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一支画笔绣出锦绣山河

刺绣,一种古老而精致的手工艺,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于布帛之上描绘出千变万化的图案。它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都讲述着一段关于生活、关于情感的故事。
图片
陈克,1945年出生,浙江建德人。他是台州刺绣的灵魂人物,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台州刺绣传承代表人,历任过台州绣衣厂研究所所长、台绣服饰公司研究所所长,现为台州市椒江网艺秀文创工作室创始人。
刺绣技艺传承半个世纪
1964年,19岁的陈克从浙江美院附中毕业后,只身到台州绣衣厂,从事工艺美术——刺绣的艺术生涯,开始编织他半个世纪的传承故事。
图片
“刚开始,我被安排到车间劳动锻炼,上炉头、煮花片,干些拉煤、烧炉、皂煮、沥干等体力活。”陈克回忆,等到了第二年,他被厂里安排到设计室,从事刺绣的图案设计。
刺绣前须先在底料上描好要绣的纹样,行话叫“描花”。陈克介绍,“描”是绘画里的一种技法,台州刺绣里的“描”,与中国画白描相似,但也有区别。“描花”执笔要直,持中锋之势,起笔落笔无须藏锋,无须抑扬顿挫,只要求始终线细如丝。为什么?只为了刺绣后不露墨迹。
图片
陈克现场拿起纸和笔,为记者演示了如何描一朵花。只见他轻车熟路地提笔,随意在白纸上画了几笔,一朵线条流畅的鲜花图样便跃然纸上。
“你可能难以想象,台州老海门自从清末有了绣花作坊,直到1956年前,都没有在布料上印、刷花纹的技术,绣花片上的纹样都是靠人工一件件描画上去的,而且每年要描成千上万片。”陈克说,完成一件绣衣,工艺上要经过三道关:描、绣、缝。描是第一步,而这三关所施的技巧,恰恰是中国远古手工技艺“原始股”。
陈克自嘲是个不会刺绣的刺绣家。“我并不会刺绣,我主要是做设计。我设计出图样,再由绣工们把它绣出来,裁剪成为成品服饰。”
因一件旗袍一举成名
与刺绣有关的产品,陈克设计了很多,但都有一个特点,即贴近人们的生活、贴近制作、贴近市场。
图片
早期,陈克沿袭师傅的路径,设计衣、巾、鞋、帽,也为内销产品设计过手巾、丝巾、枕套、床围、电风扇罩、电视机罩等;青壮年时期,他注重设计精工、重工绣的披巾和全雕绣衣裙;后期,他才进入观赏绣画的系列创作。所有这些创作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986年,他设计的《真丝全雕叠袖旗袍》一举成名,在保加利亚国际博览会上摘取桂冠。
图片
“想要运笔自如,自然要求描花人具有悬空握笔的腕力。墨要磨得浓,若墨色稀淡不匀,就会渗晕而污染丝绸衣料。笔选择最小号描笔,毫长而瘦,仅笔尖沾墨,线条要描得柔软流畅……”提起台绣,陈克像打开了话匣子。
“台绣的绣稿与湘绣、苏绣的绣稿有区别,它们可以挥毫泼墨或喷墨打印,唯独台绣的绣稿统统是线条,故叫‘千丝描’。描线越细越好,最好细如半边丝线,这样即使绣‘别梗’‘押针’,也不会露出墨迹。”陈克介绍,如果描“缎棚”,就需用玻璃了,先把玻璃对着窗口斜放,一头高一头低,高的一头朝窗,使窗外的光线、阳光能透过玻璃而使玻璃上的花样纸上的花纹映上来,描花人就依此影“描”它。
图片
师从应大玉
“我的师父应大玉,就是描花出身。他从小跟母亲学描花,长大后当了描花的头头。1952年创办海门绣花厂,他是第一批技术骨干。”陈克十分敬重他的恩师应大玉,在采访过程中多次提及。
