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案谁的锅?岛内大数据机构揭舆情走势

图片
图源台媒
台北市一名1岁多的男童,去年9月经新北社会局以及“儿童福利联盟”转介刘姓保姆姐妹照顾,却遭非人虐待,不仅指甲疑似被拔光,双腿也被打到变形骨折,短短3个月不到骤逝。男童家属友人3月11日在男童尸骨火化日当天在“爆料公社”发文,首度让事件曝光在社会大众眼前。实际上,检方自去年12月相验后即分案侦办,今年1、2月分别依涉嫌虐童致死等罪嫌,声押禁见刘姓姐妹,而在事发3个月事件曝光、引发舆论哗然后,检警进一步搜索并约谈“儿童福利联盟”陈姓主责社工,讯后依伪造文书及过失致死等罪,命30万元(新台币,下同)交保。目前全案由台北地检署持续侦办中。
“TPOC台湾议题研究中心”通过“QuickseeK快析舆情资料库”,搜集今年3月8日至3月14日之间的网络声量舆情走势,结果发现,在3月11日家属友人贴文曝光前,网络有关“儿虐案”的讨论度并不高,仅约200多则上下。3月11日当天,相关讨论一举冲上超过1.5万则,其中“儿童福利联盟”在当天下午发出3点声明回应儿虐案,指“9月、10月、11月社工都有进行当面访视,并将相关纪录同步给监护家属知悉”等语,成为当天最热门的话题,有不少网友留言表示愤怒,认为应严惩儿福单位和社会局。
3月12日,社会舆论持续讨论这桩儿虐案,使当天相关讨论继续增高至逾6.8万则,晚间警方依过失致死等罪嫌,把陈姓社工上铐,移送台北地检署复讯,社工被上铐的画面透过媒体镜头大量在网络传播,又引发新一波讨论,认为警方此举是为作秀、抓战犯,也有评论批评违反比例原则。
3月13日,儿虐案讨论度继续增加,单日累计超过8.7万则声量,台北市社会工作人员职业工会当天发出声明,要求“儿福联盟”、包含台卫福部门、台北市政府社会局、新北市政府社会局不要把责任丢到社工一人身上,引发网友关注。直到调查期间最后一天3月14日,社会舆论继续关注这宗重大事件,弥漫“抓凶手”的氛围,但当日讨论度稍稍退烧,约仅3.5万多则,国民党民代举行记者会,抨击台卫福部门对台北市政府社会局的通报,始终没有回复,成为当日热门话题。
网络数据分析结果也揭露,在这桩儿虐案中,“儿福联盟”遭到舆论批评,调查期间总声量达到4.5万多则,其中负面声量高达2.1万余则,好感度(Positive/ Negetive)值仅0.09,负面声量远远超过正面声量,包括“儿福联盟”开记者会、透过社群平台发布声明都被骂爆,记者会上要求基层社工“应勇敢面对社会、配合司法调查”挨批卸责,加上被爆出斥资新台币3.7亿元在内湖购置办公室,光是每年定存就有1亿元,但第一线社工人员的薪资却只有3万至4万多元,掀起网络热议。
总声量第二名的是台北市长蒋万安与台北市政府,总声量约6700多则,其中负面声量有3800则,好感度0.11。总声量第三名是作为台当局主管机关的卫福部门,声量约4900多则,负声量3312则,好感度0.07;第四名是担任“儿福联盟”董事与民代的王育敏,声量约2100多则,好感度0.06;第五名是男童原本居住地的新北市政府,声量约1900多则,好感度0.05;第六名是担任“儿福联盟”董事长的林志嘉,声量约1400多则,好感度0.32;第七名是台北市警察局,声量约400多则,好感度0.05。
“TPOC台湾议题研究中心”评论称,1岁半幼童遭到保姆凌虐致死,引起台湾民众公愤,因为没有任何人愿意看到这种不幸事件发生。然而,事发3个月后这桩骇人听闻的案件透过家属友人曝光,更成为一面照妖镜,映照出台湾公务机关、民间组织在出事后甩锅基层的陋习。
海峡导报记者 方艳艳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