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支队伍”建设有哪些深意、对于浙江的未来发展有何深远影响?孙蔚进行专家解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刘庆 蔡滢 通讯员 许昌
农历龙年开工第一天,浙江省委召开“新春第一会”,强调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即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
2024年,是浙江“人才强省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从20年前浙江省委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到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再次聚焦“人才”这一主题,其背后的深意何在?“三支队伍”建设对于浙江的未来发展有何深远影响?如何持续激发人才活力,把浙江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的胜势?潮新闻特邀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社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科社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孙蔚进行专家解答。
图片
潮新闻:在您看来,浙江“新春第一会”为何聚焦“人才”这一主题?
孙蔚: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支撑战略性支撑。浙江是全国人才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成就十分卓越成效十分明显的省份,浙江以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完善的引才聚才政策体系和宽松便利激励公正的引才环境吸引了全国大量高素质高水平高素养的人才纷纷来浙江投资创业和追求人生梦想。这是浙江能够担当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新定位的前提条件和深厚基础,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先行省份的关键要素。杭州和宁波作为浙江两个副省级城市已经成为全国中高层次人才净流入量最高城市前两位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浙江要担当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的责任和使命,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制约因素依然不少,可谓任重而道远。这里我们不能仅限于浙江引以为豪的发展态势和全国人才工作的领先优势来评价浙江,更是要跳出浙江、从浙江在世界发展的格局中看待浙江未来的发展。浙江很多方面确实做的很不错,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差距并不大,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浙江的科技创新水平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依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努力攀登人才高峰和科创高地,比如重大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需要突破、国际上顶尖科技创新人才需要我们去想办法去引进,对重大基础性的战略科学研究项目需要去投入,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要加紧建设,这里说明浙江依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我们去塑造和提升。浙江要成为领先于全国15年左右实现现代化的省份,就必须把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放在首位,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去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三个“一号工程”,对浙江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做出了准确评估,对浙江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总体布局,可谓抓住了浙江发展的关键,思路清晰,对策精准。但是就关键性的人才问题这一项浙江还没有从全省工作的大局做出全面系统的部署,需要我们抓紧部署、统筹谋划。今年浙江省委把“新春第一会”聚焦人才这个主题,是在提出三个“一号工程”的基础上,再次瞄准浙江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问题加以谋划,显示了浙江省委能够站在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和世界格局来进一步设计和帛画浙江发展蓝图,对浙江未来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潮新闻:浙江此次提出了“三支队伍”建设,请问您认为背后有哪些深意?“三支队伍”建设对于浙江的未来发展有何深远影响?
孙蔚:这次浙江省委省政府首次提出了“三支队伍”建设的概念,囊括了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以及高素养劳动者队伍这三支队伍,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关系到浙江能否实现中国现代化先行目标的关键要素。同时也表明,浙江省委对于人才建设的考虑是全方位的,系统化的,是建立在对浙江当前面临的形势以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深刻把握和准确评估基础之上的。决策视野比较宽广,决策思路实事求是。说它视野宽广,是因为这次浙江省委把“三支队伍”放在一起来思考来谋划,显示了“大人才观”的格局和理念。干部是决定我们视野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支点的主体要素,企业家队伍是浙江发展民营经济保持市场经济活力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探索者,肩负着建设“活力浙江”的时代重任;而高素养的劳动者队伍是建设浙江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优秀企业的主体力量。这三支队伍合起来共同构成了浙江未来长远发展战略发展的关键力量。我们说决策思路实事求是,就是内在准确地把握了浙江三支队伍的合理逻辑关系,干部队伍作为我们大力推进浙江现代化先行事业的根本要素,他的思维理念、他的决策行为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工作能否取得高质有效,实际上起着领头羊的角色。三支队伍建设必须把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第二层次的,他们是整个浙江精英阶层的主体,这个精英阶层决定了我们浙江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能否继续保持活力和繁荣;而高素养劳动者是我们建设省域技能型社会的关键力量,有没有以及有多少高素养的劳动者对打造一批高质量竞争力强的企业以及创造高效益的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而这部分群体在企业里人数最多,发挥的力量和效益绝不能小视。因此,把三支力量合在一起,显示了浙江省委能够通盘考虑问题,善于从整体上谋划浙江人才队伍建设。而且这三支队伍相互支撑,紧密相关,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浙江现代化先行的关键,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是建设浙江现代化事业的主体力量,高素养劳动者是浙江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底座。这次浙江提出“三支队伍”建设对未来浙江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一是将会不断拓宽创新和深化浙江干部队伍的人才观念和人才政策体系的构建,加速推进浙江人才领域整体性的改革创新,进一步破除一切阻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浙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根本保障;二是将会加速提升浙江科技创新水平,浙江科技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以及创新策源地建设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尤其在一些基础性研究、关键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的突破以及拔尖科技人才引进培养、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可能会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可能将进一步缓解,营商环境会进一步提升;三是浙江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将会获得实实在在的进展,全省在培养高素养劳动者大军方面将出台更多的政策,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将会取得重大成就。
