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沙丘2》不可不知解读密码:王子复仇族群暗战,屠龙少年黑化

从《沙丘》前两部,看得出来牛蛙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试图在宏大叙事、精彩度、史诗感、可看性等面向中做出权衡。
在保持全系列连贯架构的同时,尽量保证每一部单片的情节完整和观赏性。
比如为每部单片设置核心主题、主线任务,故事的“起承转合”,形成一个叙事高潮,然后又在片尾留足下一部的悬念线索。
图片
所以单看《沙丘2》,依然会有完整饱满的观影体验。不过如果缺少对背景设定和诸多细节的了解,无法体会与“先知梦境”的呼应,和族群之间、角色之间的爱恨情仇,观影快乐肯定会大打折扣。
如果没有读过原著,也不太想看《沙丘1》,没关系,看过下面列出的《沙丘》故事设定和细节,就能畅通无阻地观赏《沙丘2》了。
A. 香料
《沙丘1》片头题词为:
梦是来自心灵深处的信息。(Dreams are messages from the deep.)
主要对应片中保罗多次出现的“梦境”,梦境中的场景,其实全部是未来将会发生的事实。
图片
《沙丘2》片头题词:
谁控制了香料,谁就掌控了宇宙。(Power over spice is power over all.)
“香料”是《沙丘》故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资源,沙漠星球的人类全部都需要它,是唯一能够保证人类生命力和思考能力的物质。因此价值连城,谁掌握了香料的开采和销售,谁就是这个星球的真正霸主。
图片
图片
“香料”自然不是平时使用的八角、味精、胡椒粉等等调味品。它带着三层内涵的指代。
首先是“石油”,在沙漠中开采,如同黄金一般珍贵,现实中的石油也总是引发国家之间的争夺和战争,而在哈克南,胖男爵也喜欢在黑乎乎的香料水中泡澡,充满着奢华的隐喻;
其次是“兴奋剂”,类似于“咖啡”“红牛”或是更激烈的违禁品,可以为人类提供超越常规的体能和思考能力,以便能超越危险的人工智能。至于为什么要超越人工智能,下文会详细阐述。
最后是“致幻剂”,保持非常规状态自然是危险的,无论是“非人化”的领航员,还是一思考就翻白眼的“门泰特”(人型计算机),其实都可以算作吸食香料中毒的典型。
图片
但无论如何,香料以此获得了极其珍贵的争抢价值,故事中的各个族群,围绕着沙漠中的香料,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舍命搏斗。
B. 背景
《沙丘》故事发生在10191年前后,一个你我都无法证伪的,遥远的未来。
图片
根据原著,在故事发生前,人类同人工智能发生过一场激烈战争,最后人类以微弱优势险胜。因此人类禁止了一切具备思考能力的智能科技。
但为了提升自身的能力,选择全员服用“香料”来保持状态。
图片
于是我们在《沙丘2》中,其实可以看到很多过时的设定,胶片机,香料采集车,蜻蜓战机,等等,看上去充满复古元素,但与想象中的科幻似乎有所不同。
图片
一是《沙丘》原作最早出版于1965年,其中的很多科幻设定,在现在看来本就有些“过时”,但是牛蛙导演为了尊重原作,表达敬崇的情怀,依然沿用了原著的设定(胶片机,宫殿布设,采集车等)。
二是之前发生的人机大战,让人类对智能设备产生了戒备心理,所以在生活和军事等各种场景中,出现设备与科技的回退,也具备逻辑性。
图片
尽管发生在一万年后,但其实故事永远在讲述过去,比如《沙丘》中的族群纷争,不仅可以直接对标《权力的游戏》,跟“东周列国志”,以及春秋、三国等故事都有相似之处。
C. 族群
说完背景,咱们来看看片中的各个族群。
厄崔迪,男主角保罗所在的家族。他们原本居住在母星卡拉丹,这个星球有大量降水,有云海与山脉,“水之星球”(像不像地球?)
图片
可是帕迪沙皇帝要求他们接管沙漠星球厄拉科斯,这是一招“借刀杀人”的诡计。因为在厄拉科斯星球上,残暴的哈克南人正在奴役弗雷曼人。厄崔迪家族过去,直接与哈克南家族形成争抢态势。
第一部结束时,厄崔迪被哈克南屠杀灭族,保罗和母亲在辽阔荒漠中仓皇奔逃,靠着弗雷曼人的庇护才逃过一劫。
哈克南,居住在主星杰第,片中最大的反派家族。角色有:
掌控实权的胖男爵,靠着设备将肥硕的身体飘在空中,或者就整个人沉入到香料水中冥想;
图片
杀伐果决的野兽拉班,习惯了以皮鞭和武器镇压弗雷曼人,以强大实力碾压敌人,不过在《沙丘2》中,被骁勇敏捷,同时还驯服了沙虫的弗雷曼人打得落花流水;
图片
阴鸷嗜血的菲德-罗萨,拉班的弟弟,走暗黑疯批路线,房间里豢养着吃人肉的美女,一言不合就挥刀割喉,杀掉随从。
图片
因为拉班在沙漠星球屡战屡败,胖男爵启用疯批罗萨,先是在角斗场残杀三名厄崔迪残部,然后又征服了拉班,让哥哥跪舔他的靴子(字面含义)。在第二部的最后高潮,菲德-罗萨与保罗单挑对决,结局不言自明。
图片
在《沙丘2》结尾,哈克南基本已经被保罗反杀灭族。势力再难恢复。估计之后还会成为各方征战的参与者,但是可能不会再是主要反派。
弗雷曼人,浩瀚沙漠中的游击战士。
一直被哈克南人血腥镇压,用重型武器,用铁血手段,善于游击的他们被镇压者称为“臭老鼠”,但是弗雷曼人一直躲藏在沙漠深处,不断提升自己的力量,全力反抗哈克南。他们的据点是泰布地下城,像是原始部落,还传承着古老的仪式和价值观。
