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商机遇 | 深耕医疗健康赛道,小耳机“量度”大湾区

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2023年10月《2023年施政报告》发布,其中重点着墨于“深港合作”,提及将全力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并会把北部都会区(尤其是新田科技城)的空间规划,对接河套合作区的发展定位。
河套合作区如何形成?为何备受瞩目?1997年,伴随着香港回归,深圳河河道裁弯取直,落马洲弯段形成了0.87 平方公里的土地。2017年,在深港两地的合作谋划下,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和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构建了一片汇聚顶尖科学家,齐聚重大科研机构,独角兽企业频频崛起的科创宝地——河套合作区。
“小河套”孕育着“大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河套的产业布局紧扣创新发展前沿领域。深港的紧密“对话”,让基础研究、产业分工、国际接轨等两地科创之所长融合互补。目前,447家科技企业、23家科研机构集聚河套,逾150个高端科研项目落地生根,创新之河汹涌流淌。
河套的“天时地利人和”为大湾区众多创业者开辟了一片广袤“淘金地”,而他们又是如何剖析市场,把握机遇,淘出“真金”,港商机遇之深港创科篇与您分享他们的科创破题故事,本期聚焦深耕医疗健康赛道的安迪威数码有限公司。
“如何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我相信很多香港科技公司的答案和我们一样,在一个板块保持专注力。但是香港人口少,市场规模有限,在竞争力相近的前提下,我们去内地开拓更大的市场会更具高性价比。”安迪威数码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承殷期望,河套合作区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可以帮助他们搭起一座打开内地市场的桥梁。
图片
安迪威数码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承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深耕医疗健康“专注力”,“求变”湾区大市场
从2015年成立,到2020年高承殷与另一位合伙人接手管理,安迪威数码有限公司历经管理层大变革,初代创始人相继离开,运营面临层层考验,但是公司的“核心”始终平稳牢固。那这“核心”是什么?
在高承殷看来,“专注”是支撑一个科创企业应对变化和新需求最可靠的内核,和许多同领域的香港科技公司想法一致,他认为深耕一个板块,才能守住自己的专业性和竞争力。安迪威一直深耕于医疗保健领域,为香港的医院、康复中心以及养老院输送嵌入式人体生物信号传感产品和方案。目前他们专攻的产品是健康检测耳机,借助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蓝牙耳机的形式,在此基础上添加可以量度人体数据的功能,譬如心率体温、呼吸力学等一系列数据元素,帮助用户利用蓝牙耳机来量度日常生理健康。
在已有市场站稳脚跟固然重要,但是企业若想走得更长远,稳中求变的眼光与胆识更为关键。高承殷在谈及公司发展路径时提及自己当初的分析考量,“香港地方小,人口少,即使“专注力”再高,市场规模始终有限,竞争必然激烈。但是内地人口很多,可能一个城市的人口就是香港的很多倍了,去开拓这样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说性价比更高。”
思及此,高承殷和合伙人决定将业务扩展到深圳,通过深圳的平台将安迪威产品的应用场景扩大到整个大湾区,也将他们极具竞争力的用价推广向内地更广袤的市场。
图片
高承殷(左二)
打破深港信息差,河套助港企高效对接内地机制
近年来,大湾区内地城市愈发聚焦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2月18日,广东省发布五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其中提到针对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将培育多家掌握颠覆性技术、拥有爆发成长潜质并可能成长为世界级公司的未来型企业。政策倾向助力科创企业加速成果转化,为他们向内地拓展的“求变”中增加一分“稳”的保障,而如何与政策紧密“接轨”,高承殷给出的答案是:一个能将资源整合,有着成熟对接能力的“中介”。
谈及港企向内地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挑战,高承殷认为建立合作前的信任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步。“香港公司很多时候非常乐意与内地合作,比如就安迪威而言,很期待能够向内地的医院、养老院、康复中心等推广产品与方案,但是我们不是一个内地的公司,大部分的员工也都是香港人,和内地的这些机构之间会有信息不对等,很多时候双方心里会有一定戒心,那要如何开展合作呢?”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是河套合作区内首个享受深港两地联合评审、联合支持独特政策的科创园区。深港两地专家共同评审,彼此看事情的角度不同,考虑的法律等问题也不一样,可以充分考虑到科研成果应用时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打破深港两地企业机构合作间的信息差,从而更好地把关科研项目,帮助两地企业增强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加速产品落地。
除了合作开端的信任阻碍,高承殷还提到对于内地医疗健康领域运营机制的了解不足,导致业务落地过程中出现种种限制。“譬如说在香港,我们的产品已经在很多医院里落地了,但是来到内地的时候发现,不论是什么产品,如果想要运用在医院里,就一定需要医疗认证,这个我们之前完全不知道,来了之后才清楚除了需要资金投入,还需等待1-8年的时间才能申请到。”
产品的准确度完全满足认证需求,对接前信息偏差导致的时间成本却让产品“寸步难行”,这让高承殷更加意识到精准的资源信息对接在扩展内地市场时的重要性。他期待能够借助园区及相关机构科技协作、资源整合、融资便利等优势,获得点对点服务,及一个“贴身”方案,更具针对性地解决安迪威业务适应深港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中的种种问题。
图片
高承殷(左二)
融合深港优势,着力理念认同,健康耳机“量度”湾区
提到接下来公司业务在深港之间的分配,高承殷考虑到香港具备前沿科技研发优势,而深圳应用场景充足,将主要的软件研发团队留在香港,将硬件研发与销售团队放在河套合作区内。
河套连接深港,既可以实现两地生产要素互联互通,又是大湾区内唯一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合作平台,通过河套可以加速科研成果落地,高效便捷地向其他内地城市输送产品与方案。
安迪威在深圳的业务布局,意味着他们在河套合作区内最需要的不是多大的实验室,而是借助河套平台优质的营商环境、科研社群以及人才吸纳能力,更精准地捕捉内地受众需求,达成对产品观念的深度认同。
“我们的产品有点类似Apple Watch,但是是放在耳朵里的,因为我们认为放在耳朵里面测量更准确,然后也可以做到更多的功能,譬如说是远程医疗或者远程复康等。所以最关键是我们要去告诉消费者,为什么已经有智能手表了,还需要一个智能的耳机。我们希望我们的产品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从而深度认同安迪威的开发理念。”
想要达成观念认同,高承殷表示团队中需要吸纳更多来自内地的科创人才,尽量达到河套合作区办公室中内地员工与港籍员工1:1的人数比例,同时让港籍员工深入内地市场交流,借助河套的平台更熟悉内地的最新政策、营运模式、工作习惯等,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精准捕捉到受众当下的需求,迎合市场导向寻求创新。
文:严兆鑫 陈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