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拍“无人问津”,郑州农商行再“变卖”1670万股权

日前,郑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郑州农商行)第三次拍卖共计1670万股权。目前,0人报名。
据悉,拍卖股权持有者为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新田置业),后者已成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持有的上述银行股权被出质、冻结。
柒财经注意到,中小银行股权遭流拍已成“常态”。2023年至今,已有超50家银行在各大平台上拍卖股权,且不少中小银行二拍、三拍股权均流落拍卖场。
郑州农商行股权被变卖
3月10日,据阿里法拍网,郑州农商行1670万股权被变卖。其中,被变卖的郑州农商行1170万股起拍价为4141.8万元,评估价为4516.2万元,截至发稿,该笔拍卖有218次围观,2人设置提醒,0人报名。
图片
另外500万股的评估价为1930万元,起拍价则为1770万元,有143次围观,0人设置提醒,0人报名。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变卖股权持有者为新田置业,拍卖时间为2024年3月10日10时起至2024年5月9日10时止(延时的除外),拍卖法院均为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
柒财经注意到,上述股权已经是今年第三次拍卖,前两次均以流拍结束。此外,3月8日,郑州农商行3300万股第一次拍卖结束,同样因无人出价以至流拍。
工商信息及官网显示,郑州农商行成立于成立于2019年10月,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郑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郑州市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合并组建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3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徐晓峰。
股权关系上,郑州农商行前十大股东中有永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康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河南亚星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公司成被执行人,其中有2家股权被冻结、出质。
此外,郑州农商行34家股东中,包括河南新田置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有高达16家公司成被执行人或被限制高消费,部分公司持有的郑州农商行股权被全部质押。
据郑州农商行披露的数据,2020年至2022年,该行分别实现营收33.75亿元、30.52亿元、24.52亿元,同期净利润为14.88亿元、10.9亿元、8.74亿元。营收、净利润同比持续下滑。
截至2022年末,郑州农商行资产总额分别为1008.34亿元、1032.42亿元、1085.29亿元。
中小银行股权流拍成“常态”
实际上,2023年以来,不少中小银行股权被拍卖,起拍价格从个位数至过亿元不等,这些银行也多为地方性法人银行、未上市的农商行。
以河南邓州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该银行已经是第二次拍卖股权,起拍价为1元;而江南农村商业银行12.63万股于1月14日至2024年3月13日进行第三次拍卖,起拍价为31.57万元。
但截至发稿,上述两家银行股权拍卖均0人报名,最终或将以流拍结束。此外,2月24日,厦门农商行1600万股二次流拍,起拍价为3245.76万元,仅是评估价的6成;2月18日,民泰银行四笔股权拍卖均告流拍,起拍价仅为2.1元/股,合计金额约为1.72亿元。目前,上述四笔股权将于3月11日被二拍。
去年7月,盛京银行1.92亿股股权二次流拍引发业内关注;同年11月23日,赣州银行南昌分行二拍8000万股权,对外报价约1.86亿元,最终因无人应拍而流拍。
柒财经注意到,与前几年银行股竞相挣买的境遇不同,23年以来尤其是24年开年,银行股权不再受投资者“青睐”,流拍甚至多次流拍已成为常态。
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小银行股权流拍受到市场环境、监管政策、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些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不稳定,自身竞争力差,部分业务受地域性限制,可能会存在资产质量下降、盈利能力下滑等潜在问题。
此外,中小银行风控能力也相对较差,股权结构较为松散,内控管理问题等均会影响投资者对银行股权的信息。此外,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变化也是影响中小银行股权流拍的重要因素。
同时,上述业内人士还称,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转好,中小银行切实提高自身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合规要求和服务品质,未来银行股权流拍情况将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