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战略窘境:无法西边损失东边补了

作者:燕赵节度使
俄罗斯的国徽是双头鹰,一只鹰看着欧洲,一只鹰看着亚洲。它所在的东欧大平原,也决定了它要么向西方的欧洲扩张,要么向东方的北亚扩张。
俄罗斯本质上是一个西方国家,尽管它3/4的领土在亚洲,但3/4的人口却在欧洲,而且从文化宗教(东正教)、历史传承(第三罗马)、政治等方面来看,俄罗斯的根基在欧洲。
自从推翻了金帐汗国的统治之后,俄罗斯人就开始向外扩张,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欧洲。彼得大帝时期,与瑞典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大北方战争”,终于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土地,并在这里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图片
大北方战争
在叶卡捷琳娜大帝时期,俄罗斯又伙同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了三次瓜分波兰,势力深入东欧。俄罗斯的势力又深入东南欧的巴尔干半岛,打着“斯拉夫兄弟”的旗号,策动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等各民族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在南方的俄土战争,则持续了三百多年,从1568年的第一次俄土战争,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俄罗斯经过数百年的战争,夺走了包括乌克兰和高加索在内的黑海沿岸的大片领土,并且以深入黑海的克里米亚半岛为基地,建立了黑海舰队。
图片
克里米亚半岛
在拿破仑战争中,俄罗斯军队起到了主要作用。俄军追击法军,推进到了中欧乃至西欧,哥萨克骑兵穿越了巴黎的凯旋门,成为俄军最高光的时刻。拿破仑战败之后,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视为欧洲的救世主。在1848年欧洲革命时,俄罗斯派兵帮助欧洲各国镇压革命者,被称为“欧洲宪兵”。此时的俄罗斯势力在欧洲到达了顶点。
但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西欧各国陆续走上工业化道路,而农奴制的俄国则被甩到了后面。
落后就要挨打。
1853年,俄罗斯因为在巴尔干问题、巴勒斯坦东正教徒等问题上与奥斯曼土耳其产生了矛盾,两国再次爆发战争。经历过工业革命武装的英法和撒丁王国军队援助奥斯曼,在克里米亚半岛击败俄军,沙皇尼古拉一世饮恨自杀,俄罗斯被迫签订屈辱的合约。
图片
克里米亚战争
这是俄罗斯在向西向南扩张中的一次严重受挫。克里米亚战争后,俄罗斯开始了对国内落后的农奴制进行改革,积蓄力量,准备再战。虽然俄罗斯军队打不过英法,但他们的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要比亚洲各国好得多,当时亚洲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欧洲。
所以俄罗斯统治集团开始了“西方失去,东方弥补”的战略。其实早在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初,俄罗斯就开始向东方扩张。比如当时俄国与中亚的希瓦汗国就发生了战争。
俄国哥萨克两次侵入希瓦汗国抢劫,都被希瓦军民歼灭。1717年,彼得一世耗资25万卢布,派出六千人的军队远征希瓦汗国,结果全军覆没。
图片
彼得大帝
沙俄政府改变策略,开始出动大军进攻哈萨克。1822年,沙俄征服哈萨克,开始准备对中亚各国更大的进攻。克里米亚战争战败之后,在贵族伊格纳契夫怂恿下,沙俄在欧洲暂时处于守势,开始大力向落后的亚洲地区扩张。
1864年,俄军占领中亚最富饶的费尔干纳盆地的两座重要城市:浩罕和塔什干。1873年,希瓦汗国沦为俄国的保护国。1877年,俄军占领中亚大城市土库曼。凭借先进的武器,俄军击败了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和布哈拉汗国,征服了390万平方公里的中亚,直至与英国在帕米尔高原相遇。
占领了中亚之后,沙俄觊觎中国新疆,曾出兵占领了中国新疆的伊犁。
在中国西北方向,沙俄先后逼迫清朝签订了许多不平等边界条约《勘分西北界约》(1864年)、《中俄伊犁条约》(1881年)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领土。
图片
乾隆时期的清朝版图
在中国东北方向,俄国相继强迫清廷签订了《瑷珲条约》、《北京条约》、《满洲里界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914年,俄罗斯武力侵占外蒙古扎萨克图汗辖地唐努乌梁海共3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944年,唐努乌梁海被并入苏联版图,称“图瓦自治共和国”,即现在的俄罗斯“图瓦共和国”。1921年,外蒙古在苏俄的武力支持下宣布独立,成为其附庸国,中国再次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不仅如此,沙俄势力还侵入中国东北,在这里修建铁路(中东铁路)、开采矿山等,掠夺中国财富,并以中国东北为跳板,势力延伸到朝鲜半岛。沙俄逼迫朝鲜政府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朝鲜的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以及通商的权利。
甲午战争后中国势力退出朝鲜,俄国势力趁机全面渗透朝鲜,开始同日本争夺朝鲜半岛。1904年的日俄战争,就是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权,而爆发的战争。
图片
日俄战争
通过对亚洲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俄罗斯获得了广袤的国土、巨大的市场和几乎无尽的资源,对其国力的恢复起到了巨大作用,让其在与欧洲列强的较量中有了充足的底气。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俄罗斯帝国灭亡,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苏联进行工业化,成为欧洲第一工业强国。二战后苏联的势力更是深入东欧和中欧,扶植了许多亲苏政权,组建了华约和经互会,国力到达了历史上的巅峰。
但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仅以前中欧和东欧亲苏政权倒向西方,就连一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如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和乌克兰都纷纷独立。俄罗斯自从彼得大帝以来向欧洲扩张的领土丧失了绝大部分。
