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到山东的德国女孩海雯娜:为讲好中国故事曾遭德媒“算计”

图片
海雯娜在青岛过元宵节
外国媒体和外国人能为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怎样的作用?3月7日,在回答中外媒体的21个问题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用这样一段话为今年两会的外长记者会画上了句号:
居住在青岛的德国女孩海雯娜,就是王毅口中凭借讲述中国故事,受到中外网友喜爱和关注的“洋网红”之一。
海雯娜第一次来到中国是在2016年,和朋友一起旅游。“我移居中国是因为我老公。”她坦言,像大多数德国人一样,自己起初并不了解中国,也因此对中国比较“无感”。后来她在大学里认识了一位来自山东聊城的小伙子,并与他结婚,才在2022年因丈夫工作的变动,从德国前往青岛定居,进入中国海洋大学学习中文。
不过,海雯娜为中外网友所知、“走红”互联网,却是在她定居中国之前。疫情期间,因为在社交媒体反击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向各国网友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海雯娜一度遭到反华分子的网暴,甚至被一家德国媒体“算计”。
海雯娜说:“我属于左派,非常认同社会主义思想,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在西方,我被认为是‘中左派’,不认同极右翼人士看待世界的方式。我也反对西方中心主义,赞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张公平正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如今,那段特殊的日子已渐渐远去,移居中国的海雯娜仍旧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见解,与中外网友积极互动。她接受了《焦点访谈》的采访,为来华外国人生活的便利化提供建议。她最近的一篇文章则是有关第一次在中国过年的经历——跟丈夫一起回聊城婆家。
图片
龙年春节期间,海雯娜回聊城婆家
过去的四年,持续与网友互动的经历让海雯娜在“讲故事”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她看来,无论是讲好“中国故事”还是“德国故事”,了解讲述对象本身的想法很重要。以德国人为例,与中国普通民众的认知不同的是,大多数德国人对与中国有关的问题其实是“无感”的,如同她自己起初对中国的感受一样。对西方媒体“脸谱化”的报道,德国年轻人相对更持怀疑态度。但海雯娜强调,这也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遭到了诽谤,而是因为年轻人发现西方媒体在各种问题上“习惯性撒谎”,已缺乏公信力。但这并不一定会减少他们对中国的负面看法。
“德国大众缺乏必要的有关中国的第一手经验,来帮助他们核实有关中国的虚假信息和偏见。而对中国兴趣的欠缺进一步影响了他们获取这样的经验。”海雯娜说,许多德国政客和媒体是“非常关心”中国的,但却是以负面的方式。在看待中国的问题上,德国大众与政客和媒体之间存在巨大落差。
作为一名“洋网红”,海雯娜对网络平台上彼此争论的现象已经看得很开,但也流露出了一些苦恼。她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通过自己这些年不断地讲述,许多德国和国际网友已经能够接受她的观点,即使不完全赞同,但也表示尊重。那些在国际社交媒体上强烈反对她的人,不少都带有“政治动机”,往往对中国怀有很大敌意,甚至包括政治话题领域的“大V”。尽管如此,中国网友有时并不理解她,这让这位年轻的德国姑娘感到困惑。她也看到了网络世界的鱼龙混杂,一些人表面上传播正能量,实际上却以此投机和谋利,起到了截然相反的作用,她对此嗤之以鼻。
3月7日的外长记者会上,王毅还宣布中方将从3月14日起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六国试行免签。而海雯娜的家乡德国是去年底首批获得中国单方面免签待遇的五个欧洲国家之一。
图片
龙年春节期间,海雯娜回聊城婆家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在对外国人来华提供便利方面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对欧洲国家免签和促进投资的举措。将会有更多的游客来到中国,但我个人认为,想要恢复到疫情前的样子,还有很多事要做。”海雯娜说,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美紧张关系的持续以及中外彼此认知发生的变化都是重要的因素。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她也希望可以在中国讲好“外国故事”,促进中外普通民众对不同文化和社会经济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