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行不行也许该看看雷军的人生:天道未必酬勤,却不会亏待你的努力。

我的小米手机里这几天都是小米汽车的消息。
昨天和朋友聊起来的时候,朋友问我对于小米汽车怎么看?我说,我对车一窍不通。我与车的交集,除了平时坐车,就是最近在学驾照。不过,如果要问我对于小米汽车是好是坏如何评价的话,我觉得,对于我这个汽车小白来讲,雷军这个人的经历也许可以告诉我一个答案吧:
图片
2013年,小米CEO雷军和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现场立下了一个10亿赌约,赌5年之后小米的营收能否超过格力。当时,很多人认为雷军是在自不量力,毕竟格力是传统制造业的领军企业,而小米是一个刚刚起步的互联网手机品牌,当年的营收仅265.8亿元,而格力已经1200亿元了,是小米的5倍,差距悬殊。
五年后的结果出乎意料,小米以1749亿元的营业额紧随格力的1981亿元之后,虽然输了赌约,但也展现了其惊人的增长速度和市场潜力,仅用5年时间,营收暴涨1483元,相当于涨了一个格力出来,将两者之前的差距缩小到了232亿元。
赌局的结果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赌局让我们看到了雷军对科技的热爱、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自信。
而雷军对科技的热爱、对创新的追求和对未来的自信,也许是因为他早年的经历所造就的。
优秀的年轻人
1969年,雷军出生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教师家庭。
从小,雷军的思维就很活跃,喜欢搞一些小发明。而这或许归功于雷军的父亲。雷军曾经表示,自己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玩拆装收音机、电视机。在那个年代买这些东西是很贵的,但雷军的父亲就很鼓励小雷军的探索。而父亲在雷军小的时候培养的对无线电的兴趣,也许就为他在40岁再创业时选择智能手机这一领域埋下了种子。
有一个被所有写他童年时期的文章和书籍反复引用的故事,是有一次,他看到母亲在摸黑做饭,于是突发奇想,他找来两节干电池和一个灯泡,把它们装在一个小木匣子里,接上电线。为母亲做了一盏可以移动的灯来帮母亲照明。
每天晚上,他都提着这盏电灯跟着母亲在灶台边转,受到了邻居们的夸奖:“你将来肯定能成为一个发明家。”
而值得一提的是,雷军小时候上学得的大红花,一直到他成年以后,妈妈还保留着。父母对荣誉的这种看重,可能是雷军日后很多行为的一个深层次心理驱动因素。
1984年,雷军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沔阳中学,也就是如今的仙桃中学。
图片
课外,雷军特别喜欢下围棋,还拿过学校的围棋冠军;也喜欢古诗词,尤其钟爱李煜。但不玩物丧失始终是雷军发展兴趣爱好的前提,他评价自己“从小是个根正苗红的好学生”。
而成绩优秀的他后来也顺利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勤奋的大学生活
但是据雷军回忆,自己上了大学之后,一入学,雷军就惊讶的发现,一直领先身边人的自己,到了大学只能排到第24名,雷军的好胜心一下便被激起,入学第一天便跑去晚自习,生怕落后身边同学。
他本来有午睡的习惯,看到有同学中午不休息坚持学习,他也把自己午休的习惯给改了,免得落后于人。
图片
大一下学期专业课之后,雷军就完全沉溺于电脑的世界。在这期间,他的编程能力开始逐步显现。
大二的时候,雷军口中的底层汇编dos内核等词汇更是研究生时期才会接触的知识。大二下学期,雷军写了一个RI(RAMinit,清内存的小工具),一直到现在还有人用。
那时的雷军虽然很努力地学习,但是却没有什么方向感,只是凭一股争强好胜之气在支撑。
直到他大三的时候,有一天,雷军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名为《硅谷之火》的书。这本书描写了乔布斯等美国IT企业家的创业故事。看完书的雷军热血沸腾,在武大的操场上,他激动地走了一圈又一圈,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据雷军说,从那一刻起,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梦想:要像乔布斯那样,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
图片
很多人光有梦想,却不去行动。而雷军有了目标后,他有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在两年内上完所有课程,修满学分,用剩下两年时间搞社会实践。
恰好那时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推出了学分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修满学分即可。所以很多老师听说了雷军的计划后,对他也抱以宽容的态度。
而雷军也是对自己所有的课都做好了规划,真的就用两年时间上完了四年的课,连毕业设计都做完了。尽管学习的时间只有同学们的一半,他的最后成绩还是达到了全班第六名。这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图片
而修完学分、完成毕业设计后的雷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社会实践。
第一次创业
雷军最常混迹的电子一条街,被称为武汉的“中关村”。八十年代,在“学海淀经验,建武汉硅谷;北有中关村,南有广埠屯”的建设思路下,武汉这条街聚集了大批IT创业者和大大小小上千家IT公司和配件商。
从武大宿舍到电子街,步行需要四五十分钟。后来雷军买了辆破旧的自行车,成天在那一带晃,帮人装软件、修机器、写程序,幸运的话还能碰上电脑高手交流几句。
在电子街“蹭”电脑的两年中,雷军涉猎广泛,财务软件、CAD软件、各种实用小工具,把他感兴趣的东西都“玩”了遍。
到了大四那一年,雷军把目光放在了创业上。他亲自攒了一个局,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创办起了三色公司,在创办三色期间雷军写了很多软件,从加密、杀毒、财务到中文系统以及各种工具他基本上都写了个遍。
