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行职员到富豪榜上榜作家,她到底如何成功转型的?

她将“安妮宝贝”这个笔名连同“白棉布裙子的女孩”和在作品中肆意宣泄的情绪全部埋藏在了过去,然后以新的笔名“庆山”重新开始。
在每个女孩的青春记忆中,安妮宝贝的文字总是占据着一席之地。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安妮宝贝以940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5位。
图片
安妮宝贝对于80后一代人来说,就是青春的回忆。
在她破碎、叛逆的文字里,总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
不过,对于90后00后来说,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似乎有点陌生了。
图片
因为,2014年,40岁的安妮宝贝正式更换笔名为“庆山”。
这次的换名,也意味着她文字风格的转变。
以迥异于以往的朴实文字,她开始写探索和修行、社会和人心。
庆山说:“这是一个过程,我一直在探索自己。”
1
破碎文字背后的安妮
图片
安妮宝贝,原名励婕,浙江宁波人。
最开始的时候,安妮宝贝在一家银行工作。
如果把银行职员与作家这两个角色摆在一起,显然没有任何关联。
一个偏理性,一个偏感情。
但两者共同之处就是,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逻辑思维。
对于银行职员这份工作,安妮宝贝对它的描述是:
“在银行大机构里那种刻板压抑规矩的气氛……统一的着装,统一的用语,甚至走路、表情,都是统一的,这是职业的需要。”
图片
而写作与个体、自由、创造等元素有着关联。
她的天性与刻板的银行氛围完全格格不入。
她喜欢的是戏曲、长途旅行、电影、散步、刺绣服饰、银镯、花朵、清淡食物、壁画......
她是一个永远身着麻布长裙,光脚穿球鞋的女孩子。
图片
1998年,安妮宝贝开始上网,用电脑创作小说。
敏感的人天生骨子里带着一股执拗和倔强,永远奔赴热爱。
1999年,25岁的安妮宝贝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然辞掉了银行职员的工作,开始自由的生活。
可是,在那个年代,许多人面临着下岗,为生计而发愁,而她却在为精神寻找出路。
她自作主张,不听家人劝阻,离开了在很多人看来待遇优厚的工作,很多人都认为她未来会后悔的。
但她钟爱艺术,将艺术视为生命。
她说:“文学、音乐、电影、美术、摄影等艺术作品,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如果没有这些,很难想象自己该如何生活下去。”
2000年1月,她的小说集出版,《告别薇安》风行一时,开售就卖了40万册。
从此,安妮宝贝的文字走进了80后的青春。
2
天生敏感的“嗅觉”
图片
每一段文字的背后,依靠的是敏感的“嗅觉”。
似乎,安妮宝贝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在发表小说《告别薇安》以后,虽然取得了傲人成绩。
但她的文字也刺痛了很多人,这些灰暗风格的作品曾一度引领潮流、引发争议,被归为“逃避现实主义”的青春读物。
图片
有人说她物质主义,说她小资主义,说她无病呻吟,说她不知所谓,说她小说的情节千篇一律,说她的作品难登大雅之堂等。
但毋庸置疑的是,她笔下“海藻般的长发”、“光脚穿球鞋的女孩”、“穿棉衬衫的男人”撬动了无数少男少女懵懂的心。
让这些从未见过大城市、更不曾经历过大城市的孩子们,窥到了一点大城市的漂泊生活。
他们喜欢安妮宝贝破碎的文字,喜欢作品中矛盾又阴郁的情感。
图片
无论外人如何评价,那都是独属于他们青春的放肆。
后来,安妮宝贝凭借细腻的情感以及对文字的敏感度,加上阴郁颓废的独特笔调,顺利成为榕树下团队的一员,并从此彻底走上了写作之路。
之后,她陆续出版的《彼岸花》、《二三事》、《清醒记》等“颓废青春”文学。
她的主要作品有:《告别薇安》《八月未央》《蔷薇岛屿》《素年锦时》《春宴》《得未曾有》等。
从少女写到普通人,风格从激烈叛逆到平淡开阔,漂泊虚无的故事,逐渐明朗清新。
近些年,安妮宝贝的书写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这或许也与经历的事有关:失去亲人,经历离别;做了母亲,亲眼见到新生命的成长。
安妮宝贝说:“生活几度变迁,我已写尽青春的混乱和迷惘。”
而现在的她,文字里更多的是对生命和人心的探索。
3
从未放弃探索自己
图片
人生每一个阶段的心历都是不一样的。
2014年,安妮宝贝正式改名为“庆山”。
对此她曾解释,安妮宝贝本就是信手拈来的名字,已经不适合这个阶段的她了。
她将“安妮宝贝”这个笔名连同“白棉布裙子的女孩”和在作品中肆意宣泄的情绪全部埋藏在了过去,然后以新的笔名“庆山”重新开始。
现在的“庆山”,开始人生的另外一段旅程。
日常的她种种花、读读书、写写作,开始了隐居般的修行。
在自我探索系列里她增添了两本新书,随笔集《月童度河》与摄影集《仍然》。
这是“庆山”整理的回忆,审视过往。
正如她书中所说:
“把这几年的痕迹和记录,打包整理起来。在其中,可以看到盛放与凋谢过的花朵,结出的果实,以及坠落在泥土中的新的种子。”
这样干净简单的文字看了以后,让人心底不由生出平和宁静之感。
同样,摄影集《仍然》中的180多张照片,大多也是随手拍下,平淡单纯,不讲究技巧,搭配的两三行文字自然流畅。
庆山说:“相比于文字,照片更加类似一种时空的切片,能保留下一些原始素材,里面也包括各种微妙的情绪、情感、记忆。”
对于这样的改变,庆山审视自己说道:
“二十几岁喜欢看起来复杂、渴切、执着、分裂的人。现在若看到一个人,眼神澄净,爽爽朗朗,干干净净,觉得这样很美。”
图片
她认为这是每个作家的必然经历。
“我们从年轻到成熟,从无知到有所感知,从躁动到沉淀,就如同春夏秋冬四季转换,花朵从花苞到果实,怎样都是会有变化的。真正的写作是与一个作者的心性发展和生命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十几年写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事情、看法,那么他就是没有生长过。”
其实,她说的也是人生!
【分享女性人物故事,每一种人生都有它可爱的模样!】
(本文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更改或删除,谢谢!)
图片
作者:宛沐子,CCDM中国职业规划师、BSC高级职业规划师、美国舒伯学派职业规划师、9年以上企业项目管理、注册国际心理咨询师、5年以上企业培训讲师、平台签约作者、二孩宝妈。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