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引战、概念股疯涨,固态电池路在何方?

图片
“文字游戏不是我们擅长的,行业首个超快充固态电池,即将在智己L6量产上车。明晚来我直播间,带大家到固态电池工厂一探究竟。“
3月25日午间,一条来自智己CEO刘涛的微博引发行业热议,不为别的,正因这条微博的指向是回应腾势汽车总经理赵长江的一条似有所指的微博:“这个时候在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图片
对于智己来说,这样的“暗示”是不可接受的。随着小米SU7上市,高端纯电轿车领域竞争趋于白热化,这意味着即将上市的L6必须拿出一个有话题度的“杀手锏”,才能从小米、极氪等品牌统治的流量池中冲出一片天。
而这个杀手锏就是所谓的固态电池。准确的说,是一块即将搭载在智己L6身上的、拥有准900V超快充和超1000公里续航的半固态电池。
固态电池板块呼唤新“宁王”?
在智己CEO刘涛的回应之后,赵长江退出了这次隔空对话,汽车圈内看热闹的人也随之散去了大半。但有关固态电池话题热度的余波却意外传达到了股市。
图片
受到智己汽车宣布固态电池上车消息的催化,固态电池板块自3月26日开始大涨,板块内涨幅最高的鹏辉能源达到14.51%,主营电池负极材料的翔丰华也不甘落后,涨幅高达14.28%。
此次为智己供应固态电池的清陶能源,尽管本身并非上市企业,但影响力依旧惊人。在当日创下三连板的科森科技不得不火速发布公告称,自己并不生产固态电池,只是持有清陶能源0.24%的股份,并为后者的供应商。
在这样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有人甚至喊出了“十年百倍市值、再造新宁王”的口号。究其原因,在A股市场电池板块,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创造的奇迹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如今股价已在200元上下徘徊许久。
二者虽然在当下汽车市场牢牢把控动力电池主流技术和市场,但缺乏资本市场看好的新兴概念,前期大涨的股价已透支如今的业绩发展。
图片
在不少人看来,目前的电池巨头由于技术路线的应用限制等原因,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度并不超前。在这一波智己引发的固态电池热潮中,无论是产品还是概念,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没有吃到多少红利,反而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登上了舞台中央。尤其是比亚迪。在过去几年时间中,比亚迪为推广刀片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已在旗下所有车型上采用磷酸铁锂电池组来替代三元锂电池技术,甚至售价上百万的仰望系列也不例外。
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就在不久前的2023财报投资人沟通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主动爆料:目前正在研发的第二代刀片电池系统或将于年内面世。
图片
在磷酸铁锂这条技术路线上全力以赴的比亚迪,虽然也没有放弃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但显然并不会将这一技术的优先级放在过高的位置。
同样的,宁德时代目前也将主要精力放在三元锂电池的应用和提升上,在不久前的财报发布会上,宁德时代将固态电池领域的技术放在未来中长期的路线规划上,但同时也指出公司近期已经加大相关领域的投入。
固态or非固态,仍是一个问题
图片
就在智己与腾势关于固态电池的隔空battle刚刚告一段落之际,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的质疑又将固态电池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3月2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曾毓群在专访中对日本汽车制造商鼓吹固态电池商业化提出了质疑,并列举出了包括电池寿命、安全性等诸多局限问题。
这一表态似乎再次印证了当前电池领域龙头对固态电池应用可能引发行业革命,甚至造成“新王登基“的紧张态度,但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态度却也代表了许多业内专家的看法。固态电池还是非固态电池,有时甚至不仅仅是一个仅仅关于技术的问题。
图片
对于固态电池和半固态电池来说,高镍和超高镍材料的应用基本是必须的,但这种材料具备极大的不稳定性,容易造成热管理失衡,对电池结构和技术要求其实很高。
五年前,风靡新能源行业一时的量产“811三元锂电池”便采用了高镍电芯,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被视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最优解决方案。但被巨大的热情所忽略的现实却是,这一结构的电池热稳定性相对降低很多。最终,811电池以频频爆发起火事故,死伤案例触目惊心而匆忙退场,也为宁德时代和相关车企乃至全行业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图片
或许,宁德时代对于如今固态电池应用的谨慎也多少出于一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忌惮。但也有专家认为,如今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高镍电池已不再是不可触碰的禁区,从结构设计上来讲,可以基本杜绝高镍电池或超高镍电池的起火问题。
然而,即便解决了安全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依然是固态电池量产化前亟待攻克的复杂难题),摆在固态电池面前的还有一个更加尴尬的难题:成本过高。
“就现在这个市场而言,那些所谓的高溢价品牌和产品,经过了不断的尝试之后,也已经发现溢价的基础不存在了,所以这也是市场选择的一个结果。”在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杨昭看来,高能量密度的高镍产品存在先天成本劣势,这在如今价格战盛行的汽车市场才是最致命的。
图片
另一方面,磷酸铁锂以及其他中镍电池产品的发展,也将让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的前进变得扑朔迷离。“磷酸铁锂只要堆够数量,整备质量变大,也能满足续航要求。再加上从七年开始高倍率电芯也越来越多,整个补能效率得到提升,在乘用车领域就够用了。”
够用,还便宜,而且安全。这些现有电池技术的优势让固态电池的发展暂时成为了非必需品。因此,对于当下的智己品牌来说,顶着高额的成本和“第一个吃螃蟹”的压力打出这张牌,除了让资本市场短暂的兴奋之外,更多的意义或许在于它所带来的技术领先印象和宣传效应。然而,现在用不到不代表永远用不到。在能量密度上,相比目前磷酸铁锂和普通三元锂电池,半固态电池和固态电池的上限相当高,这也就带来了更多的前景和可能性。
图片
“对于低空飞行器来说,现有的电池能量密度远远无法达到需求,固态电池的高能量密度才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杨昭看来,固态电池的高成本、高能量的“弊端”只是因为放在错误的赛道上。
今年,小鹏汽车已经开始率先试验低空飞行汽车,吉利等主机厂也在跟进。未来,低空经济领域的发展也将成为市场新蓝海。而在拓展更多领域,形成规模效应之后,固态电池再以成熟的技术和压缩后的成本进入乘用车市场,或许才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