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之春|捧出第一代甜歌偶像的他,用交响绘了一幅“中国音画”

在中国唱片界,吴颂今是个难以忽略的名字。是他,一手带出了中国第一代甜歌偶像杨钰莹,在卡带时代创下年销售一千万张的奇迹;是他,创作了《风含情水含笑》等正能量爱情歌曲打破“禁忌”,让中国青年唱出自己的爱情;也是他,用《军中绿花》唱出年轻战士的心声,为初代农民工创作了《情哥去南方》。
图片
如今,这位78岁高龄的作曲家依然笔耕不辍。他联袂郑阳、徐可等京沪6位青年作曲家精选自己的24首佳作重新编排创作,推出了《中国音画——颂今音乐主题管弦乐组曲》交响音乐会。作为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题引领”板块重磅演出之一,音乐会将于4月10日晚由青年指挥家张诚杰执棒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奏响。
图片
“小粉丝”登上大舞台
1959年5月底,何占豪、陈钢合作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献礼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作品,在上海之春的前身“上海市音乐舞蹈展演月”首演于兰心大戏院,一炮而红。1960年,香港新新电影企业有限公司拍摄的电影《渔光恋》,选用《梁祝》作为全片背景音乐,并在中国内地放映。
当时还在江西南昌一中读书的吴颂今看到了这部电影,从而产生了对音乐的兴趣。“我对这部电影的配乐印象极深,如泣如诉又带有越剧曲风,特别好听。后来才知道是《梁祝》,且源自‘上海之春’这个平台。”之后,吴颂今开始留意关于“上海之春”的消息。
第6届上海之春结束后没多久,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舞台艺术片《上海之春》在南昌上映,他在电影院连看两场,其中吕其明作曲的大型管弦乐《红旗颂》让他心潮澎湃,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沪剧《芦荡火种》,还有上海舞蹈学校创作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汪玲作曲的儿歌表演《李小多分果果》也让他特别难忘。
1977年恢复高考,吴颂今成为首批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在那里他开始正规地学习作曲。他的儿时偶像何占豪、陈钢,都留校担任了教授,他还见到了朱践耳、吕其明等作曲家。第10届“上海之春”举办时,吴颂今受邀上海广播电视艺术团委约创作了《春天春天永在我们的校园》等歌曲。
图片
如今,这方点燃他音乐梦的舞台再度向他敞开怀抱,得知自己的音乐会能亮相“上海之春”,他激动道:“没想到当初的小粉丝终于登上了这个大舞台,我的音乐梦想圆满了!”
交响描绘“中国地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流行乐飞速发展。南下广州加盟中国唱片公司广州公司的吴颂今,一手带出了杨钰莹、陈思思、周亮、黄伟麟(澳门)、小曾、任妙音等十多位风格迥异的流行乐歌手,写出了《茶山情歌》《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情哥去南方》等传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
图片
但吴颂今仍怀揣着一个交响梦:“我毕竟是上音作曲系毕业的,总想要创作一部交响作品,向母校和老师汇报。”一次宴会上,他认识了来自北京的青年歌唱家张也,相谈甚欢。一年后,他为张也量身定制了《昭君出塞》《贵妃醉酒》《貂蝉拜月》等8首古代美女声乐套曲,收录在《千娇百媚——张也独唱专辑》唱片。
从业50年来,吴颂今创作的声乐、器乐作品逾5000首,他的很多作品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格,他始终坚守创作初心——要用老百姓熟悉的中国元素,创作好听的、雅俗共赏的作品。事实上,他所作词的《桃花运》是如今当红的短视频配乐,而那首《爸爸的爸爸叫什么?》更是摇摇车金曲。更为难得的是,78岁的吴颂今至今逐浪潮流前沿,他时刻关注中国音乐创作风向,活跃在哔哩哔哩、抖音、快手等平台,拥有数万粉丝,还曾和洛天依等虚拟歌姬合作。
图片
  即将亮相的《中国音画》由24首管弦乐曲组成,作品突破音乐圈层的束缚,跨越流行与古典的分界。以交响乐思维和器乐化语言讲述当今时代的中国故事,精心描绘出汉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摩梭人等浓郁的华夏民族风情,展现出中国版图上西北、江南、边疆、赣鄱、大湾区等地域鲜明的人文特色,用音符编织出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
吴颂今笑说:“上海之春的宗旨是扶持新人新作,我也算是交响乐坛一名新人,《中国音画》也是新作。”(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