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带来的扑天赞誉,阮经天受得起

全文1606字, 阅读约需5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电影《周处除三害》票房轻松突破4.5亿,成为春节档后第一部现象级电影。

02主演阮经天凭借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提名第6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03阮经天曾因中途离席金马奖颁奖典礼引起争议,陈以文在《周处除三害》颁奖礼上提及此事,缓和了双方关系。

04阮经天在《周处除三害》中的表现受到观众好评,证明了他的演技实力。

05《周处除三害》的引进展示了内地对小众题材电影的容忍度,有望激发国产现实主义电影的新的转机。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周处除三害》是春节档后第一部现象级电影,不仅票房轻松突破4.5亿,还能在与《沙丘2》的正面较量中胜出,相关的热梗更是到处流传。
作为主演的阮经天,也凭借在电影中的出色表现提名了第6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被低估的好演技
在第60届台湾金马奖颁奖典礼上,上演了一出令人发笑的“相声”。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在第50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上,阮经天中途离席,导致错过了历届金马影帝影后同台见证最佳影片的历史时刻,被台湾媒体狂批耍大牌,也引起了一些前辈的不满,认为他不懂尊重前辈。
图片
时隔多年,阮经天再次入围金马奖影帝出席盛典,在作为颁奖嘉宾上台颁奖时,同为颁奖嘉宾,也是电影《周处除三害》另一主演的陈以文cue到了当年阮经天中途离席金马的老典故。
陈以文说一句,用鞭子抽阮经天一下(还原片中场景),并要求阮经天承诺再不提前离席。
这一幕不但带来了不错的现场效果,也聪明的缓和了阮经天和台湾娱乐圈的关系。
不过,能让整个圈子都原谅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阮经天的实力。
作为当今台娱为数不多能挑大梁,并且有足以向外扩散的影响力的青年男演员,台娱对阮经天抱以厚望。
阮经天也不负众望,从《鬼吹灯之黄皮子坟》、《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扶摇》到如今的《周处除三害》,阮经天已经向观众证明了他的演技。
图片
印象很深刻的一幕,在《鬼吹灯之黄皮子坟》中某一集,他饰演的胡八一蹲在农村的户外上厕所。
手一抄,腿一蹲,吸吸鼻子就跟同伴商量起事情来。
那自然的神态让人无法跟记忆中的阮经天联系起来。
谁能想到,那个演偶像剧中霸道总裁出道,经常出现在花边新闻中的阮经天,演起毫无形象可言的糙汉角色来,也能如此不出戏。
早就说,一个演员的出色,不在于他随时随地都能拿出优秀的演技。
而在于,就算最开始他不够优秀,可他早期的灵气和过程中的进步都不应该被忽视。
说到《周处除三害》中他饰演的这位疯狂又吊诡的杀人犯,其实在他出演《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时就可见端倪。
图片
在《心理罪》中阮经天饰演了一位心理扭曲的连环杀人犯,他自认为公平正义,不满法律判决,为了行使自己心中的正义,公然向警方挑衅。
天台对峙的那场戏,阮经天近乎疯狂的眼神和嘶吼的台词都无比具有穿透力,情绪的渲染也绝对是专业演员的实力。
在幕后花絮中可以看到,天台高达14层楼,为了更具真实性,阮经天选择无护具拍摄,而他本人是非常恐高的。
图片
对待作品的极限态度,甚至都和他饰演的极端角色如出一辙。
很难说是阮经天本就如此,还是他真的把自己变成了角色。
《扶摇》之后,阮经天的演技受到很多批评。
在我看来,这其中不乏部分观众对待古偶先入为主的偏见。
好在作品自会替阮经天正名,他再一次靠《周处除三害》得到了应有的赞誉。
台影引进带来的新局面
很多人看完《周处除三害》之后,都会问一句:怎么过的审啊?
真是问到点子上了,内地上映版本只对个别镜头进行了处理,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完整度和剧情的流畅度。
至于想要传达的东西,更是毫不隐讳的全盘向观众托出。
这一来想必让观众了解到了一件事情:人不行,就少怪路不平。
这里不指名批评某些导演,作品口碑不好,票房不高,甚至连龙标都拿不到导致无法上映,不要总把责任推到审核上。
怎么,别人能过审你不能过审?你拍的是现实主义,人家拍的不是现实主义?
论黑暗,论邪恶,论现实,论血腥,《周处除三害》也算是“五毒俱全”了。
既然人家可以在规则之内做到让审核人员放行,让演员有最大的发挥空间,让观众看的满意,你为什么不可以?
《周处除三害》的引进至少可以说明,上面对待某些小众题材电影的容忍度,真的不像一些网友骂的那样苛刻。
图片
甚至可以说,是乐于见到一些话题被讨论,一些问题被剖析的。
这部电影之后,也许会给年轻的导演们带来不少思路,放开手去做想做的事情,未必没有机会。
而国产现实主义电影,会不会迎来新的转机,也很令人期待。
自《我不是药神》之后,国产现实主义电影再难有新的突破。
本以为《药神》是个好的开始,没想到仍然半路折戟。
能看到一部将艺术性和商业性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片,真的太难了,就连张艺谋都无法做到。
图片
不然也不会把讲社会案件和普法的《第二十条》拍的是又磨叽又吵闹,最后还要靠大段大段地台词强硬的升华。
观众看腻了哭哭啼啼的悲情青春爱情片,笑不出来的喜剧片,乱七八糟的翻拍片(指名包贝尔),我们实在太缺能引发心灵深处共鸣的现实主义片。
我们需要情感的宣泄,也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对这个世界的改变。
这才是现实主义电影最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