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上市前夕,还有三大未解之谜!

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中国汽车发布会——可能没有之一——明天就要开始了。
去年下半年,仅仅开了一场“技术发布会”的小米汽车,以53次热搜,高居2023年下半年汽车行业十大热搜品牌之首。
说是万众瞩目,绝不为过。
就连最近雷军一行人为小米工厂揭幕时所穿的工装,都成为了网红单品。
图片
在网友的呼吁下,小米上架销售同款工装,限量800件。
所以当小米汽车29城76店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时,门店门庭若市,甚至启动了限流措施。
图片
现场参观、了解小米汽车,如果没提前预约,需要排号等待。
图片
好奇、期待、看热闹,各种心情围绕在小米汽车周边。
人们如此关心小米汽车,归根结底是它身上还有诸多未解的谜团。
尤其是有三大谜团,将直接决定小米汽车近两年的命运。
01.
定价够不够“发烧”级别?
第一大谜团,毋庸置疑,自然是所有人都关心的定价
关于小米SU7价格的预测和争议,早已蔓延出了米粉群。
3月6日,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发布视频向雷军喊话,建议他为5000万米粉坚持性价比到底,将小米汽车定价在15万至20万元,“别想40万、50万的事了,让蔚来李斌去想”。
图片
在手机领域,小米发家的精髓就是性价比。
2011 年 8 月,小米手机一代正式发布,售价 1999 元,喊着“为发烧而生”的口号推动行业巨变。
所以当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不少人都期待它能够延续其在手机领域的策略,造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
在某媒体平台上,有一个关于小米SU7定价的投票,有近十万人参与。
其中得票率最高的是,希望小米SU7售价不超过10万,有3.7万票。排名第二的是售价不超过20万,有2.7万票。而希望小米SU7售价不超过15万的人,只有2.2万票,比不超过20万的人还要少5000票。
图片
这个投票的参考性不大,但一定程度反映了人们希望小米汽车能有高性价比。
刀哥认为:20万是定价分水岭。
如果选择19.9万或者20万出头的定价,意味着要走爆款路线。
在新能源汽车的竞赛里,亏损不可怕,小米汽车之前也直言做好了“连亏5年的准备”。更可怕的是,看不到市占率提升的可能性。
有了一定的市占率,往后才更具备定价能力。
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倒下的车企,并不是亏损有多大,而是市占率提升无望,再做下去也是在浪费资金。而像蔚来、小鹏,年年巨亏,仍有人愿意往它们身上砸钱。
如果遵循“市占率为王”,那么小米汽车定个“发烧”级别的价格,就不足为奇了。
更何况,小米汽车的基本盘是米粉,打好性价比牌很重要。
咨询机构杰兰路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表示,小米SU7的意向用户,九成以上的意向用户是米粉。
图片
话虽如此,如果小米汽车定下高出预期的价格,也有充足的理由。
且不论雷军等人在这些日子里,反复强调小米的智能、科技、高端,卢伟冰在本月还直言“会有点贵”,给大家打了预防针。
图片
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有必要立住高端人设,走“高举低打”的发展路线。
从低往高处走,越往上越难,这些年小米手机的高端化就是例子。
反过来,高举低打则轻松得多,先推出高端车型的品牌,之后再推低价车型时市场更容易接受。
如此一来,高端人设和销量,一举两得。
图片
总结而言,“发烧”定价路线更稳妥,“高端”定价路线的未来潜力更大,当然风险也更大。
02.
小米汽车,拿出全部杀手锏了吗?
讨论性价比,不能抛开性能,光谈价格。
即便小米汽车的价格略贵,如果配置、性能、体验能超出预期,高性价比依旧成立。
因此决定小米汽车命运的谜团,不光是售价,还在于:小米汽车手里还有哪些能引起用户关心的底牌?
去年底的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上,雷军公布了小米汽车的五大核心技术,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
图片
这些天,雷军又发布了不少视频,展示小米汽车工厂里的小米超级大压铸、自研的流水线系统、车间机器人,等等。
图片
这些人们早已熟知的信息,大概率不会在明天的发布会上占据太多戏份了。
但明天这场堪称“中国汽车界春晚”的发布会,绝不可能只公布个售价就落幕。
所以小米汽车必然还有其他卖点,试图制造惊喜。
一名试驾过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体验超出预期,但具体的卖点现在还不能说,“等到发布会之后才能讲,都签了保密协议,泄密要赔上百万。”他说道。
图片
那么,具体还有哪些值得保密的卖点呢?
