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游客玩转11个中外“支付宝”,沪上入境移动支付涨13倍

一部手机游中国,成境外游客来华新趋势。
据支付宝及Alipay+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2023全年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相比一季度,境外消费者来沪通过11个中外“支付宝”的交易量,增长13倍,申城做跨境生意的活跃商户增长了5倍。
3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让来华人员的支付和商旅服务便捷性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中华第一街”南京东路上,第一食品商店是外地客来沪必逛,在上海特色区里新推出的“上海美食榜”专为境外消费者贴心推荐,大白兔奶糖、咸淇淋、蝴蝶酥等展示着“有朋远方来 沪上美味香”,用中文、英文、泰文和马来语写的“欢迎光临”大大拉近了和境外消费者的距离。
图片
第一食品南东旗舰店行政主管赵烨表示,在市商务委指导下,商家普遍加强了针对海外消费者的支付和营销培训。
“现在境外顾客到我们上海第一食品,不仅可以用支付宝,还能直接使用他们在老家用惯了的移动支付,他们觉得很方便、很熟悉。龙年境外游客到店消费的热情高涨,今年1月门店的境外消费额,同比增长了242%。”
在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局的支持和指导下,蚂蚁集团扎实推进落实各项措施,针对老年人和外籍来华人员持续优化支付服务。
其中,在服务境外来华人员方面,支付宝与中行、工行、网联、境外钱包等多方合作,在“外卡内绑”和“外包内用”这2套便利移动支付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境外用户消费提额和优化,单笔交易限额从原来的1000美元最高提到5000美元,年度交易限额从10000美元最高提高到50000美元。
近期,支付宝App还试点全新上线了14种语言翻译服务,在原有的中文、英文之上,新增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马来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土耳其语、印尼语、韩语、日语、泰语、越南语等语种翻译。
对于“一部手机出远门”,泰国00后奥帕非常满意。3月1日起,中泰正式迈入“双向免签时代”,政策便利让她第一时间来了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次上海自由行,她发现从浦东机场落地打车,再到便利店买水、小面馆吃面、南京路购物,一路上都能用自己手机上的TrueMoney,消费起来感觉更自由了。“我的姐姐正想来中国开一家泰国餐厅,这次我回去就会告诉她,在中国做生意非常容易,只需要一部手机就行!”
目前,通过Alipay+跨境支付服务,直接来华可扫码支付的10个境外“支付宝”包括:AlipayHK(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Touch 'n Go eWallet(马来西亚)、Kakao Pay(韩国)、MPay(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HiPay(蒙古)、Changi Pay(新加坡)、华侨银行(新加坡)、Naver Pay(韩国)、Toss Pay(韩国)、 TrueMoney(泰国)等。
数据显示,2023年入境游用移动支付的3大热门消费场景依次为:餐饮、交通、商超。到2023年四季度,来沪交易最大的三大境外电子钱包为:中国香港AlipayHK、马来西亚Touch 'n Go eWallet、泰国TrueMoney。
图片
“移动支付会便利入境旅客在华的居住、生活、工作、游玩等方方面面的体验。今年随着多国的双向免签政策利好,我们服务台每天接待咨询平均在30多单,高峰可以达到50单。”Alipay+浦东机场服务台现场负责人袁泉说。
2023年上海进博会前,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市金融局、市商务委、市交通委等单位支持下,上海机场集团联合蚂蚁集团率先在浦东机场设立了入境便利支付体验服务台,提供双语服务方便境外宾客在落地“第一公里”,就能“入乡随俗”,了解到怎么用移动支付。
据蚂蚁集团国际事业群Alipay+中国区跨境线下业务总监李硕透露:继年初港版“支付宝”AlipayHK率先可在沪乘公交、坐轮渡后,通过Alipay+“外包内用”方案支持的钱包数量及使用场景还会不断扩容。
伴随越来越多的境外钱包来华都能扫码支付,更多境外游客和中国商家之间的心理距离将大大拉近,一边游客可用数字化方式尽享中国美好生活,另一边也会有更多中国小店可轻松变身为“跨国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