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有故事丨国际中文教师段伊若:为非洲青少年打开了解中国文化的一扇窗

  国际中文教师段伊若先后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和卢旺达三个非洲国家工作过,目前在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文教师。在非洲工作多年,她和同事们通过中文教育为非洲民众打开了观察多彩世界、认识和热爱中国文化的新窗口。
图片
2023年10月,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段伊若在给学生上公开课
  2012年2月,段伊若作为中文教师志愿者第一次来到非洲工作,任教于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段伊若告诉总台记者,虽然临行前她接受了细致的岗前培训,也做足了各种准备,但是初到非洲,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仍然接受了很多挑战。
  段伊若:最主要就是教学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讲法语,面对这种情况,只有逼迫自己尽快学会一些法语的课堂用语和一些教学的日常用语。当时喀麦隆的网络普及程度不是很高,这就导致我们平时想上网查阅一些教学资料非常不方便,平时可能更多的就是借助纸质书籍,还有从国内带来的一些光盘。
  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文教学和活动,学生们对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越来越熟悉和了解,段伊若就此也收获了很多。
  段伊若:每次看到他们把课文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笔记本上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表扬他们。靠着这种坚持,他们中间的很多人都已经成为合格的本土中文教师了,他们也在自己的故乡让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爱上了中文,爱上了中国。
图片
  2016年,段伊若带领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参加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期间在长城合影留念
  2016年1月,段伊若再次踏上非洲这片土地,来到了美丽的莫桑比克。这次她是作为公派教师在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可以说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作为第一届汉语专业班主任兼任课老师,段伊若赴任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
  段伊若:全班当时30多名学生是从200多名报考汉语专业的学生中层层选拔出来的,他们其中最远的来自距离首都马普托2000多公里的地方。我带着这群年轻人第一次体验了用筷子吃饭,用毛笔写汉字,用中文来朗诵诗歌,也看到了他们第一次拿起话筒用中文来主持节目。我也用镜头把这些难忘的第一次都记录了下来,非常感动。
图片
  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学生王浩获得《中莫建交四十周年优秀征文作品集》一等奖
  段伊若说,莫桑比克的学生们从最基本的拼音学起,中文水平逐步提升,他们的每一次蜕变都让自己十分动容。
  段伊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届学生中的两名学生,其中一名叫王浩。他非常活泼,喜欢跳舞,还喜欢写歌,有时候还会受邀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在学习三个月中文以后,他就把课文的内容变成了rap(说唱)唱词,这种学习方法让所有的老师都非常惊讶,也非常耳目一新。在学习中文一年半以后,他如愿以偿地去中国留学,在此我也祝福他的中文之路越走越远。
图片
2018年,蒙德拉内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开展家访活动
  2023年7月,段伊若开始在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在段伊若看来,作为中文教师,不仅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给卢旺达学生,更要把当代中国的风貌尤其是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学习、生活困惑介绍给学生,因为他们之间会有共鸣,有共鸣就会有兴趣,有兴趣的话就会主动深入地去了解中国的文化。
  段伊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会讲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我同时也会把中国当代的新四大发明加进去,比如说移动支付、网购等等。学生对于当代中国的一些东西非常感兴趣,他们上课的专注度也会比较高。
  段伊若说,如今不少中国企业来到卢旺达投资建厂,给当地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她的一些学生也通过学习中文从中受益,学生们对她的支持和帮助更是充满了感激之情。
  段伊若: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这里来投资,我的学生因此也得到了一些比如说翻译的工作机会,我也感到非常骄傲。在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有学生送给了我一个当地的小书包,我觉得非常感动。等我回到中国以后,看到这个礼物,我也会想起在这里工作过的这段时间。
图片
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组织学生练习毛笔字
  叶星是卢旺达大学孔子学院一名大三的当地学生,今年25岁。叶星介绍说,孔子学院的中文教师工作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善于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与学生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叶星:段老师有时候给我们推荐一些优秀的网络博主,从这些视频当中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段老师还推荐给我们很多电视剧,我们从电视剧了解中国年轻人的交友和娱乐,这些对我以后到中国留学有很大的帮助。我特别谢谢她,希望段老师在卢旺达健康平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丨李雪薇
  编辑丨安然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孙伶俐
  监制丨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