潮新闻:各行业领域如何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孙蔚:今年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加快打造勤廉并重的新时代党建高地、各类人才向往的科创高地以及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示范引领性的省域技能型社会,分别对三支队伍建设做出了总体目标设计和具体要求。比如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要落实“五个过硬”;要努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建设一批具有担负起创新发展、善于做创新发展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探索者的企业家队伍以及要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劳动者大军。这三支队伍中的每一支队伍,浙江省委省政府都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很多文件和法规,也采取了很多激励性措施,比如针对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拔尖创新人才浙江发起了“鲲鹏行动”,针对要建设一批充满活力、竞争能力强以及高质量的优秀企业,浙江发起了“雄鹰计划”,针对要培养高素养的劳动者大军,浙江制出台了《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技能培育体系、技能创富体系和技能生态体系。这些计划和措施都对三支队伍建设做出了具体详实的筹划和安排,必将对三支队伍建设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要始终把全新人才观念的塑造作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干部要竖立对人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的执着理念,把为人才创造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灵活高效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任务,强化政府人才政策的引导和服务人才塑造人才环境的功能,为人才的高质有效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生态环境。建设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人才队伍,要注重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改革,围绕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健全全过程服务、全链条服务体系,体现引才、育才、识才、聚才、用才和护才的系统性全要素目标,建立宽松的人才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同时需要把人才、资本、科技充分结合起来整体谋划;要认真倾听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和诉求,保护好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民营企业“两个健康”发展与建设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对数量庞大的劳动者来说,培育高素养的劳动者大军,要注重紧跟时代创新的步伐,不断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本领,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本领,进一步加大对这一群体的技能培训力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要制订和完善三支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关键,他们既是三支队伍建设的对象,又是建设三支队伍的推动者和决策者。
潮新闻: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二十年来,浙江省人才资源总量和层次在全国处于领先状态,浙江省的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有哪些特色和创新?
孙蔚:浙江是全国较早特别重视人才的省份。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很快就提出了“人才强省”的发展战略,他所擘画实施的“八八战略”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把科学教育人才和文化建设放在一起,并且引进和建设了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平台,极力引进全国优质的科技资源,不但为浙江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也为浙江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创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20多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开发与建设,一以贯之地创造性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所提出的人才战略,浙江人才资源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推进浙江经济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浙江由原来在本世纪初只在全国属于人才发展中等省份一跃成为我国重要的人才强省,浙江已经建成全国创新型省份。
总体上说,浙江人才工作和人才政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起步早,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2003年12月底,浙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首次召开人才专题工作会议,2004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为浙江建设人才强省提供了重要指引。从2005年起,浙江省市县三级全部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系统规范建立了市县党政领导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省对市县党政领导班子的单项考核。二是格局大,视野广。浙江的人才工作不再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情,是浙江各部门各单位都要鼎力推动的一件大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在浙江迅速形成。浙江这时候不但善于从全国范围尤其是北京这样的科技人才高地中引进科技资源,还善于敞开大门,在全球坐标系内发现、延揽高端人才,显示浙江对高端人才的渴求。三是重实用,重效益。浙江在推进人才工作时,十分重视资本、技术和人才一体化引进和使用,重视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示范引领一体化推进。比如在嘉兴建设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引进一大批海内外高端科技人才。这些引进的高端人才为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浙江科技创新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四是投入大,氛围浓。浙江每年的人才资金投入都比较大,专门设置了各类人才项目,吸引各类人才前来申报,且人才评审、待遇分配等人才所关心的核心问题上大多能公开透明,为人才在浙江成长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和氛围。
潮新闻:“新春第一会”强调要树牢“大人才观”,打造一个“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体系,在您看来,如何持续激发人才活力,把浙江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改革发展的胜势?
孙蔚:浙江经济在全国稳居第四位,浙江市场经济活力强,转型快,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强省和创新型省份,人才的贡献功不可没。这说明,20多年来浙江的人才工作是卓越的,富有成效的。浙江的人才工作既重视投入,又重视产出,浙江人力资本的投入带来的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蕴含的本质规律既要把握好,又要运用好。要激发浙江人才的活力,使得人才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关键。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就提出来要坚决冲破一切影响人才发展的陈旧观念,坚决冲破一切束缚人才发展的做法和框框,坚决冲破一切禁锢人才发展的体制障碍。还多次提出要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创业氛围,使浙江成为人才的才华得到充分尊重、人才价值得到充分承认、创业人才容易成功、各类人才不断涌现的热土。现在浙江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对人才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更加深刻,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浙江要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就必须继续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上下狠功夫,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车子、孩子、本子、票子等“五子”抓起,构建完善人才发展金融支持体系、人才住房保障体系、学有优教的教育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等四大体系,要真正依靠健全的政策、友好的服务、宽松的环境、创新的平台来吸引人,聚集人,留住人,让浙江成为各地人才自觉流入的热土,让人人都可以在浙江发挥他的才能,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只有这样,浙江的人才优势才能进一步转化成为推进浙江“两个先行”建设,更好担负起中国式现代化先行者责任和使命的发展胜势,浙江的现代化建设才能最终得以顺利实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