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智己L6搭载半固态电池,产业链商业化进程加速,关注新材料及设备供应商

光大证券最新研报指出,3月12日,上汽集团旗下智己L6电动汽车宣布即将大规模量产,并将搭载上汽与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这标志着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半固态电池因其技术更迭相对较小,被视为液态锂离子电池向全固态电池过渡的重要阶段,其供应链与现有电池产业链的重叠度较高,对产业链的冲击有限,预计初期将率先在航空飞行器、医用、消费电子等高端应用场景实现商业化。
报告强调,半固态电池的发展带动了固态电解质、原位固态化锂盐等新材料的市场需求,以及硅碳负极、干法电极等新技术的应用。其中,重点关注锂镧锆氧(LLZO)、磷酸钛铝锂(LATP)等固态电解质材料,新型锂盐、硅碳负极材料以及干法电极制造设备供应商,如宁德时代(300750.SZ)、纳科诺尔(832522.BJ)、当升科技(300073.SZ)、翔丰华(300890.SZ)、科森科技(603626.SH)、三祥新材(603663.SH)、上海洗霸(603200.SH)等企业。
光大证券详细分析,智己L6搭载的清陶能源100kWh半固态电池是行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拥有1000公里CLTC续航能力,预计售价将低于蔚来ET7固态版,有望凭借高性价比实现销量增长。上汽集团与清陶能源的深度合作,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加快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随着智己汽车成功获得新一轮高额融资,固态电池的商业化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此外,报告还提到蔚来汽车搭载卫蓝新能源半固态电池后的装车量显著提升,以及宁德时代、辉能科技、国轩高科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投入与量产规划。光大证券认为,2024年将是半固态电池量产应用加速的关键时期,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材料以及干法电极辊压设备等领域的相关企业将有望受益于这一发展趋势。
最后,光大证券指出,尽管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确定和技术路线变化等风险,但半固态电池拐点已至,预计2030年前后全固态电池有望实现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