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新质生产力,代表委员这样说(五)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贾少谦:国家应推进激光显示领域标准体系建设
图片
“新质生产力既涉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又涉及提前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和具有长期影响的未来产业。我认为,在传统产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有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企业经营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这既是一场‘加速跑’,也是一场‘耐力赛’。”全国人大代表、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贾少谦表示,海信一直坚持科技创新,以技术创新和突破,在传统优势家电领域不断酝生新质生产力,形成了激光电视和ULEDX两大产业阵营。
“中国激光显示产业,从原理可行、技术可行到产业可行前后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经过国内相关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努力,我国在激光显示光源设计、光机模组、整机设计等关键技术方面做到了全球引领,相关产品应用技术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初步形成产业领先优势。”贾少谦表示。
贾少谦表示,激光显示是新型显示领域中,摆脱了传统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今年1月,工信部、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等未来产业标志性产品的创新发展作出部署,明确提出突破激光显示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预计在未来10年内,激光显示技术将快速发展普及,将出现三大趋势变化:
一是激光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显示技术升级迭代的空间全面打开,如全息显示、光场显示等。
二是激光显示产业链全面完善,形成激光显示产业集群、激光显示产业链聚集地,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硅谷”。
三是激光显示产品全面融入日常生活,包括家用、商用、车载、航空等,激光显示应用场景无限拓展。
“在激光显示领域,中国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已经占有突出优势,正处于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关键阶段,但缺少国家级的创新平台或实验室来集聚产学研资源,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应用、促进优秀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同时,还面临着标准缺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以及缺乏完备的检测验证能力等问题,不利于产业链建设和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创新体系亟待完善。”贾少谦表示。
贾少谦表示,我国正处于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要始终把创造突破性技术和创新性产品作为重中之重。他建议,强化企业作为“出卷人”的地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国家专项中设立项目;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尤其是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项目扶持力度,加快解决核心元器件和关键材料短板,努力实现产业链自主可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链强链补链。
“下一步,海信将发挥‘链主’企业龙头带动优势,支持带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共赢。”贾少谦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寻求确定性发展唯一途径
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新强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创新驱动的生产力,关键在于创新和产业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从行业发展来说,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企业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寻求确定性发展的唯一途径。”马新强说:“科技创新已经步入到需要超级奋斗的关键时期,我理解的新质生产力源头在新科技、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落脚点在高质量发展。
马新强表示,从行业发展来看,当务之急是构建原创技术的发现和识别能力,围绕世界级光电子产业集群战略部署,加强对这一领域前沿理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检索;提升原创技术应用转化能力,建设一批高标准、公共性中试平台及工程化平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功能,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储备一批高价值、标准必要专利;提升原创技术生产能力,鼓励企业与创新平台建立长期、深入战略合作的机制,在人才互补、成果共享、成果产业化等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面向‘行业领先、国产替代’实际需求,打造更多有代表性的领先产品。
“从企业自身来说,也要积极主动实现从资源要素拉动到科技创新引领的内生动能转型,从中低端内卷到高端价值跃升的竞争模式转型。”马新强表示。
“以华工科技开发的激光工业基础装备为例,通过导入船舶、桥梁、重工等传统行业替代传统生产工具,大大提升了产出效率、减少了人工而且低碳环保,现在不仅用于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还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进口,提高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马新强表示。
在新质生产力的探索过程中,企业遇到了哪些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华工科技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的产业环境,和许多工业企业一样处于寻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过去一年,华工科技有个很明显的感受是,科技创新领域的博弈、竞争在加速与加剧,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马新强表示,近年来,企业一方面围绕AI算力建设,和光通信上下游企业一起积极构筑数字底座能力,满足数字经济领域多场景的应用需要;另一方面,将AI技术与装备结合、与产线结合,融入到更多工业生产场景中,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马新强表示,在人工智能飞跃发展的当下,华工科技主要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理顺战略重点、推动一体化能力聚合,打造清晰的技术创新战略层级,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积极解决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强化“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提升高素质人才密度。
三是进一步加大产业链协同创新。开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协同攻克“卡脖子”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齐向东:用人机协同对抗AI时代网络安全
图片
