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大陆文博圈粉两岸的“流量密码”

今年全国两会,“文博破圈”成为热频词,博物馆借助文旅“热辣滚烫”的档期,推出有料有趣的“古早味大餐”吸引了许多两岸民众。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台青谢雅卉,除了是一名高校教师,还是旅游美食博主。亲身感受到大陆“文博热”持续升温的她,就相关话题对话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
如何创新博物馆的叙事方式?
图片
台湾青年谢雅卉问:
近年来,文博话题大热,各大文博场馆成了热门“打卡地”。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博物馆要如何创新叙事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让观众对展览内涵有更深入了解,提升他们的文化体验?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答:
图片
博物馆现在确实越来越热,反过来也促进博物馆人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我个人觉得,首先要立足于本馆藏品的特点,做好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其次是各个场馆要做到一馆一策,因地制宜,精准安排。另外,在博物馆中开展适当的数字化展示,并且充分利用博物馆里面的公共空间。
我今年在文博领域提出了建议——将儿童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在南京,一些博物馆在做AR(增强现实技术)眼镜导览。透过AR导览,能更加深入、生动地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
博物馆文创如何迭代升级?
图片
台青谢雅卉问:
我想接着请教宋燕代表,近年来,各大博物馆文创产品火爆“出圈”,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博物馆文创又要如何迭代升级,让文物既“酷炫”又有文化内涵,成为年轻人持续追捧的“国潮”?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答:
这十年,大陆的博物馆做得非常好,我们更加具有文化自信。我觉得对文物的背后故事要诠释透,这是包括文创设计师在内的博物馆人该做的事情。对于设计者来说,如果没有一份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情怀,没有一份坚定的文化自信,是找不到这种共鸣感的。
现在年轻人愿意、喜欢买这些文创产品,因为设计精美、有浓郁的中国元素、中国情感在里面。我对之后的博物馆充满了期待,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如何让两岸的年轻人参与到
两岸同源故事传播?
图片
台青谢雅卉问:
“国潮”正当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在两岸圈粉无数,其内核就是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以及根植于血液中的文化认同。您认为,如何让两岸的年轻人参与到两岸同源故事的讲述传播中来?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答:
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通。我们博物馆刚开始做文创产品的时候,也会向对方学习。很多台湾的青年朋友到我们博物馆时,除了参观展览感受中华传统文化,还会因为认同和喜爱,带一些文创产品回去作纪念。大家的心是相通的,希望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参与进来,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传承和弘扬工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