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对话 | 江西高院院长傅信平:数字司法改变了传统办案模式

图片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傅信平。 图片来源:江西政法网)
2024年,在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江西高院工作报告以高票赞成率获通过,创历史新高。 
2023年1月,傅信平到江西工作,这也是他在法院系统工作的第一年。
在傅信平看来,如何用高质量司法服务和保障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人民法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江西法院要如何应对这一课题?
时隔一年,2024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傅信平再度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努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
南方周末:过去一年,江西高院部署开展了“赣鄱利剑”系列专项执行行动,这项行动成效如何?
傅信平:2023年,江西法院开展“赣鄱利剑”执行专项行动,针对涉金融、涉民生等重点类型执行案件进行集中攻坚,加大对拒不执行、规避执行的打击力度,提高执行到位率,进一步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专项行动期间,执结涉金融案件5.7万件,执行到位187.9亿元,助力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执结涉民生案件1.29万件,执行到位11.4亿元,不断强化民生司法保障;在2024年春节前夕,开展根治欠薪集中攻坚,共执结案件6039件,执行到位1.29亿元,让“真金白银”装进胜诉当事人口袋,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结果来看,这次专项行动的成果丰硕,全省法院全年共执结案件28.27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64.1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等关键质效指标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南方周末:近年来,江西法院在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方面硕果累累,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傅信平:持续深化执行难综合治理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江西省委政法委已经连续7年下发了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要点。2022年,江西高院就联合江西省公安厅、省检察院建立了协助查找被执行人行踪信息共享机制,至今已经成功查找被执行人下落2272人次,采取司法拘留措施818人次。部署开展“猎狐-2023”打击规避执行行动,公诉立案220件,自诉立案966件,持续保持打击规避执行行为的高压态势,有力震慑企图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
2023年7月,我们联合江西省税务局下发了《关于民事执行中不动产处置税费征缴协作的意见》,切实提高不动产司法处置工作效率,着力解决不动产司法处置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过户周期长、发票开具难、税费承担不明确”问题。
南方周末:过去一年,江西法院在推进执源治理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给我们分享?
傅信平:首先是努力从源头减少执行案件数量。这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健全“执前和解”“执前督促履行”等工作机制,推行“诉前、诉中执行不能风险告知”、执行通知书前置、追究拒执罪预告知等工作做法,进一步强化立案、审判、执行三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民事裁判文书的自动履行率。
其次提高执行效率,比如出台执行案件跨区域指挥管理规定,将执行阻力大、财产处置慢、消极执行反映多等类型案件,通过提级、交叉、合并等执行监督方式交由其他法院执行,利用这种方式,我们目前已经推动解决了286件执行“钉子案”“骨头案”。此外,江西法院还探索“法庭直接参与执行”机制,发挥派出法庭“人缘广、地域熟”的独特优势,由人民法庭直接执行部分特定类型案件,在及时回应人民群众诉求的同时,充分利用法庭与当地党委政府以及乡贤群体密切联系,延伸执行工作触角,从实践来看,这项工作效果同样显著。
多轮次升级数字档案系统
南方周末:2023年,江西高院获评“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是全国法院首批、全省首家,这一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傅信平:去年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综合评定会上,专家组认为江西高院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完备、应用系统功能较为齐全、数字档案资源管理规范,达到了标准。这是因为我们坚持“立足资源为先、严格标准规范、强化流程融合、确保信息安全”的工作原则,在推进的过程中就主动对标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和评价标准。
正式获评前,江西高院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了全省法院年度工作要点和江西智慧法院建设发展规划,由院领导牵头,组织召开数字档案室建设推进会、工作协调会等会议,专门部署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
南方周末:这个系统的具体功能是怎样的?
傅信平:“收、管、存、用”是数字档案室的功能要求和技术指标。经过多轮次升级更新后,江西高院建设的这个数字档案室综合档案管理系统已经完成了系统各项配置功能,可以覆盖档案业务工作全流程,具备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统计、系统管理及移交档案功能。
南方周末:江西高院获评的全国首批“全国示范数字档案室”,它有哪些特色亮点?
傅信平:我们创建的数字档案室,既结合了智慧法院建设总体规划,又立足法院档案工作实际,特色和亮点主要有:一是本单位专业类电子文件与电子公文均实现在线归档,并完成全部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建设,所有数据统一纳入综合档案管理系统管理,电子档案元数据齐全完整,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和业务工作习惯。二是对纸质文书档案数字副本普遍开展OCR识别,识别量、识别率、识别正确率均达到数字档案室要求。三是积极运用新技术提升法院档案信息化水平。自主研发的“智慧档案可视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监管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系统去年获得了2023年度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奖。
数字监管:构建审判管理新模式
南方周末:除了数字档案室建设,过去一年,江西高院在推进数字司法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
傅信平:2023年,江西高院在数字司法方面的目标是向数字技术要司法生产力,持续擦亮“e系列”江西智慧法院品牌,主要从深化数字转型、加强数字赋能、驱动数字监管三个方面推进数字司法。
首先是数字转型,这项工作的目的在于助推审判工作现代化。经验显示,通过加快无纸化办案模式改革,推进档案e管理工作,开展审级衔接、案件管辖等无纸化场景应用,江西全省法院无纸化案件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7.93%。我们还在推进的另一项审判辅助事务集约化改革,也在探索集约编目、判后管理、庭审改革等新场景应用,现在全省诉讼文书电子送达占比是87.9%。
数字赋能则意味着提升审判工作质效。我们成立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功能就是探索大模型在法院行业的应用,为法官在卷宗整理、案情归纳、类案分析、辅助裁判等场景提供帮助,还有“区块链+审判”国家区块链试点,可以实现生效证明等电子证照的区块链应用。
最后,数字监管指向的是构建审判管理新模式。通过研发审判质量管理可视化平台,法院可以开展指标提升、预警提示、法官业绩画像和数据监测,强化发改再、长期未结、久押不决等重点案件监管。
南方周末:江西法院的司法审判工作来说,数字司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傅信平:开展数字司法工作,推动数字技术和法院工作的深度融合,主要改变了我们传统的办案模式、运行模式和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后,审判辅助性事务被剥离,法官获得了智能化的办案工具,可以更专注于裁判工作。2023年,江西法院法官年均结案251件,案件主要质效指标位居全国法院前列,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数字赋能。
此外,我们还运用审判绩效分析平台,建立数据会商机制,围绕突出、异常的数据,逐条线、地域、类罪和类案加以研究,分析原因、研提对策。
我相信,数字司法的运用一定会帮助我们的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助推法院工作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南方周末记者 蒋敏玉
责编 钱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