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谢玉至死也不知道,梅长苏为何要住进他的家里?

在《琅琊榜》中,重回金陵、报仇雪恨是梅长苏的既定目标。
在天赋一般、资质平平的北燕六王子上位之后,太子和誉王双双给梅长苏抛出了橄榄枝。至此,梅长苏进京已经有了噱头、赚了眼球,按照常规的流程,接下来就是综合评定太子与誉王的实力,选择加入更适合的团队。
不过,天才的思维方式永远异于常人。在这道二选一的选择题中,梅长苏却另辟蹊径,给出了第三种选择——入住宁国侯谢玉的府中。
图片
对于梅长苏而言,进京的目的在于复仇,复仇的基础在于从政。如今,太子与誉王同时给出了offer,他为何视而不见、避而不谈,而是跟着萧景睿一同住进了侯府。
作为梁国的都城,金陵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梅长苏到了京城,一不投靠太子、二没加盟誉王,为何偏偏将落脚点选择在了宁国侯府呢?
以梅长苏的双商,自然有他的考量。站在旁人的角度,宁国侯府可能不是一个好的去处,只是,如果我们代入梅长苏的视角,就会豁然开朗。
图片
一切,都要从梅长苏的终极目标说起。
这位麒麟才子之所以煞费苦心地买热搜、攒人气,就是为了选择合适的机会进京,帮助靖王夺嫡,实现为赤焰旧部翻案的目的。
有了这样的前提,我们再看梅长苏暂住侯府的选择,才会发现他的深意。
对于梅长苏而言,想要帮助靖王争储,有上中下三策可选。
下策是公开站队靖王。如果梅长苏刚到京城,就公开站队靖王。那就等于直接站到了太子和誉王的对立面。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两大集团必定会搁置争议、合力绞杀,将靖王的争储梦扼杀在摇篮之中。
中策是站队太子或是誉王。对于当今的大梁朝堂而言,两大集团势均力敌、水火不容。在这样的朝局之中,加入太子或是誉王的任何一方都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样站队一方好处是站在巨人的肩上,可以充分地利用某一方的人脉、渠道、资源优势;但是劣势也比较明显,不仅将自己深度捆绑,还会成为对方的活靶子。
图片
上策是不站队。不公开站队任何一方,这才能在双方的斗争中闪转腾挪、借力打力。和太子、誉王不同,靖王底子薄、实力弱,既缺少政治智慧,也没有核心班底。在这样的背景下,梅长苏最好的策略就是不公开站队,给太子、誉王双方制造自己有意向加盟的假象,趁机将朝堂的水搅浑,进而实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风浪越大鱼越贵。在上中下三策之中,上策虽然收益最大,但是风险也最高,对操盘人的双商与能力都是非同一般的考验。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梅长苏选择了最难的上策,所以就只能在金陵城自寻去处。
图片
于是,宁国侯府就进入了梅长苏的视线。表面上看,入住侯府是萧景睿极力邀请、梅长苏盛情难却的结果。但是,梅长苏却有自己的小算盘。
既然是抱着夺嫡的念头进京,就必然要对太子、誉王的动向了如指掌,而宁国侯府恰恰是两大集团少有的交集。
侯府不大,五脏俱全。在梅长苏看来,既然自己要坐山观虎斗,那么谢家自然是前排的VIP座位。
和朝堂中的大多数人不同,谢玉是个老狐狸。他深知官场政斗波谲云诡,不到最后一刻根本看不出谁才是终极赢家。所以,他选择了两头下注——自己给太子谋事,而世子谢弼则是誉王心腹。
图片
谢家的特殊性,简直是谢长苏选择落脚的天选之地。谢玉是太子的人,东宫的一举一动,尽可以通过谢玉来掌握;而谢弼是誉王的人,王府的风吹草动,也能从世子身上窥得一二。
谢家父子既是消息源,更是传声筒。对于梅长苏而言,谢玉、谢弼是了解对方的信息渠道,也是帮助自己散播消息的重要工具。
在第2集中,蒙挚造访侯府,无意间与飞流起了争斗。这一幕看似无心,实际上却很有可能是梅长苏有意为之。他化名苏哲进京,是瞒着太子誉王等人的,因此需要给两大集团的人传递一个信号——梅长苏进京了,就住在宁国侯府。
图片
不过,传话是个技术活,敲锣打鼓、飞鸽传书固然也能传达,但是效果不同。梅长苏需要不露声色地传递自己到京的消息,所以这场打斗就另有深意。
在这场打斗过后,他故意在府中与萧景睿、言豫津等人说了这样一段话:
萧景睿:飞流的身手太惊人了,恐怕以后父亲都不能相信,苏兄只是普通江湖客了。
梅长苏:实在瞒不过去,那也没有办法,我梅长苏又不是朝廷钦犯,化名苏哲只是为了省去一些麻烦。今天这么一闹,恐怕这麻烦是少不了了。
图片
梅长苏之所以在院中大声聊天,为的就是让谢家父子知道自己的身份。
果然,在众人聊天的同时,谢弼躲在一旁偷听。他得知了梅长苏的身份,然后就立刻报告给了誉王。而谢玉不用偷听,就能猜出苏哲的真实身份。
图片
你看,这就是宁国侯府的妙处。
入住侯府,一石三鸟。住在这里,既能获知情报,又能传递消息。更何况,侯爷夫人还是朝中的长公主,梅长苏甚至还能借机了解皇宫内的动态。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梅长苏的段位,无人能及。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