中亚五个斯坦国也纷纷宣布独立。
图片
中亚五国
1999年12月31日,代理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的演说中指出:“俄罗斯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两三百年来,首次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
叶利钦和普京都曾想积极融入西方,但却热脸蹭了个冷屁股。屡次碰壁之后,俄罗斯终于认清西方对俄罗斯戒心重重,弱俄、分俄是西方对俄的长期战略,“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西方步步紧逼,北约不停东扩,不仅以前的华约国基本上都加入了北约和欧盟,连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波罗的海三国也加入了北约和欧盟。俄乌战争开始后,长期奉行中立政策的北欧国家瑞典和芬兰也加入了北约。
图片
普京
在欧洲方向,针对俄罗斯的包围圈再次形成,俄罗斯被迫展开反击。
2008年,俄罗斯击败受西方怂恿的格鲁吉亚,策动格鲁吉亚的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独立。2014年俄罗斯占领了克里米亚半岛,引发了西方对俄罗斯的敌视和制裁。
2022年俄罗斯发动了俄乌战争,西方更是对俄罗斯发动了多达15000多项制裁,从芯片、机床到猫狗无所不包,并不惜血本的援助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俄乌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多了,仍然没有看到结束的迹象。
图片
俄乌战争
现在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次于克里米亚战争之后的至暗时刻。那么这次俄罗斯会不会再次实行“西方损失东方补”的战略呢?
首先说结论:不会!为什么?今时不同往日。我们先说中亚。苏联解体后,虽然五个中亚斯坦国非常不愿意独立,奈何俄罗斯老大哥都宣布了“主权”声明(形同独立),它们五个穷兄弟也被迫“分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虽然俄罗斯在中亚依然拥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影响力,但毕竟这五个国家已经独立三十多年了,独立后的许多年轻人对苏联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和印象,反而逐渐形成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意识。
他们是不可能接受俄罗斯的直接统治的。不但不接受,中亚五国还不停地掀起“去俄化”政策。比如废除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将本民族语言规定为官方语言,或者规定本民族语言和俄语同为官方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民族意识的灵魂。有了独立的语言文化,就构建了一个民族的心理认同,就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图片
哈萨克斯坦
2011年哈萨克斯坦教育文化部发文称:国家机关的所有文件都将使用哈萨克语。现在哈萨克语是哈萨克斯坦的国语,俄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
1989年吉尔吉斯斯坦宣布吉尔吉斯语为国语。独立后规定俄语同为吉国官方语言。塔吉克斯坦颁布《国家语言法》,要求所有法律文件使用塔吉克语,每个公民都必须懂得塔吉克语。土库曼斯坦则要求公民在机关、学校等场所必须讲土库曼语,俄语在土库曼斯坦成为一门外语。乌兹别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为乌兹别克语,俄语仅为通用语。
哈萨克斯坦人口2000万,哈萨克族占比68%,俄罗斯族占比20%而且集中在北方四个州。也正是因为害怕北方四个俄罗斯族占多数的州闹独立,哈萨克斯坦的首都从南方的阿拉木图迁到了北方的阿斯塔纳,为的就是加强对北方领土的控制。这北方四个州在历史是俄罗斯领土,在苏联时期划给了哈萨克斯坦。
可以说如果俄罗斯再次想要进攻中亚将这里变成自己的领土,肯定会遭到激烈的抵抗。除了西方世界支持中亚各国之外,因为中亚各国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国家也会派出志愿军或者提供大量的资金物资支援,一如当年的阿富汗战争。
图片
土库曼斯坦
东方某大国也不希望再现苏联时期包围中国西部的战略劣势,肯定也会出钱出枪来支持中亚各国的武装抵抗。
再说东亚。现在的中国不是晚清了,无论是经济总量、工业化程度还是军队数量、武器装备都已经超过了俄罗斯。面对这样一个强国,俄罗斯是根本不敢招惹的,反而会担心中国翻历史旧账,收复外东北失地。
在俄罗斯被西方全面封杀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仅不敢进攻中国,反而会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对中国进行一些让利,比如降低石油天然气的价格、向中国低价出口粮食、矿石、木材等物资,以换取宝贵的外汇和工业品。
至于韩国和日本,俄罗斯也不敢直接武力进攻。因为这两个国家都与美国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如果俄罗斯胆敢进攻韩国或者日本,必将遭到美国在日韩驻军的反击。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古董军舰,是绝对不敢进攻日本和韩国所在的东北亚,俄罗斯只剩下一个小弟,就是朝鲜。最多,俄罗斯也就鼓动朝鲜发射导弹搞搞事而已。
图片
冲绳岛驻日美军基地分布图
正是因为东亚中日韩三国要么靠自己独立自强,要么成为美国军事同盟,获得美国驻军的保护,所以俄罗斯根本不敢像沙俄时代一样武力侵略这三个国家。
时移世易,时代变了,中亚和东亚的国际局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俄罗斯再也不能复制当年克里米亚战争后“西边损失东边补”的战略了。中国强大,日韩两国,则加入了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行列。
俄罗斯陷入了“西方包围,东方长城”的战略困境之中。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