“最近,Sora的问世再次引发了人们关于人工智能的热议。从正向角度来说,Sora刷新了我们对人工智能大模型成长速度的认知,为千行百业提高生产力提供了一个更强大的工具,同时也加剧了我们对于网络和数据安全隐患的担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告诉记者,今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创新发展“AI+安全”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提案。
齐向东表示,AI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极大提升了生产力,但是加大了数据泄露、“深伪”诈骗等安全威胁,针对AI的网络攻击和利用AI技术攻击网络的问题日益凸显。希望我国能大力探索“AI+安全”创新应用,抢占国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应对网络空间安全风险与不确定性的能力。
齐向东说:“Sora是一个比ChatGPT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当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攻击的事件已经不在少数。Sora的出现进一步加深了网络和数据安全威胁,未来,利用人工智能发动网络攻击的活动会更频繁,‘深伪’诈骗、换脸变声等引发的网络犯罪会更猖獗。”
齐向东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新型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AI本身加剧安全威胁,比如,数据泄露、欺诈攻击、社会治理安全等。“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AI技术,可以快速生成钓鱼邮件、编写恶意软件与代码,导致攻击数量爆发式增长,AI欺诈事件频繁发生。此外,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深度伪造’技术换脸变声、伪造视频,‘眼见未必为实’将成为常态。”
二是AI或将加剧网络安全领域的“攻防失衡”,网络安全将更加“易攻难守”。人工智能大幅降低了网络攻击门槛,不懂代码、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也能成为黑客,将扩大网络攻击数量,而专业化的黑客组织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对网络攻击进行改造和升级。
三是AI加剧军事威胁,AI武器化趋势显现。齐向东表示,人工智能可被用在“机器人杀手”等致命性自主武器上。通过自主识别攻击目标、远程自动化操作等,隐藏攻击者来源、建立对抗优势,也可以将网络、决策者和操作者相连接,让军事行动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打击范围更广。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探索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源头是大数据,要先解决数据安全,才能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齐向东认为,应对这一挑战,要“标本兼治”,不仅要用“智能对抗智能”,也要做到“人和机器的协同发展”。既发挥人的引领作用,也要充分利用极其强大的智能分析和自动研判能力。不能盲目陷入技术决定论,只有人与机器的力量有机结合,生产力才能真正的新质、高质。
“具体来说,是要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做好盘家底、建系统、抓运营三件事。盘家底,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高效梳理清楚各类资产,为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工作打好‘地基’;建系统,建立纵深防御的内生安全体系和全链条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抓运营,用‘人+智能’的高水平运营队伍让安全能力‘活起来’。”齐向东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琦:建议相关部委鼓励使用单位积极尝试国产装备
图片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我们必须通过加大基础技术研发和支持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全国人大代表、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说,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武汉琦介绍,近年来,中信重工不断以高技术含量产品推进强链补链,如专用高强钢铸锻件连续17次护航神舟飞船升空,世界最大规格5600mm粗轧机牌坊一次性成功浇注,自主研发新型蒸汽汽轮机组打破铅冶炼行业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研制交付国内最大规格高端大型马氏体不锈钢转轮中心体整锻锻件。“我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装备制造业所需的关键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等基础领域研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营,首台(套)重大装备研制推广,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口等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上,尤其在‘卡脖子’关键技术装备、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关键领域,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高端化发展,有力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在加大对基础领域的研发支持力度方面,武汉琦表示,目前,工业基础技术研发具有周期长、难度高、投入大的特点,仅依靠企业的人才储备和资金水平难以独立开展。因此,希望能够从国家层面调动相关资源,加大关键材料、加工工艺、设计软件等工业基础技术领域课题立项和课题实施的支持力度,组织国家顶尖专家团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予以指导并加大课题的经费支持。
同时,加大对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力度。希望有关部委在遴选国家研发课题的承接单位时,能够优先考虑由对应领域企业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承接,为之后的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夯实基础。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运营方面,希望有关部委能够从人员编制、经费投入、资源配置、运作模式、科研场地、仪器设备等维度出台支持细则与指引,使依托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给予的支持可操作、可落地。
武汉琦建议,加大对国产装备产业化推广的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研制推广首台(套)重大装备的资金奖励和评奖支持,缓解企业资金负担与成果转化投入大、周期长的矛盾。二是加大对国产核心部件产业化应用的支持力度。中信重工和洛轴联合研发低速重载矿山重型装备特大型轴承,助推我国重大装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打破进口轴承市场垄断;但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动力机械等领域还存在核心部件由进口产品垄断的情况。尽管国内厂家积极开展技术产品攻关,但基于安全性、稳定性等因素考量,使用单位不敢试、不敢用的问题依旧存在,希望相关部委能够出台核心部件国产替代进口的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为使用单位决策提供指引和支持,鼓励使用单位积极尝试国产装备,从而对国产核心部件的产业推广提供支持,推动我国制造业加速向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史玉东:鼓励建立“企业+政府”乳原料共同收储机制
图片
