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来了!近期厦门各个公园、小区里的小池塘很热闹……

天空中,翩翩起舞的燕子成群归来;水面下,一群群黑色的小精灵在自由穿梭;耳旁一声声蛙鸣此起彼伏……春天的厦门就是如此生机勃勃。
上周,本报关注了天空中的小精灵——燕子,今天我们一起关注水面下的小精灵——蝌蚪。近段时间,随着气温逐步攀升,公园、小区里的小池塘也热闹起来,一群群小蝌蚪在水中自由自在成长,为放学后的孩子们带来无限欢乐。
专家说,其实呱呱叫的不一定是青蛙,还有可能是蟾蜍。它们小时候都是蝌蚪,模样长得差不多,都那么呆萌活泼,长大后却各不相同。
图片
孩子们兴致勃勃在莲花公园池塘边捞蝌蚪。
▶变化
公园这个时节 最热闹的是池塘边
在湖里公园、莲花公园等厦门的大小公园池塘里,最近都在孕育无数的新生命,这些小生命的出现激发了孩子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上周末,湖里公园和往常一样热闹,不同的是,孩子们的手上多了捞网等工具,他们不再留恋公园内的花花草草,而是直奔池塘边。下午2点多,公园亭台衔接的矮桥旁就聚集了不少人:有的是单兵作战,有的是兄弟齐上阵,有的是全家总动员。无一例外,每个团队都装备齐全,小捞网、小水桶一应俱全。
矮桥旁的水很浅,水底泥沙多,新出生的小蝌蚪大多藏身在水底的杂叶间,不太好找。爸爸先打头阵,蹲在前方仔细观察,一有动静就招呼孩子们过来,孩子们兴奋极了,争先恐后抢捞网,妈妈则在一旁守着,不断提醒孩子们注意脚下安全。
两个小学生背对背各朝一面蹲在石头上,其中一人大声告诉身后的同伴:“我又抓到了!你有吗?”声音中透露出兴奋和喜悦。
莲花公园也是这种情况,人与自然亲密互动的画面随处可见。
图片
正在抱对的黑眶蟾蜍。
▶新奇
小池塘大世界 展现生命的全过程
在瑞景新村和瑞景公园小区的池塘里,最近每次放学或周末,总能见到一群孩子拿着捞网围着池塘忙个不停。池塘里有许多蝌蚪,圆圆的身子,细细小小的尾巴在水中轻轻摆动,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优雅的水中舞蹈。瑞景公园小区的蝌蚪看起来个头娇小,应该是刚孵化不久的新生命。瑞景新村里的蝌蚪个头较大,胖乎乎的,应该已经出生一段时间了。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捞网探入水中,然后轻轻一提,便能捞起几只。
孩子们还在池塘里看到许多长长的“黑线”,仔细一看,惊奇发现原来是一串串密密麻麻的卵。在这个小小的池塘里,生命以它最原始、最奇妙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眼前。
耳边不时传来几声蛙鸣,循声望去,孩子们看到了两只正在抱对的“青蛙”。有家长提醒孩子们不要靠太近:“它们不是青蛙,是蟾蜍。你们看,它们的皮肤不是绿色的,上面有许多小疙瘩。”
瑞景新村小区里的一家文具店有销售捞网,大的小的,品种还不少。店家告诉记者,小的适合捞蝌蚪,最近周末的时候生意不错,一天能卖一二十把捞网,如果有一个孩子来买,很多孩子也会跟着买。
图片
黑眶蟾蜍产下的卵带。戴懿 摄
▶解析
蟾蜍卵成带状 青蛙的卵成片成堆
厦门大学生物博物馆许志浩老师告诉记者,孩子们在池塘里看到的一串串长长的卵带是黑眶蟾蜍产的卵,雌蟾产圆管状胶质的卵带,可长达数米,卵带内卵粒呈双行或单行排列。其他蛙类的卵,一般情况下都是卵群粘连成片或成堆。厦门常见的两栖动物繁殖期大多是在3月至9月之间,黑眶蟾蜍进入繁殖期比较早。厦门最常见的蟾蜍就是黑眶蟾蜍,几乎每个小区或公园都能见到。在岛内,如果想看到更多种类的蟾蜍或蛙,可以去东坪山一带的农田里寻找。
许志浩说,蝌蚪透过鳃来呼吸,不同种的蝌蚪看起来差不多,其实长得不一样,黑眶蟾蜍的蝌蚪身体黑色,尾鳍色浅,有细纹。
大多数人认为,蛙和蟾的区别就是蛙的皮肤光滑、比较能跳跃,而蟾蜍全身长满疙瘩,以爬行为主。许志浩说,其实蛙和蟾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蟾”的概念更为宽泛,在无尾目两栖家族中,除了蛙科、叉舌蛙科、树蛙科、姬蛙科等类群外,大部分都可以称为“蟾”。在某些情况下,有些物种同时拥有“蛙”和“蟾”不同的名称,如雨蛙在一些地方也称作“树蟾”。
蟾蛙鸣声不同 “听音辨蛙”要多实践
许志浩说,不同种的蟾蜍或青蛙鸣声都不同,而且差异性很大。蛙类鸣叫的类型多样,同一个种的蟾蜍或青蛙的叫声也会分成求偶鸣叫、广告鸣叫、攻击鸣叫、释放鸣叫等。在日常生活中,对常见蛙类要做到“听音辨蛙”其实不难,在繁殖期的夜晚多去观察和倾听它们是怎么唱情歌的(求偶鸣叫),听多了自然而然就会辨别了。
抱对的过程中,蟾蜍都是雄蟾在上面,雌蟾在下面,雄蟾一般情况下比雌蟾小很多,所以看上去就像是“蟾妈妈”背着“蟾宝宝”。但在抱对过程中也会有出错的情况,专业人士在野外观察过程中,经常能看到“雄蟾或雄蛙和雄蟾或雄蛙抱在一起”“不同种的抱在一起”的情况。
图片
蝌蚪透过鳃来呼吸。戴懿 摄
▶提醒
捞蝌蚪注意安全 抓蟾蜍小心毒液
许志浩提醒家长,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池塘边捞蝌蚪,以免发生滑倒等危险。此外,蝌蚪捞起来观察完后,建议放回去,尽量不要带回家养。
还需要提醒的是,市民在自然观察的时候应注意不要徒手抓蟾蜍。蟾蜍背上的皮脂腺和耳后腺会分泌出毒液,会对人的皮肤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进到眼、口、鼻等位置,就更加危险。
(文/厦门晚报记者 戴懿 欧璐 图/厦门晚报记者 刘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