图片
当时金山汉卡在国内兴盛,雷军和小伙伴们合力之下开发出了一款与之类似的产品。因为物美价廉,三色刚开始的时候业绩相当不错。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一家规模比他们更大的公司出现了,这家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产品的量更大价格更低,三色很快就没了生意。不过半年时间三色就宣布解散,在清点资产时公司就只剩下两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雷军追逐梦之旅就此告一段落。
入职金山
1991年,雷军从武汉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北京某研究生工作。
不过这样的日子只持续了几个月,几个月后雷军在一个行业展会上遇到了当时程序员行业的“大神”求伯君。
求伯君是一代传奇,他20岁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是WPS的创始人,时任香港金山副总裁。求伯君也被誉为“中国第一程序员”。
图片
1992年1月,在北大南门长征饭店,求伯君请雷军吃饭,并邀请他加入金山,雷军便以创业的心态放弃了铁饭碗,应邀加入了金山。
1993年,缺乏和国际大公司斗争经验的金山上了一次微软的当,WPS的用户大量流失,金山遭受重创,在这样的情形下雷军向求伯君主动请缨,希望能够靠着重写WPS打破僵局。求伯君接受了雷军的提议,并将这次开发的软件定名为“盘古”,大有重新开天辟地之意。
经过3年呕心沥血的研发,终于混沌初开,“盘古”降生了。雷军付出了自己青春最宝贵的3年,而金山公司也前后投入了200多万,在90年代初期,这可是一笔巨款。可是,盘古问世整整半年,金山花了大力气推广,最后卖掉了——2000套!这个数字简直是对雷军和金山莫大的羞辱。
面对这样的打击,雷军说:“那年,我失去了理想。”
4月,雷军向求伯君递交了辞职信。
图片
求伯君并没有责怪这个失意的年轻人,他拒绝雷军的辞职,还给雷军放了半年的长假,希望他能够在这段时间度过心劫。那6个月里,雷军天天天蹦迪,可见其崩溃程度。雷军后来回忆说:“只有那种重金属的震耳欲聋感才能让我什么都不去想。”
半年之后雷军终于出山,再次回到了金山,这一次他变得越发的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还应下了要让金山上市的目标。
那时,金山已经没钱了。连能不能活下去都成了问题。雷军第一个自降了工资,但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每天都有人满腹怨言地离开。最后,金山的研发团队,算上雷军,只剩下四个人苦苦支撑。他们孤军奋战,直到1997年,金山终于扬眉吐气地拿出了新版 WPS97。一经推出,大获成功。
图片
1998年,求伯君正式提议让28岁的雷军担任金山总经理,但当时热爱编程的雷军觉得自己没有管理的天分,而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好自己程序员的工作。
但转折点以一种非常有趣的形式出现了:雷军有个习惯,他把自己所写的所有代码都保存在了一个硬盘里。可是,这个被雷军视为珍宝的硬盘,却被一名新来的同事,无意中将硬盘格式化了... ...
雷军存了近十年的代码,全部化为乌有,内心无比崩溃之下,只好含泪接下金山总经理的职位。
图片
之后,金山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对多个领域进行了试水,金山游戏、金山毒霸等软件都是在这一时期被开发出来,曾经红极一时的卓越网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在数线并举的情况下,金山度过当时的难关,开始恢复生机。2007年10月9日,金山软件正式挂牌港交所,雷军终于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这一年雷军38岁,已经在金山工作了16年。金山上市两个月后,雷军选择辞去金山的CEO职务,当起了天使投资人。
此时已经财富自由的雷军,总觉得心中缺少了什么。他会想起了当年自己看完《硅谷之火》之后的情形,年少时的那个梦再一次浮现在自己眼前。这一次,他想效仿自己的偶像乔布斯,要创立一个伟大的公司。于是,小米,诞生了。
图片
​未来……
雷军可以说是普通人努力奋斗后能够成功的极致了吧。他虽然优秀,却也并非顺风顺水:
第一次:三色公司不懂经营,创业失败;
第二次:WPS错失互联网机会,金山处于倒闭边缘;
第三次:错失投资腾讯和阿里巴巴,与中国互联网两大机会擦肩而过;
第四次:卖掉卓越网(亚马逊中国的前身),错失中国电商第一平台交椅;
第五次:金山杀毒被360免费杀毒干掉;
第六次:金山是最早在中国做游戏的,2006年,仅《剑网》一个游戏就给金山带来过上亿的收入。但第一个赚钱的是盛大,最后大赢家是腾讯;
第七次:米聊比微信早3个月,被腾讯QQ的庞大用户基础打败;
第八次:投资凡客诚品、乐淘网、尚品网失败;
第九次:2015-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跌出全球前5,产品品质、营销方式、生态链出现一系列问题。
栽了一连串跟头后,有人戏称雷军是中国互联网业的“活化石”。
但他从没有放弃,从小到大,雷军一直在不断进化。他也不畏惧失败,每次失败后的顿悟,雷军都有一个大的飞跃。
一个不可避免的尴尬问题是,由于小米汽车外观看上去与特斯拉保时捷过于相似,小米汽车很可能被当做“山寨版”、“平替版”,从而处于汽车品牌鄙视链的下游。
当年那个“屌丝”定位的品牌魔咒,恐怕还是会小米汽车中出现。更尴尬的情况可能是,如果用户花了30多万巨资买明明是高端的小米汽车,却还会被说成是“山寨”,这样一来用户的消费门槛就会被进一步提高了。
不过,这些问题对于今年55岁的雷军来说,还有的是时间去进步吧。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图片
本期推荐书籍:《硅谷之火》——迈克尔·斯韦因
—END—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