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聚力“三位一体”转型升级,答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答卷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6日讯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是创新,基础和先导靠教育。党的二十大以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需求,在能源转型中抓住改革新机遇,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体制创新,持续优化专业设置,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科研布局,加快实施人才强院战略,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能源考卷,探索传统学科转型升级的石工方案。
以“育新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潜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更高素质的劳动者。为此,学院聚焦国家社会产业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综合素养,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为国家输送一批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新人,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蓄势赋能。”副院长齐宁教授表示。
近年来,学院瞄准数智技术、绿色低碳等转型需求,开设“油气+人工智能”实验班和“智能油气工程”微专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碳储科学与工程”并完成首届招生;“石油工程+工程管理”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作为我校首个、全省今年唯一该类项目正式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石油工程、海洋油气工程高质量通过工程教育认证;新质办学资源不断拓展,新增科大讯飞等5个新兴领域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西部计划”实施,新增长庆、西南、新疆等3个西部实习基地。
图片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系主任姚传进表示,“油气+人工智能”实验班和“智能油气工程”微专业是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深层变革的有益探索,目的是培养“油气+人工智能”复合型高素质人才,是驱动油气行业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学院面向行业需求系统构建专业课程及教材体系,打造产学研多方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首批“油气+人工智能”班超过75%达到保送研究生标准,在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屡创佳绩。
图片
碳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贾寒教授表示,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家“双碳”战略的紧缺型高素质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试验田”。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强化政策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多方协同的育人体系。首批碳储专业学生班风正、学风浓、劲头足,上学期班级优良率超过75%,《高等数学》考试排名全校第一,在各项文体赛事中表现优异。
以“强科技”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动力”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学院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聚焦能源关键领域和重大需求,加快布局一批战略新兴研究方向,围绕深层超深层、油田绿色智能开发、储能、氢能、CCUS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加快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助力相关产业加速形成高效生产力。
图片
杨永飞教授从事数字岩心实验和纳微渗流模拟方向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重点项目、青岛市自然科学基金的地下储氢相关项目。他认为,氢能产业被视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青岛抢先布局了一批氢能产业,志在打造“东方氢岛”。为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团队充分利用枯竭油气藏、地下盐穴和咸水层等地下储集空间,通过孔隙尺度流动模拟和分子模拟方法,探究氢气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赋存和运移机理,旨在为地下大规模氢气储存提供必要的认识,降低氢能产业链成本,推动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图片
刘永旺教授主要从事深层油气钻井提高钻速与提高井眼轨迹控制精度方向研究,主持及参与“万米超深层油气资源钻完井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等项目。他表示,深层超深层已成为我国油气资源的主阵地,加快深层油气开发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相关研究是利用弱化地层抗钻特性来提高破岩效率,通过理论及方法建立、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技术配套,致力于解决深层超深层油气钻井因井底能量匮乏导致的钻速慢提速难和功耗大导向难的问题,相关成果在塔里木油田等多个油田得到转化应用,推动深层油气钻井提速技术走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实现传统技术的迭代升级。
图片
张黎明教授作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教育部思政教学名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智能油气田开发方向研究。她讲到,全球油气行业正在向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行业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减少碳排放。团队通过交叉人工智能和油田开发理论与方法,致力于解决油田开发方案智能优化、智能井筒大数据分析等难题,相关成果在国内外12家油气田得到转化应用,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未来研究将瞄准智能油田全面感知、自动操控、预测趋势、优化决策等目标,拓展智能井场监控、油田数字孪生和云计算软件平台等研究,赋能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图片
钟杰教授从事油气材料基因工程研究,主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项目。他谈到,油气材料基因工程是油气材料领域的前沿技术,通过借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加速油气材料的研发应用。团队致力于开发多尺度模拟方法,探索各类油气材料的微观作用机制,结合大数据技术精准设计高性能油气材料。目前相关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井筒流动保障等工作液研发,破解了油气材料设计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等瓶颈,实现“理论计算-高效实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助力新油气材料的快速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
 以“聚英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添活力”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近年来,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明确行动方案和实施路径,加强“外引内育”,优化“人才布局”,着力引进战略新兴领域紧缺型人才,点燃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引擎。
一是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实施精准“引”才。面向战略性新兴领域拓宽引进范围和渠道,实施“引才+引智”的柔性引才机制,组织海外引才团,设立海外引才工作站,聘任兼职海外引才员,建设海外人才储备库。二是聚焦青年人才成长需求实施团队“育”才。实施“青年学术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创设“优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首推“揭榜挂帅”制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构建全链条青年人才培育模式。
图片
张伟老师作为学院2023年自海外引进的优秀青年人才,对学院的主动对接和积极作为印象深刻。他表示,在申报人才项目期间,学院在申请书撰写、答辩素材准备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帮助,在科研经费、硕博招生、条件保障等方面配套了相关政策,为后续融入学科团队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其将致力于非常规油气开发和二氧化碳驱油埋存等前沿方向研究,努力在非常规油气藏二氧化碳驱油埋存模拟与优化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突破,促进石化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白英睿教授于2022年入选学院“优秀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并于2023年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他表示,学院高度重视青年人才成长成才,在博士招生指标、人才称号推荐、指导教师配备、学科经费及实验室等方面配套支持政策,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未来将在深层超深层油气钻井化学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深入攻关,力争在恶性井漏高效防治、全过程储层保护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助力我国深层超深层油气高效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面对国家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石油工程学院将坚持锚定国家能源安全主基调,主动顺应能源转型新趋势,优化顶层设计,深化制度改革,完善内部治理,着力破解制约改革发展的堵点卡点,为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锻造一流队伍。
闪电新闻记者 刘继顺  通讯员 于梦飞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