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失散近20年,四名受救助人员在广州同原生家庭相认

4个离散家庭向救助站、志愿者、警官敬送锦旗。摄影:杨峰
封面新闻记者 杨峰 广州报道
3月22日下午,一场名为“共赴团圆,缘梦回家”的认亲活动在广州市花都区举行,经过警方宣读《失踪人员身份确认书》,舒双迅、陈娟涛、谭卓健以及梁维华,四位被广州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救助多年的孩子,终于和原生家庭相认。
封面新闻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四位认亲的受助者,在沟通方面都存在一些障碍,这给寻亲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重重阻碍,但花都区救助站和志愿者们一直都没有放弃。
图片
舒双迅和姐姐、父亲相认。摄影:杨峰
舒双迅,家在安徽六安,2004年正月,在出门寻找刚出嫁的姐姐舒冬梅的过程中走失,有语言障碍,获救助后,善于用手势告诉别人他的所思、所想。舒冬梅对于弟弟的走失一直深深自责,“每年正月,看到别人家团团圆圆,我们家都很难过。”
舒双迅小时候走失的时候带了一口袋的糖,20年后,重新相见,舒冬梅一眼就认出弟弟,眼泪止不住地流出,“长得非常像。”舒冬梅把特意带的糖喂给弟弟,还给弟弟挂上了写有她联系方式的名牌,“我们害怕他再次走失。”
图片
陈娟涛和母亲相认。摄影:杨峰
陈娟涛,家在广东揭阳,2012年7月20日,在从家里出去玩的过程中走失,2012年10月获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救助,喜欢唱歌,经常和同工作人员讲“妈妈”,但是始终说不出妈妈在哪里。
陈娟涛向母亲、哥哥、妹妹展示他在救助站中的生活。摄影:杨峰
“我们找了他好几年,各种方法都用过了,后面没有结果,以为他已经过世了。”2024年,陈娟涛的母亲方美莲见到志愿者发来的照片后身体本非常不舒服,但她立刻激动地找到志愿者看孩子的视频,“真的是我儿子。”近12年后,陈娟涛和家人在激动和喜悦中重逢。
图片
谭卓健和父亲、奶奶相认。摄影:杨峰
谭卓健,家在广西桂平,2012年,他在跟随母亲生活期间走失,当年3月获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救助,有语言障碍,但记忆力和模仿能力很强,学习画画后,画出了自己的回家地图。
父亲谭军龙表示,谭卓健是他唯一的孩子,当年孩子生了一场大病后,他外出打工和妻子分开生活,被告知孩子已经离世。“之后的日子我浑浑噩噩,常梦到儿子。”12年后,谭卓健和父亲和奶奶终于重逢。
图片
梁维华同父亲相认。摄影:杨峰
梁维华,家在四川南充,2011年8岁时走失,当年8月获花都区救助管理站救助,患有自闭症,性格内向,喜欢在救助站做手工活动。
“13年来他经常在我的梦里出现张开双手,想让我抱他,我走过去,他在我怀里哭。”梁维华的父亲梁安全表示,他每次看到流浪乞讨的孩子,都很担心他的儿子会不会也是被坏人拐走,也变成这样,“他跟其他孩子不太一样,我很担心他在外面受苦。”
13年后重逢,梁安全还像孩子小时候一样,喂他糖吃,安抚孩子敏感的情绪。梁安全的大儿子患有脑瘫生活不能自理,小女儿也马上就要高考,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参与寻亲的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也在活动中通过“离散家庭团圆计划”公益项目为他们一家捐赠1万元善款。
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副局长宋建平表示,近年来,花都区救助管理站为做好滞留人员寻亲返乡工作,从健全寻亲服务体系、强化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等多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救助寻亲服务水平。2024年以来,通过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公安局朱翔寻亲工作室、北京缘梦公益基金会、中志协应急益起回家服务中心等开展公益寻亲合作,已成功寻亲15人次,“用心用情用爱为每一位受助者的团聚铺就一条便捷、坚实、温暖的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