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产业,奶业正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推进乳制品行业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与标准体系协同发展,全面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乳制品行业面临的重要命题。
2024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全球研发创新中心研发总监史玉东围绕“推动发展乳制品深加工产业”“协同科技创新与标法体系”“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等主题提出建议,为加快培育乳业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助力国民营养健康贡献力量。
史玉东指出,当前,我国推动乳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新技术、新工艺在乳制品加工中的应用不足,创新产品发展不足,高附加值乳源产品加工不足,现有标法体系与行业创新发展需求不协同等。
对此,史玉东建议,政府应加快出台相关鼓励政策,畅通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路径,引导行业加强新产品研发,全面推进乳业技术革新。
一方面,要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创新,探索符合中国乳业国情的乳成份开发研究体系,例如,引导行业重点发展乳清脱盐制备技术和乳糖提纯制备技术,重点研究乳铁蛋白等乳源功能成分产业化技术与实现路径。
另一方面,要鼓励重点龙头企业聚焦深加工领域,加强新产品研发,创新打造食药物质的乳制品、适合国人口味奶酪等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新需求。
此外,史玉东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相应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在坚持“四个最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引领新工艺、新技术发展的标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完善支持乳源深加工的标准体系,制定食药物质原料使用的使用指南等,全面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研发。
乳业作为典型的“粮头食尾”全链条行业,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乳制品消费结构不均衡、消费季节性突出、奶业生产成本高、牧场运营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周期性供需失衡明显,为奶产业链稳定发展带来持续挑战。”史玉东说,“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难以保障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政府推动出台一些稳定市场供需平衡和市场秩序的措施。
史玉东表示,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的“储存补贴、利润保险、收储捐赠”等方式调节供需,建立乳原料收储机制,通过“企业+政府”共同收储,企业侧利用现有设备和厂房喷粉、收储、销售,政府侧则依托龙头乳企进行商业收储,并在喷粉费用、存储费用、资金利息等方面给予收储企业一定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钟铮: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作用至关重要
图片
“智能制造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是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有效带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加快渗透融入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推动研发模式、生产方式、组织形态等加速重构,大幅提升了产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关键指标。”全国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钟铮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加大智能制造支持力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钟铮表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有质的不同,新质生产力更为自动、智能、高效、环保。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在于:
一是推动经济增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能够创造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提升竞争力。在全球化竞争中,掌握和运用新质生产力是提升国家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三是促进就业。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会创造大量新的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失业问题。
四是改善生活质量。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使得产品和服务更加多样化、便捷化,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往往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钟铮表示,当前,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还存在一些挑战。如供给支撑能力亟待强化,系统解决方案攻关面临制造知识、工业机理方面的体系空白,存在核心软件、关键装备等方面的短板制约,面向未来的基础性、原理性、引领性的技术方案突破困难;应用推广水平有待提升,向重点行业、区域推广现有应用标杆成果时,面临企业能力不足、人才资源匮乏、资金筹措困难等挑战,面向未来制造模式的探索仍然不够。
“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推动生产力质变的核心驱动力。”钟铮表示,科技创新的关键作用是提高效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可持续性。
钟铮强调,数实融合是实现科技创新与传统产业深度结合的重要途径。
“效率是制造业赖以生存的法宝,效率优势也是美的持续打造的核心竞争力,美的过去十年投入超过170亿元用于数字化转型,过去五年投入500亿元用于科技创新,每万人机器人的保有量超过500台,智能化程度、生产效率、决策效率、经营质量都得到了极大提升。”钟铮说。
钟铮表示,下一步,美的将加大研发、数字化投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数实融合推动产业发展。
那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钟铮认为:
首先,加快推动“智能制造专项”立项实施。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突破数字化、人工智能、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的创新和融合,推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形成自主可控、先进适用的通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
其次,加快智能制造应用普及。围绕国家智能制造战略和“双碳”战略,支持各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研发和形成行业可大规模应用的行业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践,通过政策补贴或创新商业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
最后,加快形成我国自己的智能制造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打造标准群,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审核:徐向阳
责编:霍悦
编辑:左宗鑫、崔轶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