图片
他们才是沙漠真正的主宰者,可以藏在沙子中伏击敌人,可以召唤沙虫,利用沙虫体内的“生命之水”,可以以各种方式收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水分。
保罗、保罗母亲及腹中的妹妹都接受了蓝色“生命之水”的考验和滋养,母亲成为了圣母,保罗也迅速成长,与部落首领并肩作战,还同弗雷曼少女契妮产生了真挚的爱恋。
图片
图片
保罗最终学会了驯服和驾驭沙虫,带领着弗雷曼人战胜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哈克南人。
除了以上及尚未出现的家族,还有几方势力。
帕迪沙皇帝代表的衰落皇权,试图制造各家族之间的纷争,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但是很明显在《沙丘2》结尾失败了。这个垂垂老矣的皇帝,也就象征着此宇宙中皇权的衰落。
而伊勒琅公主则是一位优秀的作家,片头就出现了她拿着“录音笔”在完成自己的创作。
图片
这个设定与小说原著契合,原作每个章节开头,都会引用伊勒琅公主的文字,而她的作品,也都是围绕着保罗的生命故事。这说明她要么是保罗的迷妹,要么是深居皇宫实在太过无聊。
公主就会引出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这是故事中很多女性构成的神秘组织。
图片
保罗在第一部初露面,就是被母亲杰西卡强迫练习姐妹会的“音控力”,之后又接受了姐妹会的天赋测试。杰西卡夫人成为了弗雷曼的圣母,伊勒琅公主也是姐妹会的一员。她们还将在未来的故事中发挥重要作用。
D. 美学
牛蛙导演最为观众称道的,正是恢弘大气的世界场景,以及凝重浓郁的独特美感。
比如前面提到的族群,都分别有自己的美学特征。
来自“水之星球”的厄崔迪家族,主打一个温和纯挚。第一部中,保罗的生活空间简约又厚重,外面的山脉、湖面、丛林,都与地球非常相似,这有些类似于《权力的游戏》中的史塔克家族,呈现出一种正派舒适的美学特征。
图片
作为反派的哈克南,则直接承袭了苏联重工业风格,甚至有人提及德国的“法西斯风格”。不做其他解读,单从美学特征来说,的确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暗黑残暴的气质。
哈克南使用的飞机、采集车、武器等,都有着钢铁暗色和重型机械风格,连在半空绽开的烟花,都是血污的形状。
图片
菲德-罗萨主导的那场角斗戏,完全是以往在《1984》和《饥饿游戏》出现过的反乌托邦世界,饱含着极权、暴戾、嗜血的隐喻。其中女性角色戴着斗篷鱼贯经过,很容易联想起《使女的故事》的场面。
图片
菲德-罗萨本人,则是剃着光头,面容苍白,却将牙齿涂黑,并且时常阴森一笑的状态;胖蓝爵也不遑多让,都是软绵绵地做出最凶狠的事情。黑漆漆的香料水,毒蛇、匕首,嗜血的美女,冷冰冰、湿答答,简直就是重工业暗黑风格的典范。
图片
至于弗雷曼人,则是充满着原始部落气质,又无比勇猛、积极和敏捷的游击战队。他们在沙漠中的表现令人振奋,在泰布地下城中的仪式与设定,又展露出原始部落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气息。其中杰西卡夫人脸上的符文,牺牲者水分汇成的暗河,都充分表达出了浓烈的气息。
图片
类法西斯、正派人、游击土著,其中的情感判断不言自明,仅从美学特征上,已经有效引导出观者的判断倾向。
这也契合了六十年代作者身处的国际环境,美、苏和中东均处于对抗的状态,族群与国家一一对应。
当然还有汉斯·季默深沉而凝重的配乐。弦乐、鼓点、长调,各种民族乐器,留待有心的朋友研究。
E. 故事
《沙丘》的核心主题,是厄崔迪、哈克南、弗雷曼和姐妹会等族群和势力之间的争夺对抗、合纵连横,前两部完成了介绍与铺陈,接下来,就是几大家族的“世界大战”。
另外一条线索,便是保罗个人的成长,他本身是面容苍白的贵族王子,被命运抛掷到粗粝的现实当中,意志被磨炼,能力被提升,自我也得以成长及强大。
图片
《沙丘》前两部算是圆满完成了保罗成长的叙事,当他接纳与伊勒琅公主的政治联姻,转头抛却同契妮的真情实意,已经体现出了一位成年男人该有的隐忍和担当。
这个蜕变的过程,与《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中主角斯诺的成长颇为相似。
除此之外,也有杰西卡夫人的改变,有契妮与保罗的爱情和分离。还有一位关键角色,就是在影片后半段出生,但是短暂出现几分钟的厄莉娅,保罗的妹妹。她同样携带着杰西卡夫人的神性,还吸收了“生命之水”的灵气。
图片
保罗一边喊着“外公”一边刺死胖男爵,说明他已经得知了母亲的身世。在小说原著中,杀死胖男爵的其实是厄莉娅,因为生命之水,她从小就具备超人的智慧,以及携带着母亲的记忆和神性。想必在未来的故事中,厄莉娅将会大展拳脚,与哥哥保罗对峙也有可能。
影片最后留给观众的悬念是:保罗这位屠龙少年,会不会成长为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