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阴阳新闻学教授翻车,明显偷换概念,典型二极管思维

名词解释:二极管思维。
二极管思维是指一种简单又极端的思维方式,将复杂的问题简化成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通俗说就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图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二极管思维由于其便于快速理解快速传播的优势大行其道,但又由于其经常陷入极端片面的思维非常容易产生误导。
本文要说的是知名网红张雪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他在阴阳某位新闻学教授的时候就出现了典型二极管思维,翻车了。
图片
一、张雪峰和新闻学教授的“恩怨”
2023年6月份,张雪峰在直播间里对新闻学专业一顿冷嘲热讽,发表了诸如“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以及“你闭着眼睛摸一个都比新闻好”之类的言论。
张雪峰的说法等于全面否定了新闻学专业,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大量争论。
图片
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小强实名回应了张雪峰的说法,他认为张雪峰的观点太狭隘,希望网友们不要被网红误导。
张小强教授对于新闻学的观点是“能文能武”,不仅要写稿P图,还要能扛机器拍片,能编程、能做数据、能做各种分析。新闻学就业前景是全行业全社会,并不限于媒体,进可以自主创业或进互联网大厂,退可以考公务员或进国企。
对比之下,张雪峰和张小强的观点谁更科学更理性呢?
图片
张雪峰的观点可以代表很多同样具有二极管思维的网友,他们机械、固执、死板地认为新闻学专业就是写稿子当记者或者当电视台主持人,现在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的日子都不太好过,自然新闻学专业就没有前途。
张小强教授的观点则代表了真正了解新闻学的人,新闻学专业确实涵盖面比较大,在全民自媒体时代里,在传统媒体全面转型融媒体的大背景下,在各个机构、企业都在重视舆论和互联网形象的大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可能没有之前显得那么高大上了,但其就业面反而更宽了。
张雪峰对新闻学的理解确实太过于狭隘,几乎和普通网友相差无几,别看这场论战他在互联网上得到了不少同样思维狭隘网友的支持,但在现实中,对于那些真正想学新闻学专业的人来说,张雪峰的观点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图片
二、张雪峰阴阳新闻学教授
在张雪峰和新闻学这件事舆论平息之后,近期张雪峰在直播间里突然旧事重提。
他说“六月份和我对着干的那个教授,他儿子今年高三,哈哈哈哈哈哈,我特别想知道他到时候报什么专业,我倒要看看他儿子报不报新闻学”。
对于张雪峰这番阴阳怪气的言论,笔者认为他明显属于偷换概念,而且还现身说法给广大网友科普了什么叫典型的二极管思维。
图片
首先,张雪峰的信息可能有些不太准确,张小强教授的孩子不是儿子而是女儿,早在2021年张小强和初中生女儿的故事就被广泛报道。
张小强在2018年写个人简介时在最后加了一句自嘲的话: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经超过七十名,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图片
其次,之所以说张雪峰的观点是二极管思维,是因为他犯了二极管逻辑的错误。
张小强是新闻学教授并且支持新闻学专业,这就意味着他的孩子必然要报考新闻学专业?如果张小强的孩子不报新闻学专业,就证明张小强的观点是错的?
支持新闻学专业=孩子必须报考新闻学专业?这就是典型偷换概念,更是典型的二极管思维。
图片
我们可以举两个生活中的例子,笔者在自媒体行业主要涉及的领域是影视和曲艺,对曲艺非常熟悉,而且认为快板是一门非常好的曲艺,孩子如果学快板的话,能锻炼口才还能掌握一门传统艺术,将来如果像“李元芳”那样考影视院校也算有一门特长。关键是,学快板还比学钢琴省钱,不仅乐器省钱,老师费用也没那么贵。
但是,学快板的理由虽然有很多,孩子就是对快板没有兴趣,作为家长能怎么办。
问题来了,笔者的孩子不学快板能证明快板艺术不好吗?能证明笔者不应该支持民族嘻哈、传统说唱快板艺术吗?
图片
再举个例子,中国足球始终没有起色,根源在于足球人口太少,没有足够的足球人口和健康健全的青训体系,没有足球地基就没有足球大厦。
广大网友和球迷都非常支持“足球从娃娃抓起”,但这就必须要求所有球迷都要送自己孩子去学足球吗?你不让自己的孩子学足球,就证明你支持“足球从娃娃抓起”是错误吗?
图片
换到张雪峰自己身上也可以,张雪峰自己也有女儿,他就必然会将女儿送到自己支持的专业吗?他女儿必须要考他推荐的专业吗?他丝毫不考虑女儿的个人意愿吗?
张雪峰做考研培训,但他说过他自己的女儿不用考研,如果套用张雪峰阴阳新闻学教授的逻辑,你自己女儿都不考研,凭什么你让别人考研?
很明显,张雪峰用这种简单的二极管思维去阴阳和他观点不一致的新闻学教授,已经把自己放低到了普通网友甚至是低水平网友的思维水准,和他的人设并不匹配,相当于人设翻车。
图片
三、为什么?
张雪峰的学历不太高但好歹也是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作为知名网红的他当然也知道什么叫二极管思维,那为什么他会犯这种拉低自己档次的错误呢?
首先,二极管思维本身在网络上就非常有市场,有不少网友极其容易陷入二极管思维的陷阱,各种对立情绪就是这么出现的。
张雪峰非常懂得如何制造流量,他当然清楚二极管思维在制造争议和制造流量方面具有极大魔力,而且他本身也有多个成功案例,尝到甜头的他自然愿意继续通过二极管思维制造争议吸引流量。
图片
其次,相当一部分张雪峰的粉丝和受众也是二极管思维的重度患者,他们就吃这一套,你真给他们全面客观分析新闻学专业是怎么回事,他们一方面没耐心听另一方面估计也听不懂,所以简单粗暴的二极管思维非常适合他们,换句话说张雪峰用二极管思维在直播间和粉丝聊天相当于“宠粉”。
最明显的例子,支持张雪峰的某博主给张雪峰的直播录屏起了这么个标题《黑张雪峰的都是教授,普通家庭没有黑张雪峰》,这也属于极其典型的二极管思维。
图片
说到底 ,二极管思维并非一无是处,用好了用对了的情况下可以帮助你快速决断,但如果用不好用错了,则很容易让你陷入思维陷阱,对事物产生片面、极端的认知,误导你的行为。
张雪峰对新闻学专业和新闻学教授的两次二极管思维言论,都属于没用对没用好二极管思维的典型案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