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巨鸟秃鹳首次现身滇池

4月1日,昆明市鸟类协会会员郭黎明告诉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3月31日上午,他在滇池海丰湿地拍到一只秃鹳。据介绍,秃鹳主要分布于南亚东南亚,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图片
据郭黎明介绍,秃鹳,是鹳形目鹳科秃鹳属留鸟,又称东方副官鹳。成鸟头、颈几乎裸露,具稀疏的褐灰色细毛;背部、翅和尾羽黑色,闪绿色金属光泽;较大的次级覆羽近端具铜绿色斑点和细密的带斑;最长的肩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具宽阔的白色羽缘,翅下覆羽黑色;下体余部白色,尾下覆羽较长且多呈绒羽状;幼鸟的头、颈裸出部多被毛;上体羽毛少金属光泽;虹膜白色,嘴暗黄;头顶裸皮绿色,脸和颈黄色,腿和脚褐色或黑色;雄鸟明显比雌鸟高大。
图片
秃鹳主要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山地平原和低山多沼泽的森林地带。常在湖边、水塘、水淹平原、沼泽、干旱河床,林中水塘与溪流以及水稻田中活动。有时也出现在海岸红树林、草地和退潮后的泥泞平坦地上活动和觅食。秃鹳飞行时,不像其他鹳类将颈向前伸直,而是把头缩至肩上,主要通过两翅煽动的鼓翼飞行。
图片
秃鹳主要以爬行类、甲壳类、啮齿类、雏鸟和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偶尔吃动物尸体,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和觅食。它们常在干的地上或浅水处慢慢行走,发现食物便立即用嘴尖啄食。秃鹳为留鸟,曾见于中国江西、云南、四川和海南。自1954年10月以后,一直再未见有任何有关在中国出现的报告。由于秃鹳分布区域狭小,数量稀少,目前处于全球濒危状态。
此外,由于秃鹳喜欢吃动物的尸骸,不仅清洁了草原,还减少了细菌的滋生和病毒的传播,因此它们又被称作“草原上的清道夫”。
图片
郭黎明说,秃鹳在我国并无稳定常见的种群,多为偶见的单只个体,曾记录于江西、重庆、云南和海南。在云南省内,近年来先后在洱源、拉市海和纳帕海等地记录到秃鹳,如今在滇池现身应是首次。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左学佳 通讯员 郭黎明 摄影报道
一审 熊波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