信用报告相结合模式,以更科学的方式实现了对地方市场主体的精准“信用画像”,让企业信用更立体更准确。
此外,东胜区还进一步强化科技赋能商务“信用”力度,通过科技手段将“信用”融入商务交易和企业管理全过程,积极深化“信易+”全领域全行业全业态应用,并借助开展“诚信街区”和“企业信用管理”示范创建工作,实现诚信智慧化与“销、贷、租、游、购、管”等商务全环节链接。
挖掘榜样力量,营造商务诚信氛围。过去一年,东胜区持续加大诚信企业选树和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各领域各行业的诚信主体和诚信事迹,围绕自治区诚信标杆企业、企业获评诚信示范企业、企业诚信达标开展商务诚信宣传,将“诚与信 重千金”的观念深植于每个企业家心中。
提高社会信用,构建品质之城。
一座城的诚信建设,依赖于城市中每一个人的诚信。多年来,东胜区不断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在培育和营造城市诚信生态圈的同时,不断提升着城市品质。
近年来,东胜对全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进行了归集共享,通过对信息的归集整体共享,全面提升信用信息数据的使用率,进一步形成信息共享、业务联动、协同监管、联合奖惩的信用信息数据应用的完整闭环,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共享双公示信息38.5万条、信用信息1777.5万条。自此,信用在东胜不再是一句“虚言”,而拥有了实实在在的“价值”。
此外,通过走访调研收集居民家庭基本信息,制成“一户一档”文明诚信档案,东胜区还建立了覆盖全民的“诚信档案馆”,这使得居民可以通过扫码获知对方家庭信用水平。“诚信档案馆”的出现,让诚信在社会交往中变得更加可视化。
漫步东胜的大街小巷,诚信模范事迹和诚信宣传标语随处可见。过去一年,东胜区设置了诚信文明“先锋型”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和“诚信启蒙”实践点,带动200多位市民投身于诚信公益事业,并大力推动模范事迹进公园广场、进街道社区,实现了全区117个公园广场社区、476个小区及所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模范事迹全覆盖。
同时,东胜区还常态化开展“诚信教育进社区、进村组”宣传活动,全年累计开展诚信宣传260场,在东胜区融媒体平台开设“诚信东胜”“共铸诚信·德润东胜”等专题专栏,进一步加强诚信人物、诚信企业等先进典型宣传和失信行为的警示曝光,在全城营造出了重诚信、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构建全社会诚信,惩治失信是关键。2023年,东胜区持续深化失信问题常态化治理,有关单位积极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无证行医和非法医疗、骗取保险、法院判决不执行等领域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动、市场秩序专项治理行动。东胜区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优化了营商环境,也让诚信成为东胜社会新的底色。
提升司法公信,守牢“最后一道防线”。
诚信需要高尚的道德,但更离不开法律这一守护诚信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一年,东胜区全面强化司法监督制约,规范执法司法行为,通过印发“协查协管”工作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审判、检察官、公安执法三张权责清单,真正从源头上杜绝执法司法不公不廉现象发生。
调动多元力量,让诚信司法更透明更公平。2023年,东胜区深化虚假诉讼监督,建立防范和打击虚假诉讼联动衔接工作机制,主动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执法司法工作的监督,通过深入开展代表委员视察、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活动,让诚信司法在东胜可行可见。
始终确保司法权在“阳光”运行,是东胜区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又一实招。上一年,东胜区持续推进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庭审直播公开等司法全流程公开,案件流程信息有效公开率达到99.12%。司法信息的公开不止于对司法流程内容的公开,东胜区还通过微信公众号、报纸、网络、LED显示屏等渠道,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失信失德反面实例,实现了对失信行为的大力惩戒,让“失信”行为失去了“生存土壤”。
为了让科技赋能司法,让司法公信更“智慧”,东胜区以“法信公正云平台”为载体,对网上申办案件的业务流程、办理进度、收费情况等实现了线上实时监督检查。同时,东胜区大力推行网上办案,围绕“多多评·东e行”社会治理综合服务平台,通过跨部门数据协同结果的汇聚、融合,实现电子卷宗、法律文书、换押、涉案财物等办案信息的及时、快速、全程网上流转、共享和留痕,数据平台的应用,让司法成本更低,司法成效更高。司法的数智升级,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了司法公平,也让东胜收获了“2023年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全链条要素式审判系统”这一国家级奖项。
春风吹战鼓,整装再出发。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自治区开年第一会主题直指“招商引资”与“诚信建设”,吹响了内蒙古新一轮大抓招商、加快发展的冲锋号角。东胜全区上下将勠力同心,围绕建立全国一流营商环境这一重要目标任务,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抓手,“深耕”诚信工程建设,打造更优营商环境,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为打造好“投资内蒙古”品牌和“暖城•五心”营商环境品牌贡献更多东胜力量。(刘越)
来源:东胜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