智能化卖点,极可能是重头戏。
临近正式发布前,雷军曾强调:“小米SU7是一辆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也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如果你想拥有一台车,要有最先进的智能科技,还要有出色的驾驶质感,相信小米SU7将会是你的首选!”
图片
为了持续推进“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小米研发投入191亿元,增长19.2%,研发人员总数17800人,占比53%……这些都在为小米汽车的发展铺垫着。
据网上的消息,有一些智能化卖点已经浮出水面。
比如从小米汽车APP上看,这些截图爆料小米汽车App至少支持远程车控功能,包括远程锁车、车辆定位、空调设置等等,甚至还有“冰箱”的控制能力。
图片
还有,小米SU7将逐步共享小米平板上的5000多款应用生态,并且支持手机App在车机跨屏流转应用。小米SU7的车机,兼具娱乐、学习、办公功能。
除了智能化,配置情况也可能是隐藏杀手锏。
小米一贯擅长打用户体验这张牌,从小米手机诞生前以及此后的各种迭代,都会做足用户调研,用户的参与感极强。
小米汽车也不会例外。之前宣传的半隐藏式门把手,以及最近曝料的空调风量、温度调节、尾翼、和空气悬架调节等各种实体按键,已经收获了不少受够隐藏式门把手、虚拟按键的人的好感。
图片
不难想象,发布会上宣传的不会只是这些配置。
比如从小米汽车APP界面来看,小米SU7很可能有配备冰箱的版本。具体配置如何,只能等待明天揭晓了。
价格和独特亮点,将是小米汽车最重要的两次出手机会。
03.
还有谁,会加入围剿小米的大军?
决定小米汽车命运的最后一个谜团,就不是它能左右的了。
过去几个月,新能源汽车行业风云突变。此前自带流量、或许能大杀四方的小米汽车,如今不得不掂量起同行们的一举一动。
决定命运的不只是自己的竞争力,还有同行的竞争力。
2024年春节之后,比亚迪带头打响了降价大战,接着有10余个品牌推出不同程度的优惠,最高优惠幅度达5万。
尤其是吉利的出手,让一些人觉得火药味十足。
吉利布局了多款车型,与小米SU7的价格带重合。而且它们都是中大型电动轿车,主打运动操控、人机交互和智能驾驶等卖点,与小米SU7非常相似。
图片
再加上吉利高管在公开场合和社交媒体上也跟小米针锋相对,更令人觉得小米汽车处境不妙。比如他们在答复媒体“关于小米汽车”的提问时表示:“像他们(小米汽车)的营销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但在技术上,他们是需要向我们学习的。”
对此,网上有流言说,小米挖吉利的工程师挖得太狠了,因此吉利在针对小米。
然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小米汽车所在的战场实在是太卷了。
小米汽车所在的价格区间,即20到30万元的市场,有非常多的实力玩家。除了吉利的几款车,还有特斯拉Model 3、小鹏 P7,以及新加入的阿维塔12、智界S7、星纪元ES等。
图片
而且这个领域,未来还会更卷。
一方面,在20万到30万元的区间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这个市场潜力不小。李斌就曾表示:在 20 万到 30 万元的市场,是有机会产生单款车月销量达到 5 万—6 万辆的车型。
所以在未来,基本可以肯定会有更多同行的产品来“围剿”小米汽车。
尽管竞争会更激烈,但小米汽车还是有不少机会。
除了最引人关注的售价和卖点,小米汽车的营销能力、交付能力、服务能力,都有强悍的竞争力。
最近周鸿祎在视察哪吒汽车的工厂时,就在镜头前直批哪吒CEO什么都不明白,说他们能不能学学雷军?小米的营销宣传能力,的确是让同行拍马都赶不上的水平。
图片
另外,根据小米介绍,这次销售采用的是“1+N”模式。“1”是小米自建交付中心,“N”为代理服务店,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交付工作仍由小米直营中心负责。
如此一来,既能通过经销商帮忙销售提成销量,又能缓解自身的压力,确保上市即交付,尽可能尽快地多抢占市场。
图片
明天的发布会,是关键一战,但也只是第一战。
接下来许多交锋,小米汽车如果能成功反围剿,未来就是它围剿同行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