1957年,应大玉出席首届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成为第一代手工业行业的名艺人,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我于1964年分配到绣衣厂设计室,他知道我是美术学校科班毕业,画人都能画得很像,画花自然不是难事,但应老师仍然叫我先描花。”陈克说,他理解老师的意图,通过描花,一方面练笔,一方面熟记花稿所表示的刺绣符号,“那时,设计室总共只有五六个人,主要把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的来样放成不同尺码的图稿,凿碎了的花样再重新描一张。应老师只叫我复样(把白纸复在花稿上依样描),说等我笔头练熟了,工针符号弄懂了,再让我设计,想不到这一描就描了几十年。”
在陈克的印象中,应老师身材高大,肤色黝黑,设计时戴着老花镜,一手夹香烟,一手持铅笔,时不时咳嗽,睡觉时鼾声如雷。“他撑过船、跑过码头,见识多,设计思路也广,敢于创新。”陈克说,应老师成功地把抽、拉、雕、绣技艺移植到海门,设计出雕绣绣衣和雕平绣台布等两大类畅销产品。
致力于打响台绣的名号
应大玉老师傅过世后,再加上另外几位师傅年事渐高,陈克产生了整理和保护技艺的念头——汇编台州刺绣针法标本。
图片
花了一年时间,在1975年,陈克把台州刺绣艺术中的200多种针法整理出来,汇编成了一套《绣花针法》,成为今天保护台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
图片
“在我心里,中国的山水风光,浙江的丝绸,台州的雕绣,都是最好最美的。我曾设计了一件真丝全雕叠袖旗袍,用精致的雕绣手法,配合运用了抽、拉、镶、衬、平绣、垫绣等优秀针法,表现中华黄河、长江等十大名胜,配置龙形腰带,把中华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陈克说,没想到的是,1986年5月10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台州绣衣厂的这件叠袖旗袍与中国其他4件精品,获得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夫第六届春季博览会金奖。
这一奖项,就如一面敲得最响的锣,敲响了台州绣衣的牌子,“绣衣质量金杯奖”“中国工艺美术创新百花奖”纷至沓来。“随后的3年里,厂里的国内外客商特别多,各地领导常来考察,厂门前经常车水马龙。”
图片
“厂荣我荣。1986年,台州绣衣厂庆功大会宣布,给全厂职工普调一级工资;1987年,我荣幸地出席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和优秀工作者表彰会;1988年,我作为台州地区首届拔尖人才又升了一级工资;1988年,我被评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9年,我有了单独的工作室——台州绣衣厂工艺研究所。”陈克说,再后来,他注意到市场走俏多色绣的绣衣,但是台州刺绣以素色线的抽、拉、雕绣见长,绣户不习惯多色绣,他又开始琢磨。多次尝试后,1989年陈克发明了一种台州特有的“彩绘绣”工艺方法出世了。
陈克把这种工艺广泛应用到手巾、衣裙、披巾、装饰绣品上。“彩绘绣”全雕衣裙还在中日友好绢绣大赛中获特等奖。陈克戏称,自已不过是刺绣的化妆师。
79岁高龄依然探索不停
陈克与时俱进,也用上了电脑技术来制图,同时,闲不下来的他又捣鼓出了新的似绣非绣的工艺——“网艺秀”。
图片
“绣衣需要集体协作,网艺秀则可以由个人独立完成。”陈克说,传统刺绣由一根线完成,呈现效果受限。现在运用网艺创作,颜色层次更丰富,动态感更强。他从网上购买来一箱箱丝网,先用勾线笔勾勒出作品底稿,再把网一层层覆盖上去,运用剪、撕、绘、折、蒙层等多种手法,逐渐探索出网艺秀的创作之道。
图片
朦胧或是清晰,凭手中的丝网便可实现,确实巧妙。如今,79岁的陈克依然在探索综合各种不同的材料,施以不同的工艺,创作不同形态的作品,乐此不疲。
来源:望潮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