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89

评论

74

20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又被奇葩家长震惊到!不想送孩子上学还有理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85字,阅读需6分钟

1.上海一所小学一年级班级群里,一位家长单方面要求老师不让孩子早上上课,引发热议。

2.该家长认为孩子睡眠比早课更重要,家长不想起来,所以没办法送孩子。

3.然而,其他家长和老师们反驳称,早上8点到校已经是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时间点,且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有着重要作用。

4.该家长还质疑学校和教育制度,认为现在的教育让所有人都很累,不读书的话孩子、家长、老师都轻松。

5.专家建议家长避免让孩子成为负面事件的焦点,让孩子过上普通的小学生活,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意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都说家长群里出“人才”,这回可算是见识到了。
在上海一所小学的一年级班级群里,就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早上六点半,一位家长单方面“通知”老师,说孩子太小,早上起不来,以后每天的早课都不上了。
语气之随意,仿佛学校是她家开的。
图片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这位家长指出了两点理由,一是孩子睡眠比早课更重要,应该睡到自然醒;二是家长不想起来,所以没办法送孩子。
看到第一条,我心想,睡眠重要的话,让孩子晚上早点睡不就行了?
看到第二条,哦,原来是家长自己懒,还想甩锅给孩子。
到了早上七点四十,家长看孩子没醒,又继续在群里输出奇葩观点:“作业什么都无所谓了,放孩子抽屉里就行,拿不拿做不做由我们自己。”
接着又问班主任,下午的体育课还上不上,要送孩子来踢球。
图片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估计群里老师都挺无语的,还没等班主任老师回复,体育老师就直接怼了回去,说作业都无所谓,踢球更无所谓了,不用来。
没想到,家长仿佛被戳到了神经管一样,开始了无差别攻击。
先是批评体育老师太固执,禁锢了孩子的独立精神,又质疑音乐老师不该让孩子练字(其实练字是学校的统一要求,音乐老师作为班主任,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
归根结底,就是觉得这帮老师不配教自家孩子。
这还不算完,不仅喷遍了任课老师,还引申到对教育制度的抨击上,说现在的教育让所有人都很累,而“不读书的话,孩子轻松、家长轻松、老师轻松。”
咱也不知道这位妈妈家里有几座矿山,孩子连书都不用读。
图片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聊天记录越往后越没眼看,只见她阴阳怪气地讽刺别人,还指名道姓批评老师,说班主任老师是外国间谍,专门来害孩子的。
班主任老师只是站在不打扰他人的角度,回复了一句建议私信,家长就回怼“信不过你”,说老师“给脸不要脸”。
真是应了那句,满口素质教育的人,不一定有多少素质。
作为旁观者,我的心情倒也算不上生气,就是有点哭笑不得,一边替屏幕里的家长尴尬得抠出三室一厅,一边心疼班上的老师,大清早好好来上个班,却赶上这么一出闹剧。
图片图片来源:聊天截图
其实,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原本不该成为问题。
绝大多数小学都要求早上8点到校,不仅仅是因为孩子要上课,更重要的原因是多数家长八点半要上班,送完孩子还要赶到单位去打卡。
但凡学校改成八点半送到,那首先不干的绝对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上班会迟到的家长们。
因此,8点到校已经是一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相对不太会引起争议的时间点了。
如果小学生推迟上学时间,那整个社会的作息都得往后挪,影响实在不容小觑。
再者说,作为已经开始上小学的孩子,不应该早上上课吗?不该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吗?不该练练字吗?学校规定如此,公共政策如此,小学生也需要这样的习惯养成。
真要按照这位家长所说,学校想不来就不来,作业不想写就不写,老师也是无所顾忌地挨个怼一遍,那还让孩子来上学干什么?在家里当小王子好了呀。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有网友评论说,小学阶段学不到什么太多的知识,晚一些上学也无所谓。
从知识传授的角度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小学阶段还是孩子接触正规教育的起点,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父母,有必要教会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行为习惯,按时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孩子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中培养的,有赖于校园的氛围和老师的启蒙,而不是孩子在家睡着睡着,突然就想学习了,突然就对数学产生兴趣了。
再说早上起不来的问题,老母亲都知道,能够约束孩子晚上早点睡的,就只有早起了。孩子早上不起,晚上就不会困,没有早起的压力,晚上玩到多晚都不会累。
孩子的确需要睡眠,但更需要健康的生物钟,而不是一味放任孩子睡到自然醒。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贺先生的恋恋不忘》
说白了,这次事件就是因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过于散漫,家长既没有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作息习惯,又没有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才与学校教育发生了冲突。
家长发现自己的观点没有得到认同,于是破罐破摔,势必要把学校教育也拉下水。
这是一次家校沟通的失败案例,也引发了大家对家校沟通问题的思考。
现如今,家长、家委会对于学校事务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日俱增,校方也会通过多种渠道和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
但是,如果沟通方式不当,不仅达不到家长的目的,还可能会适得其反。
用请假这件事来举例,如果是因为家住得比较远、父母工作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送孩子上早课,也应该态度好一些和老师商量,尽量采用私聊的方式,或者当面充分沟通。
这不仅是与人方便,更是在给自己留后路。
毕竟互联网有记忆,谁都可以截图转发,引起全网围观。
图片图片来源:电视剧《虽然是精神病但没关系》
家长群里的备注一般都是XX爸爸、XX妈妈,因此父母在网上唇枪舌战的时候,都可以美美隐身,但是每句话前面都带着孩子的名字。
在群里“代表”孩子发表意见,也得想想孩子的处境,事情一旦传开,被其他小朋友知道,免不了又是一阵嘲笑、指指点点。
孩子们的世界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如果孩子因此在学校被孤立,进而排斥上学、排斥学习,才更加得不偿失。
父母真的为孩子好,就要避免让孩子成为负面事件的焦点,让孩子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过完普普通通的小学生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安稳和确定的生活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意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