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封晚清名人函札首次展出,来看信笺里的“清朝那些事儿”

作为清代的重要考场,江南贡院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160年前的冬天,这里却补行了4次乡试,让更多读书人有了中举的机会。这一场景,被曾国藩写在了书信里。
图片
图片
3月15日,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字里行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晚清名人函札展”在瞻园罗尔纲史学馆正式开展。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近百封晚清名人函札首次展出,其中有不少与南京息息相关。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
看晚清重臣的书信往来,这份档案很重要
图片
曾国藩、奕䜣、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本次展出的函札,大多来源于晚清重臣的书信往来。
展览分为“金陵鸿泥”“手翰存史”“彩笺尺素”三个单元,仔细品读这些字迹工整的信函,可以管中窥豹,感受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沧海桑田。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有不少书信的主人都与南京直接相关,其中最频繁出现的,便是曾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的一级文物吴煦档案。
吴煦是谁?策展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孔令琦介绍,吴煦在当时担任苏松太道署理江苏布政使,相当于主管上海和苏州地区的行政长官。
图片
“吴煦有保存档案的习惯,他收集了大量的清政府和太平天国的文档,总数在8万件左右。”孔令琦表示,“目前我们仍在做编写工作,争取尽快让大家看到吴煦档案的全貌。”
160年前的冬天,江南贡院补行了4次乡试
图片
1865年,吴煦给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发去春节贺函。苏松太道作为两江总督属员,在各类节日时致函上司寒暄问候、上司复函回敬是当时的惯例。
不久后,曾国藩给吴煦回信,这封回信在本次展览中展出。信函中提到一句“此间科场告蒇”指的便是1864年冬在南京江南贡院举行的乡试。
这可不是普通的一次乡试。孔令琦介绍,清代乡试分为正、恩两科,正科为三年一科,恩科为皇家遇吉庆临时加开。
但自1853年3月南京被太平天国定为首都,在此举行的江南乡试遂告停止。1864年7月,湘军攻陷南京,曾国藩第一时间查看了江南贡院的毁坏状况,见至公堂、衡鉴堂、明远楼等标志性建筑未被毁坏,即奏请于当年底恢复并补行之前未考的4次江南乡试。
“原本每年的江南乡试开考是农历八月,被称为‘秋闱’。不过因贡院经过了几个月修葺,这次乡试在当年的冬天开考。”孔令琦说。
李鸿章第一次独当一面,从这封信开始
图片
1862年的2月24日,曾国藩就淮军赴沪事致吴煦函。然而这封信的主角并不是写信的曾国藩,也不是收信的吴煦,而是信中提到的李鸿章。
当时湘军已攻陷安庆,太平军则掉头向东,经略苏南、浙江,第二次进军上海。困守上海的清方势力负隅顽抗,“两次派人至安庆向曾国藩告急,要求派兵驰援,并允诺提供巨额军饷”。
从这封信里可以看出,曾国藩几经商酌,决定派遣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去上海稳定局势。
孔令琦说:“李鸿章当时还不过是福建省道台,根本就当不了巡抚。曾国藩为此上奏朝廷,说李鸿章‘劲气内敛,可堪大用’,推荐他做江苏巡抚。”
自此李鸿章就参照当时湘军的训练模式,在他的老家合肥附近招募人员,建立淮军。后来曾国藩的湘军退出历史舞台后,李鸿章带领的淮军支撑起了晚清的军事防卫。“这封书信中提到的这件事,便是李鸿章独当一面的起始。”
多巴胺信纸、精致的图案……审美趣味跃然“纸”上
图片
微缩版的国画、钟鼎彝器的拓片、金石古玩的剪影……很多信纸上,除了汉字以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花纹。
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信笺上的花纹和书法相映成趣。信笺主人的趣味爱好,也跃然“纸”上。
图片
例如这封刘蓉就厘金米局事宜致曾国藩函上,边栏处印有花卉纹饰。此外,还印着李商隐的诗句:“浣花笺纸桃花”。
一棵松树占据纸张大半,一只蟋蟀立于松树之上……这是彭玉麟致曾国藩的信函,用的是一张活泼可爱的信纸,题诗“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出自宋代秦观的词《满庭芳·碧水惊秋》。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文 钱念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