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城教授:凉山州盐源县老龙头墓地在近几年西南考古发现中占有重要地位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盐源县地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雅砻江下游西岸,是四川的第二大盆地。这里,被人们称为是“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的地方,曾以“润盐古道”而繁荣,以“盐铁之利”而兴盛。如今,随着老龙头墓地的考古发现,一大批造型独特的青铜器正在露出清晰面庞,以老龙头墓地为代表的青铜文化,向世人展示出四川继三星堆和金沙遗址之后的又一处“青铜王国”。
老龙头墓地迄今为止取得了哪些考古成果?所代表的青铜文化又具有怎样的价值?3月17日,“可盐可甜·何以盐源”——2024盐源文旅推介会将在阿来书房举行,多位考古、文旅专家学者齐聚成都,共话盐源盆地的青铜文化。
日前,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李水城接受封面新闻采访时,谈到了他对老龙头墓地考古发现的一些思考。
“老龙头墓地所在地理位置及这些年来考古发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目前在西南地区甚至在整个中国境内同阶段体量最大的墓地,目前已清理的墓葬就有1800多座,时间跨度从商代晚期一直延续到汉代。这一发现对整个盐源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对这个地区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填补这个学术空白的历史意义我们要有充分认识。”
图片
李水城。摄影 刘陈平
盐源的青铜文化何以兴起?
“与丰富的盐业资源有关”
盐源盆地地处四川西南部的崇山峻岭之中。当下,如若人们想要来到这处“神仙居住的地方”,要从成都南行五百公里,经过四季如春的西昌,再折而西行,一路翻山越岭,才能来到海拔2300-2700米的盐源盆地。所以,李水城首先从交通和地理位置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盐源地处山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并不是很优越。直到现在,去往盐源的路途也并不轻松。在交通条件更为恶劣的古代,盐源如何能成为古代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何会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需要思考和探讨。”李水城做盐业考古多年,在他看来,这与当地的盐业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很早我们就认为,盐源古代文化的发达跟盐有密切关系。”李水城说,从盐源的地名就不难看出这一点。盐源县,即盐之来源,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汉代当地就设有盐官。随着盐源县盐棚山遗址的考古发现,确认该遗址应当是一处有着不同功能分区的盐业遗存。据考古人员表示,结合出土陶片观察和文献记载,盐棚山遗址揭露的盐业遗存的时代可能在元代。
图片
李水城。摄影 刘陈平
盐,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物质之一,更是创造财富的贵重资源,也是民生之必需。李水城强调,正是因为有盐,盐源在整个西南地区,特别是对于西昌和盐源周边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总之,盐这种贵重资源对加速一个地区的社会复杂化进程以及社会财富的积累,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
在李水城看来,盐源青铜文化的发达与当地的盐业资源也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有了盐,加速了财富的积累,导致盐源地区青铜文化的发达。
图片
老龙头墓地出土的铜双耳罐。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老龙头墓地出土丰富遗存
“反映东西文化交流和南北文化交互”
老龙头墓地首次发现成套的铜纺织工具以及造型各异、种类繁多的青铜枝形器,还有中国境内最早的三轮马车实物模型……其青铜文化呈现出复杂多样、多元融合的特点。对此,李水城认为,老龙头出土的不少遗存都反映出东西文化交流、南北文化的交互。
据悉,老龙头墓地以随葬石范、陶鼓风管、卵石、浇包或矿石等固定限制性物品铸匠墓的发现,验证了盐源青铜器系当地铸造的推测,李水城指出,当地的铜矿资源在何处,这是要继续了解的。“北京大学科研团队曾对老龙头墓地出土的部分铜器做了分析,证实其元素构成与中国西北地区甚至欧亚草原有联系。”
图片
老龙头墓地全景及发掘区。图据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
李水城还谈到老龙头墓地出土的陶器以各类双大耳罐为主。“这一文化因素显然与洮河上游地区寺洼文化的南下有很密切的关系。”包括老龙头墓地出土的簋式豆也是受寺洼文化影响的产物。而从老龙头墓地出土的大量装饰品之中,也能看到与西北地区的联系。“包括金银装饰品、青铜装饰品跟欧亚草原也有联系。”
“青藏高原东麓是一条重要的历史文化通道,从仰韶文化晚期就出现了并逐步向西南地区扩展,老龙头墓地出土大量文物充分反映出了这一点。”李水城说,盐源老龙头墓地所传达出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近几年西南考